中国文化元素的数字化演绎

时间:2022-09-01 07:12:06

中国文化元素的数字化演绎

2014年10月北京青春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官方消息称,《魁拔4》将无限期延后,这一举动,引起网友的热议。《魁拔》是近年来国内罕见的高口碑、高制作水准、非低龄化的中国系列动画电影,它被认为是国产动画的“翻身之作”。虽然在2011年《魁拔》第一部以惨淡票房收尾,但却在网络上获得了极好的口碑,奠定了大批忠实的观众群体,在随后上映的两部《魁拔之大战元泱界》和《魁拔之战神崛起》中票房更以翻倍的速度增长。然而,这部“纯国货”的动画电影为何会面对市场而无奈“退场”,除了制作方的营销不到位,在它争议的背后,还有哪些在创作上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一、中国动漫产业中的“民族化”

(一)“魁拔”现象

2011年7月8日,由王川导演的中国系列玄幻动画《魁拔之十万火急》在中国院线上映,虽然这部电影上映三周票房只有317万,但却在网络上赢得了极大的口碑。其宏大缜密的世界观和高质量高精度的制作工艺曾一度震撼市场,被推向国产动画电影的话题中心,随后,制作方在2013年推出了第二部电影――《魁拔之大战元泱界》,其首周票房就突破2000万,在国内上映10天累计票房约2520万元。近两年来,《魁拔》还推出了自己的同名漫画、游戏、图书和电视版动画。可见,《魁拔1》留下的良好口碑和整合品牌营销策略在这部续作推出时已转化为真金白银的票房,也为《魁拔》系列培养了一大批的影迷。2014年10月1日,《魁拔之战神崛起》上映3周,票房总额约达2420万元。但是相比前两部,这部电影中增加了大规模海战的场面,视听效果极其震撼,然而,《魁拔3》却由于排片低、宣传等因素没有达到预期的票房。图1是《魁拔》三部电影在4年里的总票房收益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后两部电影票房虽然呈现递增趋势,但影片投资与票房收益的比例不容乐观,这也是导致《魁拔4》无限期延后的主要因素。图2是百度指数中“国产动画片”的相关排行情况,《魁拔》超过早期中国经典动画人参果、黑猫警长等居于搜索榜的第一。由此可见,《魁拔》已经成为几年来国内颇为典型的,并且是针对12岁以上观众群体的中国动画电影。

(二)《魁拔》系列日式画风惹争议

《魁拔》自上映以来,在好口碑的背后也存在着许多争议,一部分人认为,《魁拔》作为中国人自己的原创动画片,人物角色和影片风格都有日系动漫的影子,质疑其原创力不强。说到原创力,近年来“学习说”“抄袭说”“模仿说”等评论对于中国动漫而言,可谓是不绝于耳,归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其一,由于国家目前正进行多项扶持政策,有些企业为了“政策盈利”“产量盈利”,出现了凑足产量领取补贴的动机,利用网络的便捷进行数字化的拼贴,因为这样抄袭比原创来得快。其次,数字化时代的动漫作品容易过分追求视听感官体验,而忽视人文精神。最典型的例子是国产动画《魔比斯环》,打着“我国首部拥有‘百分百自主版权’的全3D动画电影,“全亚洲最重量级的3D史诗巨片”等等,观众们还没有看到电影,就已经被笼罩在影片之上的这些光环弄花了眼。可事实上,电影既不叫好也不叫座。影片投资高达1.3亿元,票房却以34075元惨淡收尾。其原因不外乎是明显的“”倾向,中国人制作了一部完全西方题材的动画,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四不像。

面对《魁拔》影片的“仿日”质疑,制片方并不否认《魁拔》存在一定的“日系”风格,他们正是希望采用这种更适合大众银幕的日漫风格来打造中国的动漫。但是,通过仔细对比日本画风,不难发现《魁拔》中的人物角色还是有自身特色的,其在内涵上完全是中国式的表达,也并没有像以往一样直接拿传统的东西说教,而是有了不少的创新,世界观和人物设定中融合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二、《魁拔》系列的中国文化元素

(一)世界体系构架下的中国文化

在抛开外在的表现形式、回归到动画影片最重要的世界观设定上,《魁拔》这个架空的世界体系中具有非常鲜明的中国玄幻元素。电影构造了一个极为庞大的玄幻世界,被誉为“中国最严谨的玄幻动画”之一。影片讲诉在元泱境界,由于天地的错误,宇宙的漏洞,导致每隔333年会出现一种可怕的生物――魁拔,摧毁魁拔是天、地两界勇士每隔333年浴血奋战的重任和无上的荣耀。而影片描述的就是第六代魁拔――蛮吉的故事。

