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第12期

时间:2022-09-01 06:14:39

和谐是千百年来人类共同的理想和美好的追求。和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一脉相承,成为中华民族的性格象征和力量源泉。2500多年前,孔子曾经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在西方文明中,“和谐”的理念同样源远流长,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天就是一个和谐”。文艺复兴后许多思想家都把“和谐”视为重要的哲学范畴。

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主题,其核心价值体现在对“和谐城市”的追求上。数百年来,人们对“和谐城市”的探讨和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乌托邦”,到18世纪的“理想城市”,再到“田园都市”,无不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间上、秩序上、精神升华和物质吐纳上的平衡与和谐。1997年冬,《21世纪城市规划师宣言》发表,提出和谐城市建设的纲领和任务。“和谐城市”理念进入普通民众的视野,得到广泛认同。很多地方结合各自实际,开启了以“和谐”为主题的城市模式探索,涌现出一批生动的实践案例,这些案例表现了尊重居民、尊重自然、尊重历史的价值取向,向人们传递着未来城市“和谐”的发展理念。

和谐城市应当是生产、生活和生态良性互动的有机体。作为城市的建设者和管理者,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就是通过城市建设,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过上更加和谐、更有品质的生活,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

近年来,杭州一直在建设和谐城市之路上做着积极探索。

一是经济的和谐发展。杭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城市国际化”、“工业兴市”、“服务业优先”、“软实力提升”、“环境立市”、“民主民生”六大战略,国内生产总值连续1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达5098亿元,增长10.0%;按户籍人口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地方财政收入520亿元。在产业结构方面,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商务会展等新经济业态蓬勃发展。目前,三次产业比例为3.7∶47.8∶48.5,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民营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达到64.5%。当前,全市上下正以新型城市化为引领,加快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在实现经济和谐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

二是城市的和谐建设。新世纪以来,杭州以完善城市功能、方便居民生活、优化人居环境、拓展发展空间为目标,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先后实施了西湖、西溪湿地和运河综合保护工程,钱江新城等新城与城市综合体建设,地铁、桥隧、快速路网建设等多项重大工程,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在交通建设方面,目前已形成以萧山国际空港和铁路东站枢纽为依托,连接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运河水道,集水、陆、空、铁为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在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方面,加大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力度,实施了一批防灾监测系统、城市防洪系统和水利建设工程。完善防灾减灾指挥体系,建立公安、气象、地震、交通、城管等各类专项灾害和事故应急指挥平台,并实现了互联互通。落实应急物资生产储备,建立应急管理数据库,城市安全体系不断巩固。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推进数字电视网、宽带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和宽带无线网“四网融合”,已形成兼有大容量程控交换、光纤通信、数据通信、卫星通信、无线通信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立体化现代通信网络。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市民卡、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数字城管、便民服务信息化统一平台等多个电子政务典型应用成为全国典范。创建了社区信息化建设、数字电视整体平移的“杭州模式”,推动了政府和社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幅度提升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方便了现代城市生活。

三是人才的和谐创业。杭州适应城市产业发展需要,创建部级创业型城市。走出了一条“人才+资本”创新创业的路子:一手抓人才,包括人才引进、培养等;一手抓资本,包括天使基金、创业投资等。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组建了大学生创业联盟,建立赛博创业工场等,鼓励和支持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目前全市大学生创业企业已达2260多家。同时鼓励和吸引海外高端人才来杭创业,目前已有4000名“海归”人才在杭创办高科技企业近400家。杭州以就业困难人员、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为主要对象,加强集创业指导、创业培训、自主创业为一体的创业就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大力弘扬新时代“杭商精神”。

四是社会的和谐共享。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加大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民生保障力度,去年全市财政支出增量的76.8%用于民生。目前全市优质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覆盖率分别达到62.9%和70%,优质高中教育覆盖率达78.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3.6%,17万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杭免费就学。打造“平安杭州”,保持良好的社会治安。实施庭院改善、背街小巷改善、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改善、截污纳管、停车场建设、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等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开展“春风行动”,加强社会救助,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确保低收入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五是文化的和谐繁荣。弘扬“精致和谐,开放大气”的城市文化,加强文化名城建设。全市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群),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4处。目前全市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已超过1000万册。文化馆、博物馆、剧场、音乐厅等文化设施齐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全覆盖。培养和引进文化创意人才,实施文化精品工程,一批文艺作品在国际和国家获奖。拓展对外文化交流领域,仅去年就引进和输出文化交流项目92项1662人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市民素质不断提高。

六是生态的和谐共生。坚持环境立市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多年来,我们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要抓手,倾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宜居城市。大规模推进绿化建设,保护物种多样性,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和养护。注重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狠抓大气、水污染整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85%以上。强化钱塘江等流域整治,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在主城区实行“腾笼换鸟”与“退二进三”,推进节能减排,实施垃圾分类处理,积极推进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去年6月杭州被国家环保部列为第二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

在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使我们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交通拥堵、房价上升、资源短缺、污染排放、文化冲突……如果不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城市的和谐将被侵蚀,宜居的生活环境将被破坏。联合国人类住区委员会1996年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为此,杭州市将秉承和谐发展的理念,坚定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坚持规划引领,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优化城市管理,统筹城乡区域,保护生态环境,繁荣和谐文化,提升生活品质,把杭州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宜居福地”,让市民共享名副其实的“品质生活”。

(作者系杭州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上一篇:在承接与创新中全力推进皖江城市带发展 下一篇:以“十大公园”为龙头推动南部新区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