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探究

时间:2022-08-31 11:20:34

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探究

一、充分发挥教学的双向作用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互动行为,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协调组合的双向效应。目前很多的教学现状是课程知识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主要以灌输式的方式硬塞给学生,导致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未见提高。未为学生思维的自由奔放留下空间。结果,学生所学知识是惰性的,无法迁移运用。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说过:“教师既是学生年长的同志,同时也是他们的导师,无论是对集体或者对每一个个别的学生,都时刻不要放松自己肩负的指导责任”。这句话既体现出教师的责任,又强调了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不必为了师道尊严,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而要把学生当成朋友,看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乃至子女,学生才能对你产生亲切感、信任感,便能自觉地投入课堂,积极、踊跃参与,还给学生翱翔的蓝天。学生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他们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学生同样需要教师的尊重。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不能以“满堂灌”的形式把知识塞给学生,而是应该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学习展示、自主归纳的形式,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对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提高了要求,使教学成为一种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行为。课堂教学要实现高效,灵魂是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变传统教学关系中的“惟教”为“惟学”,“惟师”为“惟生”,让学习真实地发生在学生身上。

二、敢于更新教法,传授学法

叶圣陶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平庸的教师讲述,好的教师解释,优秀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认识到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将学过的内容综合融合贯通,进而明确“教”与“学”的主次关系,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彻底摒弃课堂“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做到既教知识,又教方法,即“授以渔”而“不授之一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领会”,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生一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了“磨刀”,就不怕“砍柴”。

三、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抓两头,放中间

教师应学会重新分配时间和精力,课堂的高效性并不是以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为代价的,所以教师不能畏首畏尾。教师在课前应精心做好课堂教学的方向盘——导学案。导学案是为了使学生会学和能学,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源头。课后通过课堂反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对导学案进行完善和修补,并进行积极反思和总结。

教学高效性除了上面所说的课堂准备、反思,重中之重还是课堂的实施,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都应该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或主演。大胆让学生进行讨论、讲解、质疑、展示、总结、归纳。教师成为导演、编剧、配角,由原来的台前变为幕后指挥。

总之,教与学奥妙无穷,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兢兢业业,乐于奉献,敢于创新,不断学习,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施展才华,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没有课堂的根本改变,全人教育就无从说起,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就应从核心入手,从课堂入手。把学习的主动权、创造权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以生为本,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炳亭《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

[2]《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9

上一篇:指导小学生语文阅读初探 下一篇:注重动手操作 提高课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