首先,从“元涣境界”和人物的命名中,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中国文化元素。影片中所谓的天界没有国家,只有五个大系,其中每个角色都各尽其责。五大主神分属“镜、朴、涣、焰、尘”,分别对应中国古汉民族朴素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中的“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五种物象作为生命的起源相互资生,相互制约。通过生、克、制、化的矛盾和统一,平衡和不平衡,便可以产生天地万物,产生吉、凶、祸、福。由此看出,《魁拔》的创作者利用“五行学说”来进行“元涣境界”的架构,是极赋有深意的。其次,《魁拔》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脉”。在中国传统医学里,“奇经八脉”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中医认为:人的穴位与经脉联系在一起,起到运行气血、濡养全身、沟通表里的作用。而《魁拔》中的“脉”,即这个世界的能量源,不同频率的脉,构成了不同的物质,各种脉的循环转换,构成世界的存在。据《魁拔之书》记载:“仑泉玄骨朝迎风,昆海幻血暮还松。临缺承暗身破虚,比圆启明心断空。”这一首极具美感的七言绝句,其中就包含了影片人物所具备十二种脉门名称。此外,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太极与武术特别重视发挥人的精神作用,即人的感悟与认识。而《魁拔》中强调要发挥出脉术的技能,必须要穿过事物的表象,调整人体脉场与空间脉场之间的关系,用身体去感受空间中无所不在的脉,利用人体脉场的振动,去引发空间脉场的振动,形成脉术。由此可见,《魁拔》在无形之中巧妙将中国传统的八卦五行、天人合一、阴阳学说融合在整个构架的世界体系中。

(二)“中国式”的人物塑造

《魁拔》是国内并不多见的写实派动画,其角色造型设计赋有冲击力,画面精细。每个人物都具有相当高的辨识度。比如,主角蛮吉的服饰设计(如图3),采用明亮的橙色系,利用服装的暖色调,表达的是主人公热情、积极、向上的性格。而酷似“美猴王”的造型也具有一定的暗示作用,因为孙悟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典型的反抗者形象。

另外,还有一位人物窝窝村的村长(如图4),也留给了观众深刻的印象。在第一部《魁拔之十万火急》的开篇,村长无奈地要顺应民意将蛮吉和养父赶出村子时,碍于情面的他便采取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他说“应该让你们去完成更大的事业,不能让这个小山村耽误了你们”,从他的为人处世原则反映出中国特有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再比如,《魁拔3》中海问香与蛮吉交战前,要先做一天的朋友,这是源自于中国古老的交战礼仪。像这类中国式的语境还有很多,都是国内十分熟悉的处事风格。《魁拔》中对人物的塑造,打破了此前国产动画惯有的单一化和脸谱化倾向。主人公蛮吉是一位有梦想的热血少年,他身上有着顽强、绝不认输的精神品质。创作者要传达出这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没有采取一味说教的方式,而是将重点放在在如何讲好故事上,将“仁、义、礼、智、信”的精神内涵通过影片叙事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出来,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被感染。

三、数字技术对中国元素的再创造

(一)现代观众审美趣味的转向

随着电脑科技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视觉文化利用大众传媒成为当下最典型的文化商品,与此同时,大众的审美趣味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感性,愉快,当下”是大众文化审美的特征。“文化从传统的神性体悟到现代的世俗消费,从经典艺术的灵魂净化与精神陶冶到关注身体感觉和生理欲念的美学。”特别是由于技术和市场在文化领域的强力介入,文化工业借助现代传播媒介提供身体幻象,制造游戏化的心理体验,使文化消费者满足当下视觉享受的。其次,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压力普遍增加,在文化消费上容易被神奇的、奇幻的、赋有新鲜感的元素吸引。而动画艺术具有高度的假定性,它能借助现代数字虚拟技术,描绘出宏大的世界观、虚拟的人物形象、超现实的场景设计,能有足够的发挥空间把虚构的人物角色做到更大层次上的丰富。《魁拔》利用数字技术制作“超真实”的打斗场景,整部影片的空间效果更加立体,人物表现更加有层次感,音乐效果更加震撼。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又结合了现代观众的审美趣味,用技术的理性营造了一个充满幻想、感性的虚拟世界,这种梦幻般的意境与数字技术的营造密不可分。由此可见,观众的审美趣味在当下呈现出的是一种文化泛化和审美平民化的趋势,人们普遍追求“大众情人”式的动画角色、童话般的动画世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再加上“奇观化”的数字艺术表现,动画成为了一种老少皆宜、喜闻乐见的数字娱乐内容产品。

