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课堂素质教学的研究

时间:2022-09-01 04:19:49

谈小学语文课堂素质教学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一、语文课堂素质教学的含义。

(一)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

具体地说,应提高学生以下五个方面的素质:1.生理素质,包括生理机能、体质以及生命体的活动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等。2.心理素质,包括一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3.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民主法制素质、公民意识、责任感、义务感等。4.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经验、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等。 5.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等。

(二)以课堂教学形式贯彻素质教育要求 :

语文课堂素质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应当是素质教育型的教师。德国教育家第多惠斯认为,教师的素质非常重要,他在《德国教师指南》中指出:“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所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素质教育型的教师应当是: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个性充分发展的社会主体。

语文课堂素质教学,要求学生应当是全面发展型的学生。首先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具有创造性学习的品质和一定的语文基础,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个性充分发展的社会主体。

(三)授知、育德、益身和益心的有机统一:

语文课堂素质教学观认为,传道、授业、解惑,固然重要,但它不能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语文知识、使用语文的技能、解答语文题目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引发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唤醒学生主动、能动、创造的意识,开发学生的潜能。在语文课堂素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用自己的整体人格去“类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意志行为和知识技能;用自己的教学风格,去直接影响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风格的形成。

这就是说,语文课堂素质教学的课堂对学生的影响,不只仅仅表现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开发智力上,而且还应该表现在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即兴趣、动机、态度、意志等的培养,以及社会心理品质,即情感、交往、处事等的培养和熏陶上。因此,语文素质教学的课堂,应该是授知、育德、益身和益心的有机统一。

二、语文课堂素质教学的特怔。

语文课堂素质教学的特怔,即为语文“教”的特征和“学”的特征。简言之,就是教师教语文和学生学语文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的特征。

(一)“教”的特征:

1.把授知、育德、益身和益心,纳入“教”的范畴,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规范性和创造性活动。

2.把“教”的外延扩展为言教与身教相结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

3.一堂语文课堂素质教学课至少有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和与之对应的学法示范、学法指导和学法训练。

(二)“学”的特征:

1.把课本知识和它的形成过程,即前人观察、想象、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栝这些知识的过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气质情操、道德观念等,纳入学习与内化的范畴。

2.把教师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无私的奉献精神、宽厚的民主作风、现代化的教育思想、良好的理论素养、扎实的专业功底、科学全面的知识结构、勤奋好学积极钻研的精神、健康的体魄、文明的举止、入格适度协调的妆扮等,视为学习、模仿、追求的榜样。

3.在愿学、想学、会学、善学、乐学的心态和境界里,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进行听、说、读、写、记、思、疑、问、习、用、创等活动。

三、语文课堂素质教学的原则。

(一)面向全体:

面向全体是我国教育方针、法律、法规中一项基本的教育原则。就是“既要使尖子生得到更大的发展,又要使中等生得到优化,更要使后进生得到转化;不仅要给学生打好全面发展的基础,而且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特长,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科特长或爱好和技艺。”

(二)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发展个性:

个性的核心是创造性,一个人的个性没有得到充分自主的发展,这个人就不能称为是全面发展的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要求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同时社会上的激烈竞争也需要培养具有个性的、有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才。”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多种多样的个性,是培养多种类型、多种规格、多种层次人才的途径。

上一篇:优化数学课堂,实施素质教育 下一篇: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