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贵州高科技领域 文化产业要有政策支撑

时间:2022-09-01 06:41:12

发展贵州高科技领域 文化产业要有政策支撑

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表现出了数字化、全息化、网络化的时代特点,由此产生了高科技文化产业,这一业态就是利用现代化的数字技术、信息通讯技术、互联网络技术作为技术手段或表现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新兴文化产业。

目前我省的文化产业产值占GDP总量的比重比较小,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文化市场化程度不充分,科技水平低,缺乏创新性;高科技领域文化产业的企业竞争力不足,没有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文化产品;相关文化产业政策滞后,还没有形成培育高技术文化产业的政策体系;没有形成培养高科技文化人才的教育体系,高端技术人才相当匮乏。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贵州省高科技领域文化产业要有大的发展,必须立足省情,要有新思路。

立足省情,面向市场,依托贵州的资源优势,以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红色文化、自然风光、生态文化为主要创意内容,以现代数字、信息通讯、网络技术为载体或表现形式,向国内外提供富有贵州文化资源特色的高科技文化产品或服务应是贵州高科技领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按照这个思路,贵州有必要把贵州旅游业、高技术文化产业、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走一条以高技术与市场机制为动力推动下的旅游经济、文化发展、扶贫开发三位一体的产业发展道路。

2006年8月26日我省召开了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省委《若干意见》”),作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贵州省高科技领域文化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文化产业全球化背景下,以国外、省外消费市场为目标,通过引进、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资本、人才和管理手段,使之与地区本土文化资源相融合,以现代市场手段研发、生产、销售、传播高科技文化产品,在经济落后省区实现技术与地域文化的结合,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省委《若干意见》就加大对文业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针对整个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建议各级各部门应该以此为指导,针对高科技领域文化产业投资大、创意性高、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出台适合该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省委文件精神。

财政优惠政策。省委《若干意见》中明确,设立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实施。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了《贵州省文化产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专项资金申请使用工作。这对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流向高科技文化产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对所有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时,应强调项目的科技含量,以此作为评断的一个标准,对引进利用高技术手段开发、设计与生产的项目,应优先评估与扶持。同时,还应该设立高科技文化产业启动资金(或发展基金),有偿借贷,流动使用,重点支持高科技领域文化产业的研发、创作,扶持产业的上游价值链。

行政优惠政策。我省积极鼓励发展高科技领域文化产业的政策已经成型,需要贯彻落实到具体的行政审批、宣传发动、配套奖励措施等工作中。对优秀的文化产业项目、个人创作作品、优秀文化产业企业家进行评优奖励,制定相应的奖励、补助办法;允许社会资本、个体、民营企业以直接投资、间接投资、项目融资、兼并收购、租赁、承包的方式进入高科技文化产业;非文化产业企业只要从事文化产业的研发和生产经营,一律享受参股、投资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共同开发、联合开发高科技文化产品,支持企业以项目实施单位以项目收费权、经营权作为财产抵押向金融机构融通资金等。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的相关文件精神,向社会公示高科技领域文化产业企业可以享受的国家税收优惠政策。

规范市场准入制度相关政策。为鼓励高科技文化产业发展,建立完善的准入制度,尤要做好行政审批登记与管理。针对高科技文化产业的特点,应允许投资主体以一切能够以货币估价的并可依法转让的合法财产进行登记,发挥土地使用权、版权、专利权、商标权的经济权能;对国有事业单位转制为高科技文化产业的,可分步骤进行:第一步,全部盘点现有资产,完成各国有单位占股的多元改制;第二步,以产权市场挂牌交易的方式转让49%的股权,吸收社会资本,特别是非公有资本参股,由国有多元发展为混合所有制;第三步,建立企业法人管理结构的现代公司制度,借壳上市,按照上市公司的规定,转入准入与退出均有章可循的现代企业发展轨道。(作者魏红系贵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邵艳红系贵州电视台人力资源公司副经理,王开春系贵州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需确立十大理念 下一篇:贵州民族药业的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