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棋类游戏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2-08-31 04:54:36

浅议棋类游戏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

摘 要:新课改中指出课程设计要从幼儿个性发展出发,考虑每一种活动的定位与开展,要充分注意每一种活动的综合教育作用,以及不同活动之间的互动与渗透,要增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对幼儿的学前教育不应单一地讲解,束缚幼儿的思维模式,而是注重发挥幼儿的灵动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不局限于课本学习和课堂教育,而应渗透到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棋类游戏幼儿个性发展有促进作用,而且研究证明它有利于培养人们使用积极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懈探索创造的能力及敢于面对困难、失败的勇气。

关键词:棋类游戏;幼儿个性发展;能力;性格品质

众星拱月、包办代替等错误的教育观念导致我们的孩子在做事时总是不够耐心、不够细心、不够大度、不够坚韧等等。随着我园国际象棋的深入开展,我们发现下棋时一种永不言败、坚持不懈的精神就是我们所需要的,让孩子把下棋和做人结合起来,做到不但要下好棋,而且要把人做好。

幼儿期是人一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益于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幼儿增强社会适应力。棋类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增强幼儿的竞争意识、独立表现意识、群体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竞技水平的提高。

一、棋类游戏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游戏活动作为美育、德育的一种形式,是与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平衡性、心理素质同步发展的。在内容多样的棋类游戏中,随时渗透着教育契机,对幼儿的心理生成良性的干预,有效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著名的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国际象棋――循序渐进的、逻辑思维的最好学校。”它能够养成严守秩序的思维,培养注意力,发展记忆力,可以说棋类游戏都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下棋,让幼儿体会成功的喜悦,学会与人交往,棋类游戏必然会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二、棋类游戏引领幼儿能力的发展

1.棋类游戏推动幼儿认知能力的提高

医学说明,进行棋类游戏活动有促进大脑发育的作用。棋类游戏更加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例如:在“午餐跳棋”中,幼儿在玩跳棋的同时要说出棋子所跳到的图片上行为的对与错,并判断棋子的进与退。在下棋过程中,幼儿能感知每一面点的数量及其排列方式,这有利于锻炼幼儿目测物体数量的能力。

2.棋类游戏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新《纲要》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培养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一大潮流。

在棋类游戏中,我们尝试以“大带小”的方式进行,幼儿自己不仅要下好棋,而且要带领弟弟妹妹下棋。通过以“大带小”的方式,我们的孩子知道了只有和他人友好相处,才能结交新朋友;只有遵守棋类规则,才能顺利地玩下去。通过下棋,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也可以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和学习做人的规矩,从而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棋类游戏引领幼儿性格品质的发展

1.棋类游戏有助于幼儿良好意志品质的发展

在棋类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失败带来的沮丧、束手无策的恐惧、成功带来的喜悦以及愉快带来的重复体验等。棋类游戏丰富的感官刺激有效地调节了幼儿的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过程趋向和谐,有助于幼儿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有助于良好性格的养成。通过对弈,幼儿不怕困难,勇敢行动,意志力也得到了锻炼。

2.棋类游戏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探索性和自我调节性

在棋类游戏活动的开展中,幼儿经过自己的实践,总结了许多经验,并且还生成了许多新的玩法。例如在“跳棋”游戏中,要求双方将自己的棋子从一个“家”中送到对面的另一个“家”中,谁先送完谁就获胜。开始时,幼儿只是根据规则将家中所有的棋子全部搬出去,然后逐一运送到对面家中,但在反复下棋中他们发现“直线最短”这个规律,并美其名曰“走小路”,他们改变了自己的下棋策略,并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在游戏的过程中,始终是幼儿自主探索的过程,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自我调节的过程,最关键的是使幼儿认识到克服困难是件很光荣的事情。

棋类游戏是一种新颖有趣、简单易行的游戏形式,能帮助幼儿开发智力、训练思维,培养幼儿做事细致的好习惯,同时也是发展幼儿社会交往性的最重要的途径。幼儿在下棋游戏中学会思考、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只要我们在孩子的下棋活动中多观察、多留心,就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多一分合作,少一分霸道;多一分成熟,少一分稚嫩;多一分豁达,少一分孤独。幼儿教师应注重发挥棋类游戏在幼儿个性发展的培养,观察幼儿的心理特征,关注幼儿的成长过程,使幼儿在棋类游戏的学习中保持灵动性、主动性,塑造健全的个性素质,通过幼儿棋类游戏兴趣的培养塑造幼儿健康的个性。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附属幼儿园)

上一篇:“20+15+10”的课堂效应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