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实践与经验的关系

时间:2022-08-14 11:15:43

试析实践与经验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B023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4-393-01

摘 要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范畴。马克思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出发对实践做了科学规定,但马克思只对实践做了描述,并没做出高度的直接概括。理论界对“实践”含义一直有争议。故重新解读哲学意义上的“实践”与“经验”的关系成为必要。

关键词 实践 经验

一、“实践”与“经验”的概念试析

传统实践指人类改造和变革客观现实的感性活动。从这个概念中,一方面,我们不能看出实践的能动性和计划性;另一方面,我们无法看到实践的积极特征。随着历史进步,实践的新概念应是与时俱进的而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概念。当今社会中,实践的概念可以考虑概括为:人类所特有的、自觉地以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为目的的能动的探索、改造和完善现实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所谓经验指从已发生事件中获取的知识。在认识论上是指感性经验。感性经验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肉体感官直接接触客观外界而获得的对各种事物表面现象的初步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经验也就是与理性认识相对应的感性认识。然而它的来源和内容都是客观的,经验不是真理,不能套用。

二、从主体和客体角度分析“实践”的特点

(一)实践是决定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根本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基础和机制。实践是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之间的关系得以形成和实现的现实基础,是主体与客体结构中的一种基本的功能关系。它表现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实际的物质的相互作用。通过这种相互作用,主体和客体各自得到自己的规定,并现实地实现着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转化。因此,实践是决定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根本方式。

(二)实践是主体能动性的物质活动

旧唯物主义离开实践去理解客体,因为看不到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性;唯心主义由于不知道真正的现实的、感性的实践活动而抽象的发展了主体的能动性。

马克思强调必须把主体对客体的关系当作实践去理解,从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性方面去理解,主体的能动性不是抽象的能动性。因为表现和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实践本身是一种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是一种客观的活动,故主体的能动性应是实现在这个现实的、感性的客观活动中的能动性,是在这个客观活动基础之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能动性。

在实践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把自己当作一种现实的物质力量运动起来,借助于一定的中介手段,同客体发生关系,把自己的活动传给客体,作用于客体,使客体发生某种改变。同时,主体也接受客体的反作用,使主体自身发生某种改变。实践可以说成是主体与客体间的相互作用。故实践是一种真正现实的、感性的物质活动,而不是精神的、观念地意志活动。

(三)实践是有目的、自觉的客观过程

自然界所发生的一切客观过程都是不自觉的、盲目的自然力彼此发生相互作用(除了客观的因果制约性和规律性),并没有任何预期的自觉的意图和目的渗透其中(这里是撇开人对自然界有目的干预这个因素),因此,这个过程是个纯粹的客观自然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认为:即使是在生物适应环境的行为中,客观上表现出某种合,目的性,那也是在生物学的自然规律支配下,生物对环境的一种自然适应性,是一种客观因果性和必然性的一种局部表现,因而仍然是一种客观自然过程。

实践虽然是一种物质力量之间的实际的相互作用,但实践主体的物质力量是社会地组织起来的并运用社会形成的各种实践手段的有大脑、有意识的、能思维的人。人行动起来的一切,都必然经过他们的头脑,所以,当人们把自己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同外部物质力量发生作用的时候,这种作用为了实现某种预期的意图或目的受自己内在的目的和自觉的意识以及思维调节和控制。

三、从客体和主体角度分析“经验”的特点

(一)经验是从主体对客体实际作用中获得的知识

由于主体是具有意识和能思维的大脑,并具有感觉器官的社会的人,因而在主体同客体相互实际作用时,必然发生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从认识中人们就会获得相应的知识即经验。

(二)经验是通过主体的肉体感官而获得的初步认识

主体的内体感官主要包括眼、耳、鼻、舌、身。经验就是通过这些感官直接作用于客观外界而获得的对各种事物表面现象的初步认识。肉体感官是主体与客体实际相互作用的工具。经验可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但这两种经验都是通过肉体感官而获得的,只是获得的主体不同。直接经验主要是当前看到、摸到、感受到的初步认识;而间接经验是指前人和他人通过肉体感官而获得的知识。

四、“实践”与“经验”的关系

(一)“实践”与“经验”的联系

1.“实践”与“经验”有共同的作用主体――人。

2.“实践”与“经验”都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能动作用关系。

3.“实践”与“经验”的来源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4.“实践”是获得“经验”的重要途径。

(二)“实践”与“经验”的区别

1.“实践”改变客体的现实存在形式,而“经验”是主体掌握客体的观念形式,在主体的头脑中以知识形式再现客体存在。

2.“实践”与“经验”不能相互转化,“实践”是“经验”的现实基础,“经验”是“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肉体感官直接接触客观外界而获得的对各种事物表面现象的初步认识。

总之,经验是一个具体实践过程的终结环节,把不同的实践过程历史地联系起来的中间环节。实践是一个中间的桥梁,把新经验和旧经验“链接”到一起。

参考文献:

[1]马全民等.哲学小辞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2]夏甄陶.认识论引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3]李秀林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广告创意研究 下一篇:论海上保险合同中的告知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