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教法改革初探

时间:2022-09-01 12:54:49

电路分析教法改革初探

摘要:《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子信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如何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并灵活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是本门教学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从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入手,从教学环节、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电路分析;计算机辅助教学;Proteus仿真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167-01

一、引言

《电路分析基础》是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之一,也是专业的入门课程,是电子信息类多个学科考研的必考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专业发展。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实践应用能力等是电路分析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我们对电路分析基础的教学方式进行了一些创新,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大大改善了教学效果。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手段以黑板式教学,教师讲授为主,每节课的信息量少,而且抽象的理论知识只靠教师的语言描述,学生不易理解,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可使教学标准化。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依靠多媒体设备,达到音视频结合的教学效果,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我们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相关的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到课件不能仅仅是教案的复制,不是简单的电子文档,而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课件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明确重点,层次分明;其次根据需要电路原理图加入动态演示及相关的输入输出波形显示。将大量的图表简单化,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直观、轻松。另外本门课程的习题类型千变万化,新应用、新技术不断涌现,想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讲授如此多的知识是无法实现的。采用多媒体教学后,可以节省很多书写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课堂信息量少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上课效率。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的场所,三尺讲台是教师展现自己学识和风格的舞台,课件也不能代替教师。课件的制作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兼顾到学生的视听感受。只有将传统讲授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效结合,合理运用,才能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二)计算机仿真在教学中的应用

电路理论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发生了重大变革,从原来的研究线性非时变无源电路为主,发展到主要研究非线性时变有源电路。由于近代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传统的分析手段难以完成复杂的分析。因此应在教学将经典电路理论与现代分析手段相结合,中适当增加近代电路的分析方法及手段,加强计算机辅助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

电路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直观地理解这些理论和概念,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做一些形象、直观的实验。但是实验学时有限而且硬件电路搭建起来比较麻烦费时,因此在教学中引入了计算机仿真技术。Proteus软件是一款EDA仿真软件,其元件库涵盖了多种常用电子元器件,并提供了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电压/电流表等各种虚拟仪表,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将电路仿真软件、PCB设计软件和虚拟模型仿真软件三合一的设计平台。利用Proteus仿真软件可以简便、直观地模拟显示实际电路的运行,使学生形象地感知电路基础理论知识和概念,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仿真技术进行电路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环节的改革

(一)重视作业环节

《电路分析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使学生灵活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和分析实际电路的能力是《电路分析基础》教学的主要目的,另外本门课程也是考研的主要课程,因此指导学生多做习题是很重要的环节。课堂练习和习题课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很多不是难点的地方容易被教师和学生忽略,但很多问题却可以通过课后作业暴露出来,给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反馈。因此教师要作到及时收缴、批改作业,并通过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比较集中和普遍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及时纠正,从而让学生自己真正把错的地方弄明白。

(二)加强实验环节

本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实验教学在现今高校的工科教育中又占有非常重要地位。这就对《电路分析基础》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在教学中的重要出发点。传统的实验教学环节教学手段和方法比较单一,一般是先由教师讲解,学生再按照实验指导书给定的步骤完成,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加强了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启发学生自己做一些电路的设计,并在实验中结合Proteus仿真,使设计变得更简单更灵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四、标准化考核方式与能力考核相结合

《电路分析基础》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笔试考核知识覆盖面广,能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所以仍然是考核的主要形式。但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工科专业的重要目标,因此能力的考核也应是我们课程不能或缺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能力考核是考试改革的一个难点。在目前的情况下,考核方式采取以笔试为主,结合实验考核,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既要求学生能扎实地掌握电路理论和概念,又要求学生具有电路分析和电路设计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从教学环节、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将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标准化考核方式与能力考核相结合,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春娜,李良玉,胡美蓉.关于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J].陕西教育,2009,10:322、327.

[2]杨雪涛.结合专业特色改革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J].陕西教育,2009,10:324-325.

[3]杨蕊.提高《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6.

[4]邱关源.电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上一篇:浅议博客在高校团学工作中的应用 下一篇:汽车营销中售后服务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