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国家级贫困县的共性市场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01 06:24:35

云南国家级贫困县的共性市场问题及对策

摘 要: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它直接影响着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供、销各方,关系到交易各方的利益。目前,云南国家级贫困县的县域市场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探讨其共性市场问题及对策,这是完善县域市场秩序的需要,也是促进县域市场繁荣兴旺的需要。

关键词:云南;国家级贫困县;市场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5-0128-02

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从广义上讲,市场是指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1] 。狭义上的市场是买卖双方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它直接影响着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供、销各方,关系到交易各方的利益 [2] 。因此,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目前,云南国家级贫困县的县域市场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探讨其共性市场问题及对策显得十分必要。

一、云南国家级贫困县的共性市场问题

云南国家级贫困县的共性市场问题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1)市场狭小,难于有效地满足经济社会日益发展的需求。最繁荣的是县城所在地的有形和无形市场,各种交易活动相对频繁,交易量较大;乡镇政府驻地的市场交易量居于县域的第二层次,一般是每隔几日或按照十二生肖的某某属相为赶集日,每到赶集日,乡镇的交易活动比较活跃,呈现出一幅幅拥挤、繁忙、兴旺的景象,存在临路、近路为市的现象,而非赶集日的乡镇市场交易比较冷清;村、组所在地的交易量很萧条,农村物流业发展滞后,农村市场呈现出一幅沉闷、凋敝的景象。此外,县域市场比较闭塞,县外市场开拓较少,市场交易基本上局限于县域内,乡镇集贸市场虽然进行了规范化的建设,但市场狭小问题还未能有效解决。(2)市场产品档次结构有待于快速提高。县府驻地人口平均少于5万,贫困县富裕人员较少,县城驻地销售的产品档次普遍不高,普通档次的产品较多,消费总量小;乡镇范围内的产品结构档次更低,许多农民和乡镇低收入者都瞄准普通商品,所以,众多低档次产品很受欢迎,如便宜的衣服、白酒等生活日用品;广大农民家庭消费水平较低,他们很少从乡镇市场买蔬菜、肉类等食物。(3)市场需求量和购买量较小。扩大内需很难,县域居民绝大多数是农民,收入少,县域有效需求量较小,购买量也较小;县域外的市场开拓度低,销售到县域外的产品少。当然,过春节前置办年货是一年中最兴旺的集市,此时看到的却是一片红红火火的景象,只是持续性差。(4)市场信息传播相对闭塞。县域地理位置不占据优势,对外交流少,县域内的市场信息服务建设滞后,信息化程度低,特别是那些住在县城周围50~120公里和距乡镇20多公里的农民,还有那些住在山区、半山区的民众,很难有效地获取市场信息。(5)县域市场秩序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一些假冒伪劣产品的销售,一些不规范不正当交易的存在,致使市场秩序不健康,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遭到一定程度的扭曲。(6)市场的规划治理还存在较大的帕累托改进。县域市场的规划还没做好,市场的治理、整顿不完善。(7)市场组织的发育程度低。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运作机制还没有建设好,基本上是各自为阵、各显所能,市场交易量较小,难以贯彻“无商不富”的致富理论。

二、云南国家级贫困县共性市场问题的成因分析

与上述共性市场问题相对应,其成因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1)市场狭小的成因。对于有形市场来讲,主要是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许多县城驻地面积不大,但县城驻地的市场相对于乡镇市场还算宽广,乡镇政府所在地面积小,乡镇市场建设也受到面积狭小的限制,建造了一些商铺、菜市场、畜牧交易市场等,但一些铺面临路、近路,公路从集市间穿过,每到赶集的日子,自然就显得人群拥挤;村、组所在地的功能市场建设滞后,交易量少;对于无形市场来讲,利用电信、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的交易少,县域外市场开拓程度低,县域内市场不够活跃。(2)市场产品结构层次低的成因。云南国家级贫困县都是小规模的或中等规模的县,县域总人口平均不到30万,县府驻地人口一般少于5万,乡镇人口居住分散,所以,人口少、居住分散必然使得消费总量不大;而且富裕人员占少数,不富裕人员占多数,人们节俭的消费习惯短期内难以转变,加上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和收入增长不多,物价上涨,人们偏好于购买低档次产品。多数农民家庭保持了杀年猪、腌腊肉的传统,自己种些蔬菜吃,因此,农民必然很少从乡镇市场买蔬菜、肉类等食物。(3)市场需求量和购买量小的成因。其成因主要是低收入者多,人们保持了节俭的习惯,防范风险的意识强烈,县域有效需求低,县外市场开发难。(4)市场信息流通相对闭塞的成因。其主要成因是山区面积大,人们居住分散,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小,功能市场信息建设落后,即便是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广播、通电话有积极的信息传播作用,但是,信息站的建设和信息员的配套还未能跟上。(5)县域市场秩序不规范的成因。一方面是有一部分人过分看重经济利益,千方百计地“削尖了脑袋”想赚钱,制造、贩卖假冒伪劣产品,进行一些不正当的交易,这些人的道德操守出了问题;另一方面是整顿、规范治理市场没有做好,甚至于在一定程度上放任了不正当交易的存在。(6)市场规划存在改进的成因。中长期市场规划不到位,缺乏高水平的、前瞻性的市场规划,村、组的市场规划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市场的治理整顿力度小,市场利益格局的调整不够。(7)市场组织程度低的成因。县域内的企业少,乡镇企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还未充分发挥,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市场运作机制还没有建立,协会组织少、规模小,产品商品化程度低,对商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小,民众经商致富闯劲不足。

三、解决云南国家级贫困县共性市场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抓好县域市场硬件建设,积极开拓县内外市场

1.合理规划集市的建设,改变市场狭小的局面。在小城镇建设和各乡镇集市的建设中,一定要坚持规划水平适度超前的原则,以免三至五年后市场又变得狭小;建设集贸市场要做到科学合理规划,考虑集镇人口增加后的市场容量,分区划片,建设好各交易区,改变公路从集贸市场穿过的状况,确实解决乡镇市场交易拥挤、混乱的状况;做好集镇供水、排水、污染治理、供电等配套工作。同时,针对各村、组内的市场建设很落后的现实,建设一些中、小型农村集贸市场,为农民进行交易活动提供便利,促进村、组交易市场的繁荣。

上一篇:网络成瘾对日常生活的干扰 下一篇:企业集团营销成本控制与战略成本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