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单里的财富传奇

时间:2022-09-01 03:45:02

快递单里的财富传奇

垃圾桶边的冥思

2012年的夏天,22岁的四川女孩郭星,从德阳市警官学校毕业,却未能如愿成为一名警察,于是她来到成都,找到一份临时工作,为一家公司散发产品宣传单。每天站在街边向路人发放传单时郭星发现,别人为了尽快完成任务,竟把多张宣传单塞给同一个路人,有时还将宣传单丢进垃圾桶。

一份广告宣传单怎么才能给多个人看到,以增加广告单的阅读量,实现宣传效果最大化?郭星苦苦思索了几天后,突然想到了当下流行的网上购物——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每天带着大量货物,穿梭在大街小巷,手持快递单寻找门牌号码,送货上门。如果把公司产品广告印在快递单上,至少可以保证有两个人能看到广告:一个是送货人,另一个是收货人。

当天晚上,郭星找到同在成都的中学同学胡雪梅商量:“现在好工作难找,我们不如以此尝试自主创业,再找几个女同学一起干,怎么样?”

胡雪梅刚刚毕业于四川大学计算机系,也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她感觉郭星的创意不错,当即点头答应。第二天,她们又找来两名女同学,4姐妹一拍即合,决定共同创业。

几天后,在没有任何资金的投入下,一支由10多人组成的“快递单广告”创业团队成立,郭星和胡雪梅作为联合创始人,分别率领两个小组开展工作:A组联系物流快递公司,如果能在该公司的快递单上争取到广告位,她们将全部承担快递收件单据的印刷费用;B组则去寻找愿意在快递单上做广告的商家。

按照郭星的设想,她们要做成一条新的广告产业链和广告营销模式。

收获第一笔创业资金

到了2012年6月底,有几家快递公司表示出合作意向,其中一家公司经理的话颇具代表性:他们下属的一个分部,平均每天就有2000多份的同城快递业务,每张快递单的印刷成本是0﹒3元,使用郭星团队免费提供的快递单,每天可节约成本600多元,每年节约成本则是近20万元,对公司来说绝对是一大利好之举。

问题是,郭星她们找不到愿意在快递单子上投放广告的商家。创业团队的成员都是初出茅庐的应届毕业生,有激情,但欠缺社会经验。眼看努力了这么多天却一无所获,有些人坚持不住,陆续退出。郭星也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创业模式,可她必须咬牙坚持下去。

郭星盯住了一家在网上售卖零食的店商公司,每天打两个电话给这家公司前台,约请公司领导见面,但都被对方以各种理由搪塞婉拒。情急之下,郭星把“快递单广告”的宣传资料放进快递信封内,自己乔装成快递公司员工,直奔那家公司,恳请前台工作人员一定把信件转交给领导。苦苦等待一星期后,那家公司领导终于同意和郭星面谈。

经过深入沟通,店商公司以试试看的态度,答应支付8000元,买下了快递单上两个广告位。郭星创业团队终于收获了第一笔订单,大家深受鼓舞,郭星用这笔钱注册了“快递单广告公司”。

一个月后,投放广告的店商公司得到了回报,因为他们的客户群主要是年轻白领,而郭星她们提供的广告,受众精准,该公司每天销售量以30~40个订单递增,产生了显著的市场效应。

带出一个千万级创业梦

郭星的创业团队,最终让几家拥有着雄厚资金的风险投资机构和个体投资人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对“快递单广告”的创业主题和行业预期非常看好,先后注资1000万元,加入到了创业团队中。投资人还为创业团队置备了一辆宝马轿车,便于开展业务时使用。

2012年8月,郭星的公司与11家快递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有50多个商家在她们的快递单广告业务上投放宣传广告。郭星确定的收费标准是一个广告位收费0﹒4元,短短两个月,公司累计收入达到了94﹒4万元。

现如今,在成都市成华区的一套居民房内,郭星带领年轻的90后女大学生们快乐地打拼着。她们有的在接待物流快递公司上门拜访;有的在电脑上寻找着有广告需求的商家客户……她们的业务增长、营业额度和品牌价值,都创造了令人惊讶的传奇。

郭星分析:以全国每天的快递业务量为1000万件计算,就会签订1000万张快递业务单,如果按照每一个广告位0﹒4元收费,全国每天的快递单广告的市场容量就达400万元。而随着快递行业的迅猛发展,全国一年的市场容量将超过12亿元人民币。

郭星说:“虽然我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社会经验欠缺,但可塑性强,我自己天天再劳累,也要接受专家对营销知识的培训。”

谈到公司未来和预期,郭星表示:“目前,以投资人的1000万元资金作为雄厚根基,我们将首先带出一个千万级创业主题,然后把这个创业主题打造成一个千万级的公司企业。2013年,我们公司发起的‘中国快递联盟’也已经逐步在全国各地展开创建,我们公司的目标定位,就是让‘快递单广告’能够在未来5年内成为一家上市公司,拓展更加广阔的事业空间和领域。”

郭星的故事告诉我们,机遇无处不在,即使是一张快递单,也能带出一个非凡的创业梦。

上一篇:隐疾 第6期 下一篇:狱中人生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