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外来务工人员脑卒中危险因素和预警信号知识水平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时间:2022-08-31 06:28:19

东莞外来务工人员脑卒中危险因素和预警信号知识水平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摘要] 目的 调查东莞外来务工人员脑卒中危险因素和预警信号知识水平的流行病学状况。 方法 按照多阶段随机抽样原则,采用单纯整群抽样的方法,按外来务工人员数量按额分配名额随机抽取10000名外来务工人员,对脑卒中知识、危险因素、预警信号、认知知识来源与一般人口学资料进行调查。 结果 东莞外来务工人员对于脑卒中知识、危险因素、预警信号的认知状况,其中对于脑卒中知识的认知最高,预警信号的认知最低。东莞外来务工人员对于脑卒中知识认知的知识来源主要为亲朋与电视,在报纸杂志、网络、学校教育、医生、书籍中的知识获取极为匮乏。 结论 东莞外来务工人员脑卒中危险因素和预警信号知识获取途径少,相关医学知识水平偏低,需要积极加强多方面的宣传,从而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健康水平和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

[关键词] 东莞外来务工人员;脑卒中;危险因素;预警信号知识水平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3-58-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pidemiological status of knowledge level of Dongguan migrant workers regarding risk factors and early warning signals of cerebral apoplexy. Methods According to multistage random sampling principle, simple cluster sampling was applied to randomly select 10,000 migrant workers based on the quota allocation of the amount of migrant workers. Knowledge of cerebral apoplexy,risk factors, early warning signals,knowledge sources and general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Cognitive status of Dongguan migrant workers regarding knowledge of cerebral apoplexy,risk factors and early warning signals was showed that: Cognitive status was the highest for the knowledge of cerebral apoplexy,and the lowest for early warning signals.The knowledge sources were mainly from relatives, friends,and TV,but the sources of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internet,school education,doctors and books were extremely deficient. Conclusion Paths for Dongguan migrant workers to acquire knowledge in risk factors and early warning signals of cerebral apoplexy are few, and related medical knowledge level is low. Therefore,a complete range of publicity should be strengthened,so as to enhance the health level of the migrant workers and alleviate their life burdens.

[Key words] Dongguan migrant workers;Cerebral apoplexy;Risk factors;Knowledge level of early warning signals

脑卒中作为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高,复发率及死亡率频率维持高频状态,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并且发病率年龄日趋年轻化。现代流行病学研究证明:在中国大陆,每年新发脑卒中有150万~200万的病例,年发病率为116/10万~219/10万,年死亡率为58/10万~142/10万,占人口死因的第二位,在不少城市中已占首位,存活的卒中患者中约3/4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这种后遗症严重影响患群的生活质量,降低患群的健康状况,不仅给家庭带来压力,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脑卒中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尽管其症状和体征因病变发生的性质、部位、面积不同而有差别,甚至差别巨大,但是基本预警信号诸如一侧肢体僵硬、麻木,头痛不止,视觉模糊,昏厥,呕吐等发病现象,又容易被患群忽视为其他普通急症,认识不清也认识不足自己得的就是脑卒中,拖延就诊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据北京地区观察数据显示,全市大中小型医院,及时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几乎为零。24h可观察的北京大医院统计数据表明,6h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到诊率只有50%,其他都因延误送治而出现生命危险,造成一个个家庭的遗憾。武汉城区统计数据表明,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3h内送治的仅占34%。给家庭造成遗憾的最重要的根本原因就是脑卒中基本知识的普及存在缺位,人们主动学习、主动关心的程度不够,缺乏早期症状的识别能力,淡薄急救治疗的意识[2]。本研究通过全面了解东莞外来务工人员脑卒中危险因素、预警信号知识水平现况,并了解其信息来源,为今后在东莞外来务工人员中有针对性地开展脑卒中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准备科学根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们选择东莞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密集的厚街镇、大朗镇和长安镇三个镇区的不同企业(包括建筑工地、服务行业、工厂等)年龄18~50岁,在东莞工作3个月以上且为外地户口的部分外来务工人员。

