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表现形式

时间:2022-08-31 03:50:50

浅析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表现形式

摘要: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成因是由于高强度,长时间从事体育教学,科研训练等工作,付出与回报之间显著不平衡,加之无心改变社会,生活、工作不平衡,身心俱疲,体力明显透支,对工作缺乏热情和创造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成因

1.引言

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以提高师资的质量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体育教师的素质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导向作用。据了解,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影响小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并造成大量优秀师资资源的流失,找到小学体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则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第一步。

2.“职业倦怠”的历史由来

“职业倦怠”是指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科学研究者们认为这种倦怠是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降低的症状。1981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中认定职业倦怠为“燃尽或耗竭个人的心智、生理、情绪资源,其主要特征为:疲乏、冷漠、理想幻灭、沮丧,显示个人已耗尽其能源或适应的能量。”国外的研究已延伸到教学领域,而国内的研究比较滞后,主要在翻译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对这一问题的本土化研究不够,成果不多。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我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或者不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而产生的一种身心疲惫状态。

3.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教师职业倦怠不是针对某一事件的特定行为,而是在长期的工作中产生的。引起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多方面,针对我国小学体育教师的实际情况,致使我国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有几个方面。

3.1教师工作量大、工作烦躁

小学体育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他们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不均横,易扩散,抑制能力差,注意水平不高,难以集中,集中后持续时间较短,教师要不断的对学生进行控制,纪律问题成为影响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首要问题,教师要花相当的功夫来维持课堂纪律,这使得教师在课堂中的投入比其他学科加大了很多。农村小学生大都刚刚接触体育,不具备运动所必需的运动技能,接近于“白板”,学生对于运动技术、技巧的理解缓慢,体育教师必须从头开始反复的向学生示范、讲解,从而加大了教师正常的工作量。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和中小学生交流不像大学体育教师与大学生那样易于进行,师生之间沟通难以操作,比如在队列队形上农村的一年级学生要花上两个月以上才能学会,师生之间人际关系又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方面。我国诸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对体育的投入资金少,场地器材不足,体育教师要想上好体育课必须自己创造条件进行,无形中加大了体育教师的工作负担。学生学练的自觉性不够,需要在教师的督促下进行,加之要对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等进行指导,这一切使得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较多的业余时间被占用,年复一年,必然产生心理上和情绪上的疲倦感,如不能及时地得到解决,必然产生职业倦怠。

3.2教师的付出和收入不对等

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与一般学科教师相比,体育课堂教师组织教学必须讲解、示范动作、帮学生纠错,与高校体育教师相比,他们面对的是一群理解力相对较差的孩子,故其工作量一般较大、付出多。按照按劳分配原则,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理应有不菲的收入,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许多体育教师在职称评定、住房分配、子女入学等的安排上排在了后面。人们为了消除对自己和自身周围环境不明确性会产生比较动机,从而去寻求成为自己比较对象的他人,特别是和自己类似的人比较。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在比较中很自然的产生挫败感,逐步失去工作热情,彷徨,不安,受困于职业倦怠就不言而喻了。

3.3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个人缺陷

导致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除了和本身工作因素及社会因素相关外,也和教师个人缺陷紧密相关,从大的方面讲可分为教师的人格因素和教师的个人能力素质两方面。

3.4教师的人格缺陷

现代社会中存在着对体育有偏见的人和体育还没有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已是不争的事实,家长和学生在对待体育教师和对待语文、数学科上区别对待,比如在称呼上,语文、数学老师家长和学生记得他们的名字,最少可以记得姓氏,在打招呼是可以叫卢老师好、或梁老师好,但是对体育教师他们就不一样,在打招呼就直称体育老师好,不知道老师姓啥名什。因此体育教师如果不能树立正确地人生价值观,则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进而束缚自己的手脚,工作中不思进取,在人际交往中封闭自我,从而在“混日子”的想法工作。高自我抱负和低工作成就之间的差异则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催化剂,在工作中实现抱负时急于求成,轻则“碰钉子”,重则受打击,斗志受挫。此外,由于现代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而带给教师的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成为教师心理健康的又一“隐形杀手”,社会对教师的重重期待远远地超出了教师的个人能力,成为教师一项不可摆脱的精神枷锁。研究表明,那些对自己优缺点缺乏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的人,很容易受倦怠的伤害。

3.4.1教师的个人能力素质有限

据权威单位统计,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有近40万名体育教师,学历合格率约为75%,也就是说约有近10万名体育教师。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缺口在三分之一到一半,一些代课的体育教师由于缺乏专门的体育知识,体育课常常成了自由活动课,许多学校的体育课和20年前没有大的区别。这样给社会上对体育教师的认知上更是没有好评,觉得体育课可有可无。

另据《中国体育报》2008年3月11日报道,近日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考核结果表明,23.4%的中学体育教师不合格,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技能现状由此可见一斑。此外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一些年纪较长的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已明显落后,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学历结构一般较为低浅,外语、计算机水平不高,不能呈现给学生时代与科技进步产生的教学手段。根据我国教育体制现状,体育教师走向工作岗位后得到进修或者在职深造的有机会较少。

再次,新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中,许多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不能深入的理解新的课程理念,走不出运动技术教学的旧框框子,不能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能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课程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许多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由于不能及时地转换自己的角色,或不能胜任新时代教学工作的要求,以至于在矛盾中度日,逐步失去工作热情,长此以往,不想职业倦怠也不能了。现代教育的高要求与教师能力素质相对较低之间的矛盾使得许多教师产生过度焦虑,失去工作信心。

4.结论

总之,我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长、社会大众等多个群体共同来支持。一方面,我们要借鉴、移植国外的解决办法,走抄近路。另一方面,农村小学体育课教师对自己的目标定位要有效:1、提高师德修养水平激发专业发展动力。2、掌握体育学科前沿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3、熟练掌握教学基本功,创新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方法。4、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和科研方法以及小学的体育校本教研是我们体育教师需要做到的。这是消除我们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几点必需具备的。

“国培计划(2013)”―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

上一篇:语言是心灵的图画 下一篇:美国公民教育的内涵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