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影视作品中“门”的二元隐喻结构

时间:2022-08-31 02:01:36

试析影视作品中“门”的二元隐喻结构

[摘 要] 影视空间是对现实空间的截取和艺术化重构,是影视叙事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在影视空间的艺术化重构中,“门”会对影视作品的空间安排造成一定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作为空间的联结物,影视作品中的“门”还具有特殊的二元隐喻意味。

[关键词] 影视空间;“门”;空间造型;二元隐喻结构

在影视艺术中,由景框所产生的空间(包括画面内空间与画外空间)就是影视的叙事空间。在爱因海姆看来,景框的存在是对电影摄影手段记录镜头前现实世界的限制,“电影画面所受到的限制和视觉所受到的限制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因为人的视域事实上并没有受到限制。人的视野实际上是无边无限的”[1]。也就是说,影视的摄影摄像手段并不能像人的视觉那样不受限制地记录现实空间,它只能是对现实空间的选择性截取(摄影摄像)和艺术化重构(后期剪辑)。在现实生活中,每栋建筑物都有“门”,要进入建筑物必须经过“门”。建筑物外与建筑物内是两个不同的空间,“门”的作用就是联结这两个空间的中介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门”具有独特的空间意味。

一、“门”的二元空间隐喻结构

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影视作品中,“门”都是联结两个不同空间的中介物。然而,在影视作品中,这样的联结可能更为明显地体现出空间的二元对立关系。在其中,“门”是这两个意义相互对立的空间之间的联结物。

(一)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联结物

当我们打开门进到家里面的时候,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因为家是属于自己的空间,是私人空间。而走出家门,便是把自己放在了他人的监督之下,具有约束感,这可以算是公共空间了。通常情况下,私人空间是隐秘的、排他性的,而公共空间则是开放的、公开的。因此可以说,在现实生活中,“门”是联结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中介。

影视作品中“门”的出现同样具有和现实生活中的“门”一样的空间意味――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中介。当看到一个人走出家门之后,也就意味着他从私人空间进入到了公共空间。但值得注意的是,影视作品中的所有的空间对于观众而言都是完全可开放的,可观看的,因而在影视作品中,对观众而言并没有隐秘的、别人无法看到的私人空间,这也正是麦茨所说的“电影是癖者”[2]。

影视作品中的“门”作为影视作品中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联结物,对于作品中的人物而言,其本身的状态可以分为三种:开放的、封闭的、有缝隙的。这三种状态在联结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时所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1.开放的

联结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门”如果处于完全开放的状态之下,则表示私人空间相对公共化了,可以允许一定数量的人进入――尽管这些人可能是私人空间的熟客。例如,影片《毕业生》中班杰明的父母在家中举办庆祝晚会,邀请亲戚朋友参加的场景就是如此。在这里,并没有偷窥行为和偷窥心理发生,因为私人空间也和公共空间一样展现在观众和剧中人物面前。

2.封闭的

在这样的状态下,“门”是对影视作品中私人空间之外的人物完全封闭的、阻隔的,影片中的其他人无法知晓其中发生的事情。但是对于观众而言,私人空间却依然是开放的,看到私人空间的时候,观众有着一种和癖相应的偷窥心理――观众处于隐藏的偷窥状态,但并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偷窥心理。例如,当房间中发生一起恐怖杀人案的时候,影片中的其他人并不知道发生了这样的事件,但是对于观众而言,却是明明白白的。

3.有缝隙的

有缝隙的状态通常是在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之间的“门”处于封闭但并不密封的状态,这种状态下,私人空间是被动地向剧中的部分人物开放的,这就是偷窥行为的发生――有意味的是,偷窥欲正是由于私人空间的封闭性、隐秘性引起的。与现实生活中的偷窥不同,影视作品中的偷窥行为同样是暴露在银幕上的,被观众观看着的。也正因为如此,在影视作品中,只有当剧中人物发生偷窥行为时,我们才会通过他们的行为明确意识到自己的偷窥行为。

(二)“门”:人物关系的空间化表现

爱情是影视作品永恒的主题。但是因为爱情本身是抽象的概念,因而要在影视作品中用视觉形式表现出来。在种种表现手段中,“门”无疑是常用的一种,例如关门、砸门之类的表现方法意味着感情出现裂痕,等等。而在影视作品中,人物关系与空间关系是相同的――关系亲密的人,他们的空间距离短。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而言,“门”就是抽象概念的物质空间的表现,即影视作品中的“门”是人物心理空间关系的物质化。

在影片《钢琴课》中,艾达的钢琴被势利的斯图尔特扔在了海滩上,艾达心里很是忧郁。在照完相之后,艾达快步走到了窗前,紧接着是下面的两个镜头:镜头一是艾达的正面推镜头,前景是带着雨水的封闭的窗子,视点为屋外。镜头二是海边的钢琴,色调为蓝色。屋内是艾达的新丈夫斯图尔特的家,在这里,艾达并没有得到丈夫的理解,而屋外则是钢琴存在的空间,钢琴是艾达的最爱。在这个镜头中,窗子的作用就是一扇“门”,封闭但可透视的“门”。这扇特殊的“门”是联结屋内屋外的中介,也就是联结艾达的现实空间与理想空间的介质。

作为人物关系的空间化的“门”也有着封闭的与开放的关系,这分别代表着人物关系的融洽与矛盾。因而,在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夫妻双方关系融洽的时候是开门迎接;但是夫妻之间吵架的时总有一方摔门就走,或者是不让另外一方进门。从种种的表现当中,可以看到“门”的另外一种二元隐喻结构。

