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结合 阻断高血压-糖尿病链

时间:2022-08-31 06:54:38

防控结合 阻断高血压-糖尿病链

每位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医生都管辖着近百位慢性病患者,北京市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李医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告诉记者,在他管辖的346例慢病患者中,有198例患有高血压,94例患有糖尿病,还有50例患有其他病症。但在近期的一次随访中他发现,这些患者都不是单一的病症,原有记载的198例高血压患者中,175例合并糖尿病。而在原有的94例糖尿病患者中,61例伴有高血压。他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在他管辖的患者中,数年以后高血压患者多半患有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也最终逃不过患有高血压?

中国香港居民心血管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占4.8%,高血压患者占13.7%,二病共存患者的比例为4.1%;糖尿病患者中有46.4%同时患高血压,23.2%的高血压患者并存糖尿病。其实,这一现状早已被多国学者重视,2010年就有学者提出了“高血压-糖尿病链”(Hypertension-Diabetes Continuum)的新概念。其意义在于:在临床实践中,不仅要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糖尿病筛查,早期干预糖代谢异常人群,还应当在控制血压的同时,预防高血压患者发生糖尿病和心血管并发症。

高血压与糖尿病 双生兄弟 互通有无

多项观察性研究已经证实,高血压与糖尿病同时存在是较为常见的临床情况,这种高“双生”状态提示二者可能在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方面共享致病机制或通路,使得高血压与糖尿病“互通有无”。

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中心主任杨文英教授指出,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国内外多项观察性研究已经证实,高血压与糖尿病同时存在是较为常见的临床情况,这种高“双生”状态提示二者可能在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方面共享致病机制或通路,使得高血压与糖尿病“互通有无”。

中国香港居民心血管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占4.8%,高血压患者占13.7%,二者共存患者的比例为4.1%;糖尿病患者中有46.4%同时患高血压,23.2%的高血压患者并存糖尿病(见图1)。

杨文英说,我国学者对高血压患者合并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也做过大量研究,2009年,中国门诊高血压患者中合并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及同时合并上述两项者的比例分别高达79.7%、51.4%和42.7%,其中68.4%的糖代谢异常为初次发现。对于无糖代谢异常病史的高血压患者进行血糖检测的结果显示,16.5%存在空腹血糖异常;在83.5%空腹血糖正常的患者中,32.4%被检出存在餐后2小时血糖异常,其中9.8%被确诊为糖尿病。但遗憾的是我国医生对合并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认识较晚,目前在三级医疗机构的达标率还不足15%。

高血压与糖尿病 发病土壤 不谋而合

高血压与糖尿病拥有相近的致病危险因素,具有近似的发病风险评估指标,享有共同的发病土壤,二者均可显著增加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风险,使得高血压与糖尿病“荣辱与共”。

总医院内分泌科教授潘长玉指出,高血压与糖尿病拥有相近的致病危险因素,例如腹型肥胖可继发血脂代谢紊乱、血压升高和糖代谢异常,从而构成了代谢综合征的全部组分。且二者均可显著增加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风险。

香港心血管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的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基线血压水平是有效预测人群高血压与糖尿病风险的共同指标,同样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2小时血糖水平也能理想评估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其效力明显优于空腹血糖水平。可见,高血压与糖尿病的风险评估指标间同样存在互通之处。在靶器官损害方面,二者均可损害心、脑、肾的结构及功能;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靶器官受损的发生率和程度均明显高于单一疾病者。

归根结底,共同的致病机制才是解释上述临床现象的本源。潘长玉教授认为,遗传因素是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共同致病的重要机制:2型糖尿病为多基因遗传疾病,而高血压患者也常有阳性家族史。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发病机制。不但如此,众多流行病学研究提示,胰岛素抵抗也是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之一。新近还有研究者提出,单纯胰岛素抵抗即可致血压升高,原因是胰岛素抵抗损害了“胰岛素扩血管”作用而导致血压升高。

杨文英教授认为,环境因素也是较重要的致病因素,例如,高血压患者的膳食总热量及脂肪摄入过多,在缺少体力活动的情况下,就会导致肥胖,而肥胖又是糖尿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还有高盐饮食和吸烟均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与糖尿病 双防控一体 战胜疾病

“心血管事件链”的理念完善了人们对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认识,变革了当代心血管疾病防控的理念和策略。而“高血压-糖尿病链”让我们再次聚焦高血压与糖尿病的始末缘于临床防控。

北京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孙意格说,“以往在慢性患者的管理中,我们都是分类管理,高血压患者分为一类,糖尿病分为一类,高血脂分为一类……现在看来,这种管理方式需要更新了。相对应的社区医生的慢病管理理念也需要更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用最新的治疗手段管理患者,患者才能认可社区医生,不往大医院跑。”

现有数据显示,我国有2亿高血压患者,即每10个成人中至少有2人患高血压。据2003年统计,我国高血压的直接医疗费用高达300亿元人民币。杨文英教授牵头的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患病调查研究证实,20岁以上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总的糖尿病患病人口高达9 240万,还有共计1.48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

面对如此庞大的群体和如此严峻的现实,潘长玉教授表示,治疗高血压或糖尿病应该采用立体防治模式。近年来,人们也开始注意到降压药物在降压之外改善糖代谢、预防糖尿病的额外收益,例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断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在临床上的大量运用。2007年《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ARB可广泛用于多种心血管疾病,并将其列为老年、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冠心病、心衰、房颤和代谢综合征七类特殊高血压人群的首选降压药物。

近期的《糖尿病患者多重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也指出,基于大量临床研究证据, ARB和ACEI被视为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基石药物,这两类药物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还可对糖代谢异常发挥有益作用。共识进一步指出,由于ARB类药物在2型糖尿病的降压治疗和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面证据更加充分,所以推荐首先考虑使用。

虽然大家都认为药物治疗是高血压、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但潘长玉教授也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最贴近居民的医生,不能完全让患者依赖药物治疗。在社区医务人员进行患者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决不能忽视改变患者生活习惯,例如戒烟、控制饮食、合理运动等多种方式,只有防控结合,才能战胜疾病。

上一篇:儿童出生后28天(满月)随访(一) 下一篇:骨质疏松症的筛查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