(二)设计手段的虚拟化与数字化

动画的本源是一种高度假定性的艺术形式,其动画角色造型往往有自己的特色,它的表现素材,多取自空想的虚构世界而不是现实的人生和自然。这使得动画从诞生之初,就与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俗话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制作技术的提高能够满足创作者的表现欲望,给人无限的遐想。伴随着互联网技术与CG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的动画早已用电脑软件进行合成,flash、TV painter、Flipbook、Maya、3Dmax、AE、nuke、pr等等,软件数不胜数。就连如今纯手工动画也是在电脑上用手绘板绘图制作完成,计算机能仿真成千上万种真实的笔刷效果,更能轻松的完成现实中无法达到的绚丽场景和特效动作。《魁拔》具有专业的动画制作团队(如图5),影片采用2D和3D结合的方式制作,人物是二维写实的手绘风格,在中期阶段主要是平面的纸张手绘动作和人物,后期则是将原画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扫描、着色将人物进行2D角色立体还原,再加上特效和背景叠加合成、配合剪辑和音效等工作,最终完成大家所看到的成片。在特效中,影片采用多层次叠加,通过“绘制特效”和“纯电脑特效”的结合,并且参考现实中气流运动的规律,制造出炫酷的“脉术”,这种尊重实际运动规律的“自然感官”和“虚拟再造”相结合,给观众留下了极强的冲击力(如图6)。在2014年10月1日上映的魁拔系列第三部《魁拔之战神崛起》,与前两部相比,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震撼的3D战斗场面,影片中绚丽多彩的海底奇观、新颖奇特的机关设计、精心动魄的脉兽大战、气势磅礴的海陆场景,甚至让观众感叹“这部真是国产3D动画吗?”其中以3D立体仿真技术和VR虚拟现实技术运用最为抢眼。

1.3D仿生技术

魁拔第三部《魁拔之战神崛起》采用了3D立体仿生技术,使得画面的层次感增强,立体化视觉效果更加震撼。创作者在对脉兽和曲境的设计中,加入仿生学概念来模拟动物和植物的形态结构,同时利用3D技术将他们视觉化呈现,这样使得影片中的虚拟角色更加的逼真,能让观众在电影院里产生身临其境的“超真实感”,仿佛自己置身于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之中。如此高水准的制作,奠定了《魁拔》在国内动画电影的大片风范和良好口碑。可见,震撼的感官效果是现代观众进入影院享受动画乐趣的前提,数字技术不仅将天马行空的幻想和想象变成现实,而且以虚拟替代现实的满足感将观众的欲望得以释放。

2.VR的互动

《魁拔之战神崛起》的另一个亮点,是利用VK虚拟现实技术加强与观众的互动沟通。所谓的VR就是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在电脑中生成一个可交互的三维环境,这些虚构的“三维影像”与物理空间的“真实存在”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在《魁拔3》的会上有四位魁拔的cosplay玩家进行VR互动演示。VR通过各种传感设备使玩家沉浸到魁拔世界中,玩家通过做出相应的动作就可与电脑中虚拟的人物产生互动,例如做某个手势,他对面屏幕上的角色就能自动地换装并且可以开始使用技能与敌人对抗。这套以魁拔为主题的互动设备在北京万达影城放置了一个月,让影迷们免费体验魁拔的玄幻世界。

四、《魁拔》带来的创作启示

《魁拔》系列动画电影作为近年来中国新兴文化创意产业的一则典型案例,它带给动漫产业的影响和启示无疑是多方面的,本文就针对《魁拔》动画创作方面对中国动漫产业今后的发展谈两点看法。

首先,数字技术正牵引着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如今的信息化社会,“数字地球”“数字体验”“数字丛林”等热门词汇正充斥着人们的生活,这意味着技术越来越紧密的运用到人类生活和艺术中。数字技术在动漫产业中的运用,不仅能增强画面的表现力,丰富人们的视听感受,激发出更多的原创意识和创新技术,而且有利于提升国家的软实力,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随着“地球村”的实现和人类发展进程的加快,这些时代因素都必然促使中国的动漫创意产业向数字化转变。其次,传统文化的“超越性”表达。追忆20世纪60年代,《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金猴降妖》奠定了借鉴中国传统艺术的程式化与意向化造型模式的民族化风格的基础,确立了中国学派基本面貌。然而,在数字化时代,“民族化”的意义却被抹杀了大半,逐渐成为一个纲领性的口号。所谓传统文化的“超越性”并不是仅仅拥有中国元素,还应具备对传统形式的超越,指向心灵灵魂的中国文化内蕴。我们需要的是用当下的画笔重新描绘出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清爽、典雅、明丽或辉煌,而不是让现代技术仅仅成为收容那些文化的博物馆。

总的来说,《魁拔》系列动画电影不能称为完美,但它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字技术融入“魁拔”的故事世界,以本土化的叙事模式与全球化的战略眼光进入动漫产业的竞争中,它是中国动漫话语权的自觉开拓。“魁拔”的创作也并没有停止,青春树下一步将与好莱坞展开合作,将面向全球市场推出《魁拔》的真人电影。因此,要增强我国动漫产业的原创力应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结合数字技术寻求民族化设计语言上的创新。

上一篇:基于SWOT分析的湖北宜昌红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下一篇:电影《岁月神偷》:集体怀旧背后的老香港精神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