(三)“门”:等级关系的象征

在“门”所联结的两个空间的关系中,有一种关系是与政治意识形态有关的。这就是贫富、地位高下等级关系。在等级关系中,“门”通常用来象征两个不同等级所生存的空间的疏离状态。在影片《偷自行车的人》中就有这样的例子:里奇和妻子玛利亚是下岗工人,生活十分窘迫。一天,里奇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但这份工作所需要的自行车被妻子典当了。为了赎回单车,夫妻俩只得把家中的床单之类的物品拿去当了,然后换回自行车。下面两个镜头分别是当床单和赎自行车时的场景:镜头一是典当行内部的角度拍摄的,窗口是玛利亚和里奇;镜头二是自行车典当行外面的里奇的视角。“门”是用来象征两个等级的疏离状态的,一般来说是封闭的,然而,在这里开了一个窗口,这就说明两个等级之间是有“交流”的,可他们的交流却是建立在交易关系之上的,通过开典当行资产阶级盘剥下岗工人,下岗工人穷到不得不把生活必需品拿来典当以维持生计。

(四)神圣空间与世俗空间的联结

罗马尼亚的米尔恰•伊利亚德是一位享誉西方的宗教史学家和宗教现象学家,他在《神圣和世俗》一书中论证了神圣与世俗从本质上来说是人类生命存在的两种基本样式。他认为:“那通往教堂内部的门理所当然地代表这一种空间连续性的中断(a solution of continuity),把此处空间一分为二的门槛就是界限,就是疆界,就是区别出了两个相对应的世界的分界线”[3]。这两个空间就是神圣的空间与世俗的空间。“因此,在这个神圣的围垣之内,与诸神的沟通就变成了可能。因此也就一定有一扇门能够通向上面的世界,正是通过这扇门,诸神才能从天国降临尘世,人类也能借此门在象征的意义上升向天国”[3]。相应地,“门”作为神圣空间与世俗空间的联结物通常也是出现在与宗教有关的场景中,比如,影片结尾教堂结婚的场景,佛教祈福的场景等等。在影片结尾教堂结婚仪式(让上帝见证他们的婚礼)完成之后,下一个镜头通常是夫妇两人从教堂内走出来。这个时候,可以看做是从神圣空间回归到世俗空间。

除了以上几种二元对立的隐喻关系之外,“门”还有其他的二元对立关系,比如,危险空间与安全空间等等。但是,无论这些关系有多少,它都有相似的规律――它们的结构出奇地相似。

二、“门”的二元隐喻结构分析

“门”既然有多种二元对立的隐喻关系,那么在这些关系中,当然存在着一个共同的抽象结构。从理论上说,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无疑是对立的两个概念,“门”在这两个对立空间关系中具有联结物的作用。如果把门划为其中的任意一个空间的话,那么就会形成另外两个空间概念:非私人空间和非公共空间。换言之,非公共空间等于“门”与私人空间的和,非私人空间等于“门”与公共空间之和,在这里,“门”归属于这两类空间中某一空间。在此基础上,如果按照法国叙事学家格雷马斯的矩阵分析模式来进行一些探索性的分析,这四个空间又可以组合成若干组关系。

第一种关系: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关系。由于“门”的完全封闭,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就形成了隔离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剧中的某些人物是与其中的某一种空间隔离的,无法窥知这个空间中所发生的事件。

第二种关系:非私人空间与非公共空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由开放的“门”所造成的。在这种关系中,“门”既属于私人空间,也属于公共空间,因而,两个空间是连通的,这就是前面所说的私人空间的公共化。剧中人物可以自由进入私人空间,就像他们在公共空间自由活动一样。这种关系可以称为流通关系。

第三种关系:私人空间与非私人空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中,“门”成为公共空间的一部分。换言之,剧中人物可以从公共空间看见私人空间的情况。因为私人空间是隐秘的,受到保护的,因而这种行为就是偷窥。其中,私人空间失去了“门”,或者说私人空间中的人物认为“门”对于公共空间而言是完全封闭的,而事实并非如此,因而私人空间是被动的,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是偷窥与被偷窥的关系。

第四种关系:公共空间与非公共空间的关系。与第三种关系的情况相反,“门”成为私人空间的一部分。对于公共空间而言,“门”是完全封闭的,而对于私人空间而言则是开放的。因而,私人空间中的人物可以合法地看到公共空间中的事件,而公共空间中的人物却无法窥视到私人空间的情况。这种关系因为公共空间的非隐秘性,因而不能算是偷窥,我们可以称之为“观察”。

这就是公共空间、私人空间与作为一种中介物的“门”之间的结构关系。在“门”的空间隐喻的各种关系中,“门”所联结的同样都是两个意义彼此对立的空间,而且这些空间都可以像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一样划分为四种关系。

影视作品是用视觉的方法来表达现实世界中的一些抽象概念的。在这些表达中,影视空间对现实空间的截取与艺术化重构无疑是影视作品叙事的基础。而在空间的截取与重构过程中,作为两个二元对立的空间之间的中介/联结物,影视作品中的“门”本身具有四种隐喻意义:隔离、观察、窥视和流通。因此,可以用这样的结构和隐喻意义分析影视作品中“门”的视觉化表达的意识形态意味。

[参考文献]

[1] [德]鲁道夫• 爱因海姆.电影作为艺术[M].邵牧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13-14.

[2] 麦茨.历史和话语:两种窥视癖论[A].[法]克里斯丁•麦茨,等.电影与方法:符号学文选[C].李幼蒸,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249.

[3] [罗马尼亚]米尔恰•伊利亚德.神圣与世俗[M].王建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5.

[作者简介] 李宇峰(1975― ),男,云南玉溪人,硕士,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影视艺术;肖青(1977― ),女,湖南湘潭人,博士,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文化与影视文化研究。

上一篇:《李小龙传奇》中的中西文化差异与融合探究 下一篇:从美国编剧罢工看数字时代信息权利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