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考试说明》 指引高考成功

时间:2022-08-31 03:44:49

利用《考试说明》 指引高考成功

高考是全国关注焦点。为了备战高考,许多重点中学纷纷施出浑身解数,其中一招尤为用心良苦,那就是派专人跟当地的新闻记者一起进驻北京,盯梢考试中心的动静,从各种渠道刺探信息。他们花精力最多的是打探高考《考试说明》。这“说明”可是高考的“紧箍咒”!谁不想第一个拿到手,早到手一分钟,就比别人早准备60秒。备考贵在复习方向的确定,就像兵贵神速容不得时间的流失。巴尔扎克说得好:“除了聪明没有别的财产的人,时间是唯一的资本。”谁在第一时间解密考试说明,谁就更容易接近成功。

出版《考试说明》是考试标准化进程中的重大举措,也是关于考试内容与形式研究的一项重要科研成果。《考试说明》阐明了高考的性质,确定了考试目标及考试内容,规定了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明确了考试的基本题型,界定了考试的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作为规范高考的重要文件,《考试说明》是命题、试卷评价的主要依据,也是考生复习备考的必要指南。《考试说明》体现了“坚持改革,稳中求进”的特点,突出思想性,注重科学性,重视基础主干知识,强调学科能力素养,关注学科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重视规范性与公平性的课改精神,细化了《考试大纲》对考查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在处理考试与备考的关系上,《考试说明》提供了必要的透明度,减少了考试的神秘性,降低了备考的盲目性,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考试的公正公平。

《考试说明》一到手,作为“准高考生”,就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研读,做到页页过关,字字斟酌。结合课本,一一对照考查的知识范围,对知识点的普查必须一丝不苟,毫厘不差,不能出现盲点、空白点。还要结合近几年特别是近二、三年的《考试说明》,逐句分析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的不同之处,即便是细微差别也不能放过,对大小标题要心中有数,对各个条目要胸有成竹。毫无疑问,多年不变的知识点就是高考所要考查的主干知识,也是高考复习的重心所在,删去的知识点不必再看,新增的知识点是命题的热点,改动的知识点是命题的焦点,它们都是复习的重点。得到《考试说明》仅仅表现出如获至宝,爱不释手远远不够。如果只有三分钟的热情,时间稍一推移,热度马上下降,把《考试说明》放在被遗忘的角落,束之高阁,那将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和损失。《考试说明》不是时事新闻,不能一看了之,它不但时效性强,含金量大,而且实用价值具有长期性,因此必须贯穿备考全过程,始终放之案头,常备不懈,力争达到“曲不离口,书不离手”。作为教师应率先研读,自觉实践,将《考试说明》的各个环节付诸到教学实践中去,无论是备课、上课、辅导、命题、讲评都应以此为参考标准;作为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参照《考试说明》,无论是选择资料,还是处理习题,都应时时比对以此为学习的样板。尤其要将里面的样题反复演练,循环自测,从中悟出命题趋势,找出解题规律,揣摩评分细则,总结考试技巧。还应排查考点,列出知识清单,不留死角,针对薄弱之处加大复习力度。如有条件,还可仿照样题自己试出模拟试卷,找找感觉,摸摸思路,为高考铺路架桥。

《考试说明》就是考纲,就是高考的指挥棒。复习备考必须依纲扣本,夯实基础,广度到边,深度到底,拉网排查,不留死角。必须按照要求,瞄准考点,狠抓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关注冷点。《考试说明》最具权威性,所列的样题最具示范性,考试中心对考试最具发言权。每逢《考试说明》问世之后,就有很多单位打着考试中心的旗号,组织很多研讨会,所谓的可靠信息。还有很多不法书商乘机兜售所谓的全真模拟试题。一时间,各种信息纷至沓来,各类试题铺天盖地,搞得老师无所适从,搞得学生晕头转向。面对此类干扰,高三师生不可乱了手脚,而应该冷静对待,仔细区分。要知道书商推销的资料不等于《考试说明》,各类报导不等于《考试说明》,名师解读不等于《考试说明》,即便是《教学大纲》和课本教材也不等于《考试说明》。只有当年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说明》才是最好的复习指南。作为教师千万不要进行误导,作为学生千万要避免进入误区,双方都要擦亮眼睛辨别真伪。

总之,“吹笛要吹到眼上,打鼓要打到点上”。复习备考绝对不能草率行事,不看《考试说明》也就是考试大纲,就等于瞎忙乱撞。“只知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只能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只有找准方向,找对策略,才能得心应手,直至迎刃而解。尽管高三时间很紧,但再紧也不能忽略对《考试说明》的学习研究。只要将《考试说明》充分利用,再加上刻苦用功,相信高三学子一定能圆大学之梦。

上一篇:课堂讨论为何“冷场” 下一篇:高考历史复习备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