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留学生孔子思想教育

时间:2022-08-31 05:55:32

【前言】简谈留学生孔子思想教育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介绍孔子生平事迹时,以可靠历史文献记载为主,也可参考曲阜民间富含传奇色彩的故事,如此更能引起留学生的兴趣。比如孔子出生时因貌丑被弃、老虎哺乳、老鹰打扇、群鸟衔花做被褥以及其母扳倒井的故事;青少年时“为儿嬉戏,陈俎豆,设礼容”“少贫贱,多鄙事”“求学...

简谈留学生孔子思想教育

摘 要:对留学生进行孔子思想教育,一是响应我国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超越国度的号召,二是地处孔子故里曲阜,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文优势。本文将对这一课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留学生 孔子思想 教育

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的挖掘与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我的理解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只在国内,还应着眼于世界。曲阜是孔子故里,儒学的发源地,作为从事国际文化传播、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更应注重儒家思想文化的弘扬与教育。曲阜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所招收的留学生大多为语言生,他们学习目的明确,一是学习汉语,二是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教师,利用地理人文优势,向留学生介绍孔子,对其进行孔子思想教育就成为必然。

一、感知孔圣遗迹

汉代司马迁写《史记》时,曾来孔子故里,观后写到:“《诗》有之:‘{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T夫子,可谓至圣矣。”可见,司马迁亲临“仲尼庙堂”感受之深。教师可组织留学生参观孔圣遗迹,如孔府、孔庙、孔林、六艺城以及孔子出生地尼山等,让他们与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亲密接触”,也像司马迁那样,对孔子心生敬仰,促使其产生深入理解孔子生平事迹、思想品格的强烈欲望。

介绍孔子生平事迹时,以可靠历史文献记载为主,也可参考曲阜民间富含传奇色彩的故事,如此更能引起留学生的兴趣。比如孔子出生时因貌丑被弃、老虎哺乳、老鹰打扇、群鸟衔花做被褥以及其母扳倒井的故事;青少年时“为儿嬉戏,陈俎豆,设礼容”“少贫贱,多鄙事”“求学无常师”以及“拜少儿项为师”的故事;而立之年以后兴办私学、广招弟子以及和弟子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五十岁以后从政为官杀少正卯、夹谷会盟、堕三都、单臂举城门的故事;五十五岁以后周游列国经历的诸多磨难:匡人围困、陈地绝粮、宋桓s追杀、乌鸦兵护佑等故事。通过这些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使离世二千五百多年的孔子形象在留学生心中鲜活起来。

二、诵读孔子名言

言为心声,孔子的语言,是孔子伟大思想的真切反映。对于汉语程度较薄弱的留学生而言,逐步提高汉语知识能力的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顺畅自然,相得益彰。

教师从《论语》中选出孔子及其弟子名言若干则,大体依照留学生学习汉语进程中的词汇顺序,通过简单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诵读。诸如学习求知方面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又诸如品德修养方面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德不孤,必有邻”;诸如人际关系方面的名言:“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以直抱怨,以德报德”;诸如人生志向方面的名言:“士不可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诸如从政为官方面的名言:“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另外诸如孝道方面的名言:“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唯其疾之忧”。

对于这些名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正读音,明句意,并结合生活实际挖掘阐发其现实意义。比如《论语》首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教学生读正确“说yu蔓乐l蔓愠yùn”等字,讲解清楚字词句义,通过对这三句话意义的阐发,培养学生好学乐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乐交朋友广交朋友的性格,培养学生不斤斤计较、严律己宽待人的大度胸怀。再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一句,作为校训被镌刻于日照校区留学生会馆的对面。老师讲解之前,学生对它的理解只是名人名言,只是校园一处漂亮的点缀;通过老师讲解,学生们理解了这是孔子关于学习及为人的态度,很多学生再经过此处时,都会不自觉地诵读出来,我相信这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为人态度。

三、系统了解孔子思想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孔子名言的诵读,留学生对孔子儒家思想便有了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把孔子富含当代价值的思想归纳为仁爱、诚信、忠恕、礼仪、孝敬、重义轻利、勤政廉政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讲述。

(一)仁爱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含义,《说文解字》释为“亲”,即人与人之间相亲爱。《论语・颜渊》载,弟子樊迟问怎么做才叫“仁”,孔子答曰“爱人”。即人与人之间充满爱,就叫做“仁”。孔子又言:“泛爱众而亲仁。”即仁爱不是仅仅爱一两个人或少数人,而是爱广大民众。这种爱也并不是仅仅停留在心里或口头上,而是要付诸行动。弟子子夏深得师意,他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把践行“仁”作为终身奋斗的重任和目标,为民造福,为民服务。

(二)诚信

孔子重视诚信。他说“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则人任焉”。人与人之间要讲究诚信,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诚信,就是“不知其可也”,即绝对不可以!试想,人与人之间如果没有了诚信,虚假相待,相互欺骗,相互坑害,社会群体关系将如何维系?因此,曾子把诚信作为每日“三省”的主要内容:“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三)忠恕

孔子的“一以贯之”之道,曾子概括为“忠恕”二字。朱熹《论语集注》注“忠恕”曰:“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忠”,谓尽心为人,即孔子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谓推己及人,即孔子所说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强调凡事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看重别人的感受和利益。

而对于自己,则强调修己、克己和责己,如“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克己复礼”“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是儒家最基本的处事态度,是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最有效的准则。试想,若人人能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四句忠恕之言,天下将会是多么的和谐美好!

