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有哪些收获?

时间:2022-08-31 02:58:07

“不论失败还是成功,总有收获吧。你们收获了什么?能分享下吗?”

几个月前,我在一个网络社区上提出了这个问题。

我本科就读于一所二本学校,工科专业,报了某著名“985”。到如今,考研已经结束一年有余。

于是,我也写下我的回复。

1.

身边的朋友都是去年暑假开始准备。

而我那时,考研的心并不坚定。考什么,都很不确定。

妈妈给了我一个建议,我发现并不讨厌,就开始复习了,跨专业。

但是,很懒散,每天可能就两三个小时吧。

2.

10月底。

妈妈让我去见一位目标学校的老师。就是提前了解一下,也希望复试时候能轻松点。

其实,世界还是挺公平的。这是那天见了那个老师之后我的感想。

我是跨专业,就算去了,也不能马上帮老师干什么事。

老师很直接,他表现出很不想要我的样子,但是碍于面子,他没有直说。

回来后,我说,我不考研了。

3.

在接下来的一周,我把电脑搬到了朋友在校外的房子里。

他们在那个房子里面创业。

一家互联网公司。

我打算学学互联网的东西。

4.

一周之后,一个朋友来看我。

她发现我不考研了。她带我去见了一位长辈。

我被说服了。

5.

回到学校,我搬了出去,在学校对面一个小区里住了两个月。

我也换了一个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但是希望比较渺茫的专业报考。

6.

以前,我是个没有毅力的家伙。

那段时间,大约的感受是:“好多时候,我不是被什么所谓的精神力量,那些模模糊糊的被称为毅力的东西支撑着,而是我的计划支撑我。既然定好了计划,我只是不断地在追逐它而已。”

我也提醒未来的自己:“以后的我!你得注意,当你围绕一个计划去努力,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会忘了你正在干什么。当然,有时那或许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状态。偶尔抽身来看看自己在干什么,可能才更不容易迷失。”

7.

我的状况其实很糟糕。

我很固执。还是觉得,考研,这件事情必须得更有意义,因为结果太未知了。

如果只是单纯地为了结果,那会很划不来。

我的英语还不错。所以,在英语上,基本没有花什么工夫。

我希望我的考研更有意义,所以,我想能认认真真地学好我不擅长的数学。

我用的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还有专业课的书都是英文的,是所谓的“世界上最好的教材”,确实写得不错。

看这些教材,我花了1个多月的时间。

而在此之前,我一道题目都没有做过。

从12月初,我开始做题――直接做数学真题。

8.

我是那种很钻牛角尖的家伙。

在看书的过程中,遇到那些看起来很有意思,但是却和考试关系不大的问题,我还是想去花时间去搞懂它们。

我会告诉自己:“嘿!你不能放一放吗?”

我会回答自己:“有些事情,如果现在不做,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那时候,我很坚信这句话。

但有一天,我突然反思,这句话是真的吗?

以前,书上也有好多问题,我没有想通,有的就一直放在那里,但后来的某一天,我真的又重新拾起书来看它,因为学了些新的东西,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

那天,我在本子上写上了这样的话:“人生的路,要实事求是,没有什么话可以作为终极哲学。要认真分析当前的状况,踏实地走出每一步。”

接着,我为自己设计了一套知识管理方法:用红色的便利贴表示这是我留下的一个问题,贴在书上,而黄色和绿色的便利贴就代表笔记。笔记是可以更新的,撕掉旧的,贴上新的。红色的如果在未来某一天翻书时解决了,就换成黄色或者绿色的。

9.

1月4号。

政治我连一轮也还没能背完。

专业课一共考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我一直在看的,而第二个部分,我低估了它。我以为它很简单,一直没有看过。第一个部分的题目,也是考试前两天才第一次做。

所有都是一团糟的样子,现在想来,也活该。

10.

考试的前一天。

大家住在了宾馆里面。

中途,我们在学校里散步。他们都很开心,很期待,很紧张。

而我,却很伤感。

整个校园的银杏树,很漂亮。

想着,他们可以在这个校园里面呆那么久,可以经常漫步在这里。

而我……

11.

在考政治的那天早上,我6点半起来,继续背政治。

现在还记得肖秀荣的那本小小的册子上写着:“仔细研究此书,考试必有惊喜。”

很安慰人心啊,只是我没能做到。

12.

在考专业课的时候,专业课的第二部分果然有好多题目我都读不懂。

我即使知道那些题目很容易,却无从下笔。

虽然考纲看起来和我以前学的时候没什么差异。

但真正看过了考题就知道,差别其实挺大。

13.

考完了,和所有人一样,疯狂了一下。就像惯例。

然后,大约就开始忘掉这件事情。

直到知道了成绩。

294分。

14.

回到学校,看到大家都考得很高,就觉得上国家线无望了。

开始忙着毕业设计。

想找实习,投了一个,没有回音,又争取了一下,还是没有回音。

此时,国家线公布。

我居然上了。

15.

开始调剂,我想调回自己学校。

调剂系统开放时,填了我所在的学院,甚至联系了导师。

导师很喜欢我,一直为我留着位置,甚至,推掉了一个350多分的学生。

但是,学院招办那边不要我,说我分太低了。

很对不起那位老师,他可能错过了一个350多分的好学生。

曾经,我问身边的同学,他们都告诉我:“导师要了你,就肯定没有问题了。”

我没有想到招办会卡住我。

最后,当我去招办问老师时,才知道,导师再喜欢也不一定有用。

那天,写下了这样的话:“忙活了一个下午。这次体会好深刻。口口相传的各种说法,从每个人坚定的口吻中传出。也不是他们想要骗人,只是,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相信了自己的说法。而他们说的,却可能和真实情况相差很远。”

16.

