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道蛔虫症的应用

时间:2022-09-01 12:24:49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道蛔虫症的应用

(四川省邻水县人民医院特诊科四川 邻水 638500)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饮食卫生条件逐渐得到改善。城市及发达地区肠道蛔虫的发病率较前明显减少。但目前在基层,农村儿童肠蛔虫发病仍不容忽视。现就我院2008.01~2010.12年应用高频超声诊断36例肠道蛔虫患者报道分析如下。

【关键词】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道蛔虫

【中图分类号】R10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218-01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全部为本院门诊病例,年龄3~10岁,男20例,女16例均因腹痛来就诊。腹部均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明显包块,腹痛呈阵发性。临床根据症状及粪便中找到蛔虫卵诊断为小儿肠道蛔虫症。

1.2 仪器:采用EUB-5500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5-10HZ。

1.3 方法:患儿取平卧位,探头于腹部接从左至右,自上至下次序作纵、横、卧、扫、查,观察肠腔情况及周围病变,并于病变处作重点扫查,同时做好记录。并嘱患儿驱虫治疗后行超声复查。

2 结果

36例患儿腹腔小肠不同程度扩张,扩张肠内见1至数条蛔虫回声。短轴切面呈直径约2~5mm增强圆形回声光团,不伴声影。转动探头,该圆形强回声光团延伸成增强回声光带,光带宽2~5mm,长数厘米,动态观察可见强回声光带蠕动、弯曲、翘尾等表现是肠蛔虫的确诊依据。1例患儿肠腔内蛔虫扭曲成团,呈“蜂窝状”,形成蛔虫性肠梗阻,后经手术取虫治疗病愈出院。其余35例患儿经驱虫治疗后在粪便中找到1条至数十条蛔虫,8例患儿腹痛症状明显缓解,27例患儿腹痛症状消失。超声复查,小肠腔内蛔虫的增强回声光团和光带消失。

3 讨论

蛔虫病系蛔虫寄生于人体所致,是小儿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 ,也是小儿常见腹痛原因之一。以往临床诊断依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或粪便中找到虫卵,患儿有吐虫史或便虫史是最好的诊断依据[1]。但不能确定蛔虫的数目和状态。常规副本超声检查因气体干扰、肠蠕动等影响,肠蛔虫显示较为困难,使那些小而少的肠蛔虫容易漏诊。采用高频超声显著提高声像图分辨能力、抗气体干扰力相对较强,一般小儿腹壁较薄,高频超声容易穿透,相对容易找到肠道蛔虫成虫,使蛔虫显示率大大提高,而且为临床提供了肠道蛔虫的数目、所在部位和状态,提供了较确切的依据,同时也与小儿小肠套叠鉴别,小儿小肠套叠的声像图横断面呈“同心圆征”,纵切面呈“套管征”[2]。

以上36例患儿超声提示肠道蛔虫,均在化验大便常规中发现蛔虫卵,超声诊断无假阳性。而且超声检查肠道蛔虫具有安全、简便、有效、不痛苦、小儿易接受的特点,所以对临床考虑小儿肠道蛔虫症的患儿应作常规腹部高频超声检查,高频超声检查对小儿肠道蛔虫症,尤其是对蛔虫性肠梗阻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3]。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4-265.

[2] 陈建容,高频超声显像在小儿肠套叠诊断和灌肠复位治疗中的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21(3):205-207.

[3]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0年第6期66-66页. 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道蛔虫症的回声表现及与低频超声诊断小儿肠道蛔虫症的对比。

上一篇:体外循环下80例室间隔缺损手术体会 下一篇:患者对II型糖尿病的常见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