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语课堂“沉默”现象探析如何建设和谐有效课堂

时间:2022-08-31 10:47:44

从英语课堂“沉默”现象探析如何建设和谐有效课堂

摘 要: 本文从英语课堂沉默这一现象出发,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学生认知三方面分析了产生沉默的原因,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方面研究了避免课程沉默的对策,即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丰富课堂教学的多样性,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实现有效教学,促进跨文化交流,从而实现培养高素质跨文化外语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 沉默 和谐课堂 有效教学 解决对策

一、引言

长期以来,中国的大学英语课堂一直存在学生沉默被动的尴尬局面,大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不愿发言,拒绝发表看法,缺乏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现象极为普遍,这成为英语教师所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沉默不仅阻碍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还影响了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这种教学现状是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本质和目标相违背的。

二、产生英语课堂“沉默”的原因

要想解决问题,首先应当挖掘导致问题的原因,方可对症下药。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研究习惯于将中国学生的沉默行为归因于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尊重教师课堂上的主导权威,保全面子以防说错。

1.从中国传统文化看

中国文化向来具有中庸的品格,而中庸的核心是讲究和谐,和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境界。道家、儒家和中国化的佛教都强调并追求和谐。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也非常注重塑造和谐品质,造就了中国人崇尚委婉含蓄,好静内敛,谦虚礼让的性格。这种追求造就了中国人特有的心理世界,这种心理使得中国人缺少足够的竞争动力,缺少主动进取的挑战精神。西方教育思想虽然也屡有提倡和谐的学说,但他们把竞争作为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从霍布斯到达尔文,无不重视生存竞争的原则,竞争与差异一直是西方教育家着重培养的品质[1]。这也就体现了西方课堂为什么比较活跃的原因。

2.从中西方文化对比看

通过比较发现两者差异主要在于:(1)中国文化重内在品格的和谐与稳静,西方世界崇尚外部环境的创新;(2)中国文化重群体意识,喜欢个体顺从群体,西方文化求个人竞争,热衷表现自我;(3)中国文化讲师道尊严的等级观念,西方文化提倡平等观念。

3.从学生角度看

作为学生,他们觉得课堂上长时间沉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教师提的问题过难,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使他们无法回答,只能沉默;(2)学生觉得教师提的问题与教学方法、内容和形式乏味无趣,但碍于面子不敢当面说明,便采用这种“无声的抗议”来表达不满;(3)学生觉得教师对自己期望过高,如果回答错了,觉得“形象大毁”,自己和老师都会产生失落感,在巨大压力下,他们只好选择沉默;(4)由于长期受中国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学生养成了多听而不喜言的习惯,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压抑和限制;(5)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因此很少发言。

三、解决对策

1.从学生出发

(1)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自主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一所大学只对学生进行单一专业的培养,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大学教育的重要工作应是教会学生如何独立思考,让大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2],如此,我们才会拥有创新活力。教师可采用“以点到面”的发散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即教师在课堂上提问一个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讨论,提出不同观点,对相对独特的学生观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有效建设和谐课堂。

拥有批判性的思维模式,学生必须具备:强烈的兴趣――在平时课堂学习中,培养对专业的浓烈兴趣。一个人如果对于自己的研究对象缺乏兴趣,进行批判性思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兴趣是批判性思维的动力机制[3];自信――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课堂上要敢于质疑老师的想法;开放心理――思考问题时应采取一种开放的态度。对一个事物完全没有接触前,不能凭主观随意断定它的优劣。要以接受的态度对待别人的看法和观点,吸取其中好的成分,摒弃当中不好的因素;自我矫正的愿望――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关键是要对错误采取防御的态度。好的思维者能够从错误中学习,利用反馈了解什么地方出了错,哪些因素导致了错误的产生,学会总结和吸取教训[4]。

(2)培养口语应用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水平。

学生要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资源和途径,积极主动地寻找各种机会,让自己走出课堂,走出专业,走出校园,去接触更多的实践机会。英语作为一个特殊的专业,特殊在于它的“工具性”,要利用好这个工具,就需要学生广泛地使用来实现它的价值,了解其他与英语有关或需要英语这项工具的其他专业(如多去参加国际展会),增加与外教的接触机会,提升口语能力,使口语课程和能力培养占到更为重要的地位。

2.从老师出发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信心与活力。

在沉默压抑的环境中,学生会产生紧张、拘束的负面情绪,使得他们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如果在英语课堂上能够创造一个舒适、轻松、愉快的氛围,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就会积极投入课堂活动。首先,教师应该打破传统观念,扮演一个亦师亦友的角色。学生回答问题可以不用举手,以“Excuseme”代替,可以不用起立,可在适当的时候打断老师提问。其次,在课堂上,教师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对于学生表现出的微小进步及时予以肯定,帮助学生树立学英语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2)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实现有效教学。

在生动、多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交流的话题增多。所以课堂上,教师除了准备丰富的教学材料、设计多样的教学环节,还可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地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带到课堂上来,使课堂上的每个人都成为教学资源的提供者[1],让学生在充斥信息的环境中接受多方刺激、发生互动。此外,建议用多媒体课件代替口述知识。因为使用多媒体讲解知识时,学生可以直观地在屏幕上看到讲解的内容,配合图片和视频,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兴趣,使课堂教学丰富有效。

上一篇:电冰箱电气系统故障排除方法 下一篇:中小企业本地化商品销售网络营销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