(四)礼仪

儒家在思想意识上崇尚仁、诚、恕,在言语行为上强调礼仪。《论语・颜渊》记:颜渊问仁,孔子回答说: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句话曾被很多人误解,正确的理解是:克制自己约束自己,使自己的一切言行都归合于礼,就是仁。如果人人一旦约束自己而归合于礼,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也就是说,人人克己复礼,天下就成了充满仁德的天下。儒家的内在是仁,外在是礼,仁礼相合,方为完美的“君子儒”人格。颜渊接着又问行仁践礼的具体方面,孔子回答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也就是说,看的听的说的做的都要符合礼,切实做个文明礼貌之人。

(五)孝敬

谈人伦美德,“孝”至为重要,古人有“百行孝为先”之训。孔子重孝,强调“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弟子出则孝,入则弟。”《论语・为政》篇连续多章记孔子言孝之语,如:

孟懿子问孝,孔子只答“无违”二字。弟子樊迟不解,孔子详言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意思是:父母在世,做儿女的要以礼恭顺侍奉;父母没世,要尊礼葬祭。不要违背礼制。

子夏问孝,孔子回答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句话是以反问的语气说:做儿女的对待父母,仅仅是替父母做些事、让父母吃好喝好,不能算作孝,重要的是时时刻刻对父母保持和颜悦色,让父母打心眼里舒服高兴,虽难,但只有做到这些才算真正做到了孝。

子游问孝,孔子答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当今的人谈到孝,认为能做到养就是孝了。至于狗马等畜生,都能做到养。作为人,在养的同时倘若体现不出“敬”来,那与狗马等畜生有何区别?人能相养,动物也能相养,人若在赡养老人时体现不出“敬”来,那么与禽兽有何区别?关键要看这个“别”字,孔子强调的是人与禽兽的区别。孔子的境界高,对人在孝的方面要求高,在对待老人方面,只做到“养”是不够的,还要做到“敬”,不能停留在禽兽的水准上。

在向学生系统讲述孔子思想的同时,要考虑到外国留学生的接受能力,尽量讲得通俗易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有关“孔子”的大量视频资源,让学生通过观看简短的动画故事,理解孔子思想。同时还要考虑到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比如对孝道的认识,日本、韩国与中国无大差别,而西方国家就较淡漠。鉴于这种情况,讲述时就要注重与学生沟通,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让学生谈理解、谈体会、谈差异,给学生设置有趣的谈论话题:比如爸妈是怎样对待爷爷奶奶的?自己是怎样对待爸妈的?怎样做才更好?通过充分的交流,学生既能锻炼表达能力,又能互相了解风俗文化。教师在点播指导时,既要尊重各国的文化价值观,又要确保中国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得以正确传播。

四、体悟孔子思想对世界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珍贵财富,由于它具有切实有效的修身治世价值,早在中国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获得了独尊的地位。此后,历朝历代,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深受它的影响,官方誉其为半部《论语》治天下,民众视其为修身齐家的准则规范。

孔子思想在极大地影响着中国的同时,也在逐渐地由近及远地影响着世界,先是东南亚诸国,如韩国、日本、新加坡、越南等国,慢慢延及欧美。韩国学者李家源说:“六经之传播东韩,粤自罗、丽、济三国时代。今经悠久数千载,而至李氏朝鲜,以儒学为国是。自日用平常之事,至于经国安民之道,莫不基于儒学的观点。其于首都汉城,肇建大学及四学,列郡三百六十所,皆有乡校,莫不尊奉孔子为主壁。于是焉通国之士尊尚孔子,殆若神明矣。孔子实为中国文化之中心人物,自其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得传;其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得启。”日本学者儿岛献吉郎说:“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故予称孔子为东洋之大圣人。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月烈,或翻译《论语》,或叙述孔子之传记,及孔子之教义。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孔子之声望,已与释迦、基督颉颃。故予又目孔子为世界之大圣人也。……孔子者,伟人中之伟人,圣人中之圣人。”美国学者艾默生说:“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孔子是哲学上的华盛顿。”有识之士将孔子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镌刻于联合国。孔子学院遍布全世界。这充分验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确实具有“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的精辟论断。

通过孔子思想在世界影响的讲述,加深学生对孔子思想价值的认同感,激发他们向世界传播孔子思想、中华优秀文化的自觉性、积极性。

五、鼓励留学生修身践行

孔子思想对人生进行了全面的规范,被历代视为修齐治平的准则。儒学专家钱逊先生特撰《读<论语> 学做人》一文,主张“把‘读《论语》学做人’作为国学教育的中心”,认为“《论语》思想的核心,正是讲做人的道理。所以,学习孔子思想的目的是做人,即做仁善之人,做诚信之人,做礼敬之人,做孝慈之人,做勤政廉政克己奉公之人,做促使全社会文明和谐之人。围绕践行、做人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谈自己做过的好事,谈身边人做过的好事,谈不足,谈未来……。教师适时引导,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积小善,成大善,从而影响他人,影响社会。

总之,凭借自身地理人文优势,通过向留学生传授孔子思想,一方面可以提高其自身的道德素质、文化修养,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高敏 山东曲阜 曲阜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273165)

上一篇:校本教研 促我成长 下一篇:美联储近十年来首次加息影响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