于是,我填了隔壁学院。

没有联系任何导师。复试中的一门课几乎没有学过,于是那几天狂看。

结果,笔试还行。

面试时,我搞得很特别。

我带了一本速写本,在速写本上画了很多画。每一页就是一张幻灯片,讲述我在大学学到了什么,我有多么特别。

老师说了句:“这个娃娃还挺有特色的。”

但是,我的专业和报考专业有差异,很多课我都没有学过,也没做过所谓的“项目”。

有位老师很喜欢我,他最后私底下和我聊了一次。

他说,我和另一个老师很看好你,我们尽力了,给你打了小组第四。

他知道我没有联系导师,他说,如果上了,愿意跟他不?

我看了看他做的项目,挺有趣的,答应了。

“名额太少了。”他说,“我不能保证你能上”。

17.

接下来,我跑了6次招办。

第一次,见到了招办的老师。接下来5次,都没有遇到。

后来才知道,我第一次跑的隔天,就已经发出通知了,我却没有收到。

我没能上。

18.

对于这个结果,我觉得我算不上惨,因为本身就没有尽多大努力。

很多努力了的家伙,失败了才惨吧。

【几个月之后的更新】

再后来辅导员安慰我说,每年都有一些被录取了,不来读的,说不定今年也会有。

后来真的有。

一个本校的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被录取后找到了很好的工作,就放弃了。

但是,这时调剂系统已经关闭。

我给省教育厅写补录申请,学校帮忙提交,我还匆匆忙忙地写了份保证书。

大约20天之后,毫无知觉地,我获得了一个读研究生的机会。

问:你提的问题是“考研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但始终没有明确说。

答:在我的回答里,你可能已经看到,里面充斥着对“吃苦”的描述。“吃苦”,简简单单两个字,但是要切身体会,真的很难。考完研,我告诉爸爸,为了理解“吃苦”两个字,我居然花了二十几年。这几天,我们学校里的都是大一军训的孩子。军训是只需要一两周就能结束的吃苦,他们有盼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认识新朋友、唱歌、做游戏。但是考研却是好几个月的坚持,时间长度的不同,带来的感受是不同的。也许,它给我的收获,更准确的描述是“长时间地吃苦”。

另外,我考研的经历可能相对特别一点。我最后两个月把自己隔离了起来。一个人在学校对面的小区租了房子。那段时间,我累了的时候,就会看着窗外的车和人。我还记得,周五的下午是个充满激情的时段,车流量、人流量都会增加,大家都在赶着去过周末。但是,对于我而言,那两个月,每天都是一样的。独处时,我就会和内心的自己对话。我在我的回答中也提到,我不再相信“有的事情如果现在不做,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做了”,我开始“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独处,让我更加了解了自己吧。很多想法发生了改变,变得更理智了。

问:有没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答:我最近常常在想,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最重要的事情。在本科毕业那个时间点,考研似乎很重要,意味着更高的学历,更高的平台以及更好的未来。但是,可能过了那个阶段,在人生的下一个时间点,或者回顾整个人生,它会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在考研的那段时间,我看到了一些,可能对于我来说,一辈子都会很重要的东西。考研的前两天,我其实已经慌了。我搬了一张桌子,坐在寝室的窗台前,窗子起雾了,成都的天气又常常阴阴的,空荡潮湿的寝室里就剩我一个人,整个人都被笼罩在一种暗淡的颜色中。那天,一个室友发来了短信,长长地,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他说那时他找工作,也非常绝望。每天回来想看书,心却始终无法静下来。一个老师就安慰他说,虽然你现在才看书已经晚了,但是,看总比不看有用,就去做有用的事情吧。室友的这条短信,像是一杯暖茶。

问:和你一起考研的同学们也和你一样,收获了那么多的感慨?

答:有的人可能最大的收获是爱情,安静的考研自习室实际上也是一个社交场所。另外,如果你心态够好,收到“好人卡”也算是收获。比如,我们班一个“强人”,考研考了400多分。那时,他一直很喜欢考研教室里的另一个女生。考完研,他很正式地表白。结果,却不了了之了。在青春里,这种经历不也是收获吗?

问:现在距离你考研已经有一年多了,这段经历对你还有什么影响么?

答:考研时我发现了一个制订计划的方法,现在还在用着。如果我要制定10年的计划,我会这样分层次:

第一层,每一年,我要实现一个怎样的大目标。

第二层,由于其他的年份还很遥远,后9年先不管,第二层暂时只细化明年的目标,也就是大约明年哪几个月我分别要实现什么。

第三层,由于明年后几个月的计划暂时不用考虑,先把明年开头几个月的计划制定出来。

第四层,假如第三层计划的是一年的头3个月,那么,我先把下个月每一周大概完成什么先细化,另外两个月等到下个月末再计划。

第五层,在下个月的第一周开始前,稍微细化这周每一天分别干什么。

这个方法我改进了很多次,现在一直在用着。

另外,我曾经说过,我之前想要放弃考研,但是有一位长辈说服了我。他对我说:“读研的时间,给你带来的另一个重要的意义是,你又多了一些时间去想清楚自己到底未来要干什么。你们这一代其实不比我们那一代过得容易,你们选择太多了。我们那时,更多的是别无选择。”我本身就是个喜欢钻牛角尖的人,现在觉得能读研、做研究是件很有趣的事情。这不知道能不能算考研的收获,可能更准确地说应该是读研的收获吧。但是,没有考研,也就没有读研吧。

我的人生就从考研的那一刻起,在对的时候,搭上了一班对的火车。一个选择是好是坏,time will tell。至少目前,对我而言,这看起来不错。

上一篇:你可以赢在复试吗? 下一篇:年轻人该做的18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