1.2 研究方法

按照多阶段随机抽样原则,采用单纯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东莞市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密集厚街镇、大朗镇和长安镇为的镇区不同企业中进行抽样。将每个镇区中运营超过3个月以上的建筑工地、酒店、工厂分别进行编号,随机抽取企业,按外来务工人员数量按额分配名额随机抽取10 000名外来务工人员。

1.3 调查内容

调查的表格设计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格框架,其调查问卷内容依据中国国情自行设计,涵盖4个方面:(1)脑卒中基本常识。主要以调查形式普及脑卒中的发生部位、危险因素及预警信号知识:发生部位包含心、眼、脑、肢体4个选项;危险因素包含精神压迫症、吸烟过度、过度肥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病、高血脂症、脑动脉硬化、糖尿病、高盐高脂饮食、缺乏锻炼、酗酒、遗传、感染、心脏病、口服避孕药共15选项;预警信号包含肢体麻痹,视物模糊、单眼失明,说话不灵、饮水呛咳,剧烈头痛,理解力下降,昏厥,肢体麻木,站立行走不稳,恶心、眩晕、呕吐共9个选项,附有干扰预警信号1项:胸闷、憋气、心慌。(2)脑卒中知识获取渠道。包括亲朋、电视、报纸杂志、网络、学校教育、医生、书籍共7项。(3)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本调查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的最新划分标准,将44岁以下人群定义为青年人群,将45~59岁为中年人,60~74岁为年轻老年人)、性别、婚姻(已婚、未婚、其他)、教育程度(根据常规制定方法将小学文化程度及以下定义为初等,将初中及高中、中专文化程度定义为中等,将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定义为高等)、职业、月财政收入共6个选项。(4)调查对象本人及家属遗传病史。填写方式以“是”或“否”填写。

1.4 调查方法

调查员为经过统一培训的神经内科医生,按统一指导语和实施步骤,以100人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方式,调查表收回后进行检查,剔除无效调查表。

1.5 统计学分析

采集来的原始数据核对无误后,采用Visum Foxpro 6.0软件系统建立相关数据库,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终结性分析。一般材料采用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均以()表示,计数资料组问采用单向方差分析,全部数据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多变量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P

2 结果

2.1 认知状况

经过调查,东莞外来务工人员对于脑卒中知识、危险因素、预警信号的认知状况见表1。其中对于脑卒中知识的认知最高,预警信号的认知最低。见表1。

2.2 应对方式状况

东莞外来务工人员脑卒中知识获得渠道主要为亲朋的口碑与电视的广告,而更为广泛的渠道如报纸杂志书籍基本不看、网络主打游戏、学校教育程度不高、不愿与医生打交道,对脑卒中的基本知识了解相对不多。见表2。

3 讨论

全世界比较起来,我国脑卒中有两个比较大的特点:一是欧美发病率都在降低,而我国还在持续上升;二是复发率排在全世界较高位置。原因可能是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基本知识普及不到位,患者群没有预防常识,一般性医院治疗水平有限,缺乏应有的治疗方案和经验,特别是专业医生对此新业务培训不到位,认识不足,使得我国脑卒中的防治总体水平偏低。

现代流行病学发现,公众接受了良好的脑卒中知识教育,大脑中充分予以重视,就可以做好预防措施,增强对自身健康的关注,进而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在争取时间及时送治的情况下,死亡率和致残率也得以大大降低 [3]。进入21世纪,各国脑血管病专家依据临床和动物实验得出的数据提出,80%左右的缺血性脑卒中应进行超早期治疗,这样才能赢得治疗时间,才能增加疗效、减少致残率。而国内很多地区脑卒中的知识普及还没有覆盖到位,处于脑卒中只是真空阶段,许多脑卒中病人无法意识到中风危险因素、预警信号,即使发病了也会误判导致延误入院治疗的黄金时间。这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治疗与预防要并重,特别是综合预防,医疗管理行政部门要予以高度重视,投入相当力量,加大教育力度,及时迅速推广普及脑卒中基本知识,确保每一位公众都了解脑卒中的基本情况。相信通过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公众对脑卒中的基本知识具备,早期识别能力增强,急救意识得到培养,在全社会建立和健全了脑卒中的急救网络情况下,就会及时判清脑卒中的发病情况,及时送诊,微博患者争取活命时间,这样脑卒中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就会大大降低[4-5]。

