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在高中新课程教学中的地位

时间:2022-08-31 08:29:43

浅析信息技术在高中新课程教学中的地位

2001年,教育部明确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制定课程标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制定使信息技术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以及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15门学科的课程标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和颁布,标志着我国从文本意义上完成了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的转变。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中的现状

1.重视程度不够

高中阶段教育在学生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在高中教学中得到了普及,但由于现行考试制度的影响,学校高度重视和高考挂钩的文化课,而对信息技术这种实用性强而高考不考的科目不予重视,这就使信息技术在高中的普及仅停留在形式上,多媒体教室经常被关闭,信息技术教师却经常忙于干别的工作,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不加关注。

2.硬件设备老化,软件应用跟不上

许多学校计算机房的电脑都有十几年的历史了,应用程序也是刚买时装的,这些计算机配置低,现在使用的软件有些在这些电脑上都打不开,并且运行速度非常慢,仅打开网页就需要几分钟时间,一堂课下来什么也干不成,更别说从网上获得学习资源,学习新知识了。至于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教师平时只忙着打印领导需要的文件,统计学生的考试成绩,维修电脑出现的小问题等繁杂的事务,没有时间去研究本专业的软件开发、利用、创新等问题。

3.教学课时严重不足

国家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阶段的总课时应为70~140学时,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课时的70%。但目前一般学校信息技术课每周一课时,这让信息技术教师产生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如果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教学内容至多能完成一半,如果只讲重要的内容,有许多基础知识学生还没有掌握,课程无法继续下去。若是临近期中、期末考试,还要为那些高考考试科目停课开绿灯。实际课时约为30多个课时,如果让学生自学,学生在学习那些高考考试科目的沉重压力下,仅把信息技术课当作一堂放松娱乐课,理论课忙于完成其他学科作业,上机课忙于玩游戏、聊天,至于老师说什么,根本没有听进去。

4.平时缺少教学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主要是学业水平测试,根据学生最终的等级评价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评价模式功利性太强,容易导致学生平时不主动学习,到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既不利于信息技术教学在高中的发展,也不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地位低的原因分析

有关领导对新课程改革的内涵没有深刻理解,仅流于形式。领导不重视是信息技术课地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决定教育主导方向的还是高考,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在围绕这个指挥棒转动。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升学作为教育的第一要务,至于能力的提高是踏入社会以后的事,跟学校教育没有太大关系,在这种旧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再加上信息技术课不在高考考试范围内,信息技术课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就不足为奇了。

三、提高信息技术课地位的办法

1.学校和家长要转变观念,加大投入

新课程改革重视能力的培养,对信息技术课的要求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最终目标。随着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的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尽管信息技术课程不在高考考试范围内,但并不能说明信息技术教育不重要,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动手、协作、创新能力方面,效果比其他学科更加明显。从具体的课堂教学来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愉悦中增加课堂的容量,扩大课堂互动的参与者,实现课堂评价的及时性和多样性,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要求。

2.营造适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校园环境

(1)学校应定期举行信息技术课开设的性质和意义讲座,使师生都能充分理解,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2)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整合中来。课程整合不仅是教师的任务,学生的参与也会加快推动课程整合的发展。学校的机房不应仅仅是教师教授信息技术知识的地方,更应该向广大学生开放。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应用,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掌握。

3.制定完善的激励评价体系

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更好地进行,并不断促使其向更深、更广层面发展。鉴于信息技术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待遇却不高,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待遇,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对学生的评价不应该仅限于学业水平测试,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以后踏入社会服务。学校应制订相应完善的学生评价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多渠道、多视角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创造潜能,比如定期进行信息素养才艺比赛,作品展览,鼓励小组合作,增强团队意识,增加评价频率等措施,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效结合,从根本上推动课程整合的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第一中学)

上一篇:附:广播系列报道《玉兔探月日记》(第四、五、... 下一篇:群星闪耀 成都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