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提高岗位履职能力

时间:2022-08-31 04:24:30

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提高岗位履职能力

摘要:绩效管理是建设一流企业的重要工具。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岗位实际深入研究,解决困难,才能将绩效管理中的诸多理念落到实际,推动管理水平的提升。本文以某国有企业员工绩效管理考核为案例,探索如何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融入多种管理手段的简单、高效、实用的绩效考核模式。

关键词:绩效管理 岗位责任书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背景

绩效管理近年来为企业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绩效考核作为绩效管理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2011年,本单位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开始实行一体化的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实施三年以来,单位本部初步建立起完整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相关激励约束机制,绩效文化与管理理念也逐步为员工接受。

随着绩效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原有绩效管理模式的问题和不足逐步暴露。同时本部对员工绩效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重点对员工如何更好的承接组织目标,落实岗位职责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建设提出新的要求。由此,本单位在2014年出台《公司本部科级及以下员工业绩考核管理实施方案》,开展了新一轮的绩效管理提升工作。

二、问题分析

本部职能部室是指导、监督、服务的部门,岗位具有专项、临时任务多,工作难以量化,唯一性等特点,因此职能部室考核历来是员工考核的难点和重点。本部在实施员工绩效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与岗位责任书粘合度不高

考核内容没有规定必须来源于岗位责任书,考核内容与岗位责任书粘合度不高。员工对本人的工作内容及工作目标没有明确定位,容易对工作任务避重就轻,部门组织绩效指标和重点任务承接缺失。

(二)干好干坏一个样,激励效果差

原有的绩效考核关注排名前20%的优秀员工,其他80%员工考核结果没有差异,缺乏考核区分度。A、B级对应的绩效工资差别不大,考核结果对员工没有足够吸引力,无法调动员工积极性。

(三)缺乏退出机制

本部员工只进不出,缺乏正常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员工缺乏危机意识,对绩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四)考核程序烦琐

各部门制定的考核标准、考核方式方法不统一,考核的程序过于繁琐,考核管理成本过高,影响考核工作的推广实施。

三、方案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一)提高与岗位责任书的粘合度

按照“干什么、考核什么”的思路进行绩效考核,考核内容注重工作结果与工作过程表现,既反映员工取得的工作业绩,又体现员工为完成工作所付出的努力。其中,将岗位责任书内容作为年度绩效合约业绩部分进行考核;分解后的季度工作纳入季度绩效合约业绩部分进行考核。对岗位职责和重点任务的工作计划和实施进行有效的监控,员工岗位履职情况清晰可控,岗位责任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二)加大考核结果激励力度

在原B级考核结果基础上,增加B+、B-级,细化考核结果,加大考核结果的区分度。在B级内部拉大系数差距,特别是拉大B-级系数差距。同时将其他绩效工资并入年度绩效工资,一并与年度绩效系数挂钩,考核基数比原来增长一倍。

(三)实现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岗位退出挂钩

员工出现个人季度绩效考核结果或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为D级的、个人年度绩效考核结果C或个人年度绩效考核结果排名连续两年处于部门排名人数最后10%范围的实行岗位退出。

(四)简化考核方式

部门内部成立绩效管理小组。部门主任和分管副主任对科长分权重共同考核;科级以下员工由部门主任、分管副主任、科长分权重共同考核。通过多人考评,降低考核过程中,考核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对不同类型的工作采用统一的分段评分标准评分以减少评分差异。

通过开发基于该考核模型的绩效考核信息系统,实现绩效考核过程的信息化、规范化,提高绩效考核管理工作效率,提高员工及各级管理者的接受程度。同时利用系统数据采集功能,实现对绩效管理数据的汇总分析。

(五)保障措施到位

1.充分履行必要程序

为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在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人资部充分征求各部门意见,完善方案并经党组会、职代会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各部门按照方案要求成立管理者员工代表组成的绩效考核工作小组,负责本部门绩效管理工作的执行与监督,员工经过学习培训后签署方案内容知晓单。

2.服务到位

通过建立“HR+直线经理”的绩效管理模式,提高各级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的参与度与重视程度。人资部通过机关员工大会、宣传海报的方式对方案进行宣传,并分别到每个部门进行培训,指导各级直线经理实际操作,对员工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为各级直线经理服务。

五、实施效果

(一)加大考核区分度,激励效果显现

本部考核总人数378人(含部分参照执行的直属机构),第一季度考核结果如下:

绩效等级 A B+ B B-

人数 72 119 186 1

占比 19.05% 31.48% 49.21% 0.26%

通过改进考核模型,原B级中绩效较好的119名员工可评为B+级,较差的1名员工评为B-级,提高了考核结果的区分度,鼓励优秀员工,对B-级员工提出警示。B+级119人月度绩效工资同比增长10%;B-级1人月度绩效工资同比下降20%。

(二)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促进个人履职能力提升

本部绩效管理以员工工作产生的业绩作为绩效考核评判依据,基本上减少打人情分、打感情分,考核过程更加客观、科学、公正。改变员工对业绩考核“大锅饭”,“走过场”,“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传统看法。主要表现在员工主动思考,超前工作,在完成任务的时间上比以往更加提前,完成的质量上也比原先有了明显的提高

以人力资源部第一季度考核为例,员工在制定第一季度的员工绩效合约中的工作任务完成时间节点时,主动在上级要求的基础上提前一周以上。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甚至很多员工还提前完成,工作任务完成的质量均按照南网公司标准严格要求。特别是承担公司规范用工任务的岗位,相应的方案制定、材料的审核工作在高标准、严要求的前提下,按照公司规定的时间节点提前完成。

(三)保证重点任务的完成

通过实施绩效管理,员工更加积极主动承担部门重点任务,单位各项督办或专项重点工作均能按时按质或提前完成。第一季度实施以来,各部门没有发生因督办工作被考核的情况,督办工作完成情况大为好转。各部门的制度编制计划均在上级要求基础上提前,6月份全部完成。

(四)推动部门组织绩效的提升

员工个人履职能力的提升,推动部门组织绩效水平的上升。首批试点的三个部门,通过工作计划与员工个人绩效合约的结合,加快工作进度,提高了工作完成质量,实现部门员工整体绩效的提升,在2013年度的本部部门考核排名中较上年均有较大提升,其中两部门组织绩效考核结果为A。

(五)畅通沟通渠道,改进工作氛围

员工为更好的完成工作提高绩效水平,更加主动的与管理者进行沟通,畅通上下级沟通渠道;同时通过考核工作过程表现,使员工在完成本人工作任务的同时,注重相互协作、横向沟通,改进部门工作氛围。在实施过程中,所有部门的员工编制绩效计划过程中进行双向沟通,三个部门进行绩效计划调整,考核结束后某部门一位员工还进行绩效申诉。

六、结语

任何改变都不是一蹴而就,特别是对于国有企业,绩效考核要遵循“稳中求进”的原则,逐渐完善、规范。此次通过探索建立完整有效、科学实用的绩效管理体系,实现员工绩效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将员工绩效管理的理念融入企业日常管理,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的转变,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特别是对各单位职能部室考核模式的改进以及岗位责任制建设,起到引领与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秦苗苗 邢向 魏庆军.浅析县级供电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34)

[2] 杨志强 柳华宁 张伟.绩效考核在电力企业员工中的应用.《管理专家》.2014(1)

[3] 徐秀峰.浅谈电力企业如何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广西电业》.2013(3)

作者简介:陈剑勇(1980-),男,高级工程师

上一篇:基于路桥施工成本的路桥施工质量管理策略 下一篇:基于公路路面沥青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