随着全世界对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因素的广泛研究与交流,基本形成共识,包括如高龄、性别、镰状细胞病、家族史、种族、气候、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和卒中家族史等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此外还有如心脏病、糖尿病、颈动脉狭窄、感染、酗酒、TIA、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可控制的危险因素也日益成为脑卒中发病的诱因。控制卒中危险因素,是脑卒中一级预防和预防卒中复发的关键[6]。近年来,国内外努力的结果表明:对公众及时宣传普及脑卒中基本知识,帮助公众及时辨清脑卒中的表征,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杜绝致残率、死亡率的根本措施[7-8]。美国、法国、巴西、墨西哥、印度等学者先后都进行过脑血管病公众知识水平调查,并探讨各种宣传手段的效果[9-12];2004年郭伟等[13]在我国青岛市市区居民中行中风危险因素、预警信号知识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即使在经济比较发达和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青岛市区居民中,中风危险因和预警信号知识水平仍较低,由此推测,在我国经济比较落后和文化素质比较低的地区的人群如工人、农民,他们的中风危险因和预警信号知识水平可能更低,而目前国内暂无学者进行该方面的研究。

东莞外来务工人员700万,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缺乏卫生保健意识和知识,近期发现该人群的脑卒中的发病率较高,且患病后不能及时就诊或因经济原因不能得到最好的医治,因此,留下后遗症的较多,给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本文结果显示东莞外来务工人员对于脑卒中知识、危险因素、预警信号的认知状况见表1。其中对于脑卒中知识的认知最高,预警信号的认知最低。东莞外来务工人员对于脑卒中知识认知的知识来源主要为亲朋与电视,在报纸杂志、网络、学校教育、医生、书籍中的了解相对不多。

总之,我们希望通过以后针对性的宣教工作,能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脑卒中知识,尽量降低该人群卒中发病率,提高卒中治疗率,从而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健康水平和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普及公众脑卒中基本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宣传到位,普及到位,我们才能构建更为有效的脑卒中公众健康教育平台。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2(1):10-16.

[2] Jones SP,Jenkinson AJ.Stroke knowledge and awareness:an integrative review of the evidence[J].Age Ageing,2010,39(1):11-22.

[3] 张爱香,韦君同.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10(17):2678-2681.

[4] Stroebele N,Müller-Riemenschneider F.Knowledge of risk factors,and warning signs of 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 from a gender perspective[J].Int J Stroke,2011,6(1):60-66.

[5] Darin B,Zahurancc MD.Stroke heath and risk education SHARE)pilet project.feasibility and need for church-based stroke health promotion in a Bi-Ethnic Community[J].Stroke,2008,39:1583.

[6] Nicol MB,Thrift AG.Knowledge of risk factors and warning signs of stroke[J].Vasc Health Risk Manag,2005,1(2):137-147.

[7] Müller-Nordhorn J,Nolte CH.Knowledge about risk factors for stroke: a population-based survey with 28090 participants[J].Stroke,2006,37(4):946-950.

[8] Das K,Mondal GP.Awareness of warning symptoms and risk factors of stroke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nd in survivors stroke[J].J Clin Neurosci,2007,14(1):12-16.

[9] Hwang SY,Zerwic JJ.Knowledge of stroke symptoms and risk factors among Korean immigrants in the United States[J].Res Nurs Health,2006,29(4):337-344.

[10 ] Neau JP,Ingrand P,Godeneche G.Awareness within the French population concerning stroke signs, symptoms,and risk factors[J].Clin Neurol Neurosurg,2009,11(8):659-664.

[11] Pontes-Neto OM,Silva GS.Stroke awareness in Brazil:alarming results in a community-based study[J].Stroke,2008,39(2):292-296.

[12] Pandian JD,Jaison A.Public awareness of warning symptoms, risk factors, and treatment of stroke in northwest India[J].Stroke,2005,36(3):644-648.

[13] 郭炜,邢成名.青岛市居民中风危险因素、预警信号知识水平调查[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4,10(1):287-288.

(收稿日期:2014-04-15)

上一篇:拉米夫定序贯/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下一篇:生物活性因子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