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共识:全球高等音乐院校的跨文化合作

时间:2022-08-31 02:53:32

北京共识:全球高等音乐院校的跨文化合作

等音乐教育的全球化视角有利于拓展我们的文化交流理念。本着“文化交流:促进高等音乐教育机构的合作”这一主题,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2012世界高等音乐院校论坛”于2012年10月7日至9日在北京京民大厦二层会议室召开。此次论坛共聚集了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巴西、泰国、加拿大等国三十余位高等音乐教育专家,他们分别介绍了所在音乐院校或音乐教育机构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并分析了当下开展国际间合作的可行性。

开幕式由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谢嘉幸和加拿大蒙特爱立森大学Jeff Martin博士主持,中心议题为“促进世界高等音乐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赵塔里木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音乐学院院长Gary McPherson分别致辞,二位均希望通过探讨跨文化、跨机构合作交流的可行性和策略,共同实现通过音乐传承文化、促进交流的美好愿景。

会议共分为六个单元进行,期间包括主题演讲和自由发言。第一、二单元发言的嘉宾主要是国内知名音乐学院代表,他们分别谈及了其所在院校目前的对外交流合作情况,并就国内音乐院校与世界其他地区音乐教育机构建立联系的可能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与展望。

天津音乐学院院长徐昌俊在题为《开放包容 兼收并蓄——探索中西方音乐文化交流的合作之路》的发言中对天津音乐学院的发展历史以及近年来开展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做了简要的介绍,比如:2010年12月的国际学术周、2011年7月的解读巴洛克音乐周、2012年8月天津国际爵士音乐节等。他强调,加强国内外合作是大势所趋,只有具有开阔的视野,才能看清世界、认清自我。

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刘辉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指出传统与创新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都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他认为,继承传统文化是手段、发展是过程、创新是宗旨、提高是目的。我们要努力使传统文化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源动力,努力在创新中使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得以传承和光大。

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肖学俊在《国际高等音乐教育机构间交流合作的形式与内容》的发言中首先讲了国际高等音乐教育机构间合作的形式与目的,之后介绍了中央音乐学院近年来的对外交流活动,比如北京现代音乐节、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CCOM国际室内乐音乐节等。他认为,加强跨国界、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已成为每一个音乐教育机构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应该为全球高等音乐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培养更多的国际性人才。

西安音乐学院副院长白陆平的发言题目是《立足民族音乐教育基础,践履国际视野办学理念——西安音乐学院合作办学经验琐谈》。他介绍了西安音乐学院的办学理念以及近年来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成果,认为中国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和逐步夸大的文化需求,将使我们与世界的交流愈加频繁。

星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周广平在《探索多种形式的国际音乐文化交流与合作途径》中提到,为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地域优势和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社会政治环境优势,星海音乐学院一直致力于探索多种形式的国际音乐文化交流与合作途径。此外,星海音乐学院还采用短期合作交流形式,与世界知名音乐院校、专业团体保持着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为在校生的学习与就业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选择渠道。

该单元发言的还有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李玉林、广西艺术学院院长黄志豪、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杨青、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田耀农、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臧艺兵以及四川音乐学院绵阳音乐学院院长雍敦全等。

第三、四单元的发言主要着眼于国际视野,旨在聆听国外音乐院校或音乐教育机构的发展情况。期间共有来自美国、英国、泰国、巴西等近十位学者进行了发言。其中,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音乐学院院长Gary McPherson的发言题目为《以在专业、理论、政治等方面加强音乐专业的方式促进国际合作》。McPherson以提问的形式开篇,从近十年全球范围内的交流方式、信息共享、教学方法等角度入手,提出以下四点建议:第一,为使我们的学科建设更加强大,全球化合作是必经之路;第二,我们要加大对专业主义的投资,避免的产生;第三,通过管理选择来增强公平性;第四,相比于“竞争”,我们更强调“合作”与“认同”。

美国音乐学学会主席Anne W. Robertson在其题为《美国音乐学学会与跨机构研究合作》的演讲中谈到,为资助美国学生来中国进行调研,美国音乐学学会于2007年设立了Harold Powers资助基金。此外,三个由美国学术团体委员会资助的项目亦日趋兴旺,它们为中美之间的学者交流及学术意见交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会员单位包括美国音乐学学会、音乐理论学会、民族音乐学会。Anne W. Robertson在总结中诚挚邀请各位中国学者及音乐教育机构加入美国的各大音乐研究学会,因为正是通过这种跨文化跨学会间的工作情谊,世界范围内的沟通与合作才能更加顺畅。

澳大利亚昆士兰音乐学院研究中心主任Huib Schippers在题为《双向交通:实现文化和研究合作的可能》的发言中首先谈及了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历史文化渊源,并指出澳中两国从200年前的以短期“商业利益”为驱动力的“单向交通”已经逐步发展到如今的以“跨文化合作”为主要动力的“双向交通”——音乐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Schippers还对昆士兰音乐学院与中国音乐高校的合作问题展开了细致的分析:预计2020年之前实现20—40名本科生的互换、12—20名研究生的互换、3—4个联合调研项目和访问学者的定期委派以及每年举办一个大型活动来庆祝两国可持续性的文化交流合作。

在这两个单元中发言的国际学者还有巴西南大河州联邦大学外事办主任Liane Henschke、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弦乐部主任Mark Messenger、泰国诗纳卡宁威洛大学国际关系部副主任Lertsiri Bovornkitti和西方音乐系主任Krit Vikornvongvanich、西伦敦大学伦敦音乐考试学院院长John Howard以及美国艺术管理教育协会主席Alan Salzenstein等。

第五单元依旧是国际学者所做的报告,他们进一步阐述了其所在机构与中国或世界其他地区音乐教育机构合作的可能性。其中,美国密西根大学学术事务副教务长Lester Monts在题为《谈密西根大学与中国音乐学院师生音乐交流项目》的发言中说到,21世纪美国的高等教育承载了“适应、推动、发展”全球多样化趋势的使命,正是在这样一种使命的驱动之下,密西根大学先后同中国、加纳、南非、巴西、印度等国建立了合作项目。从Monts的发言中我们获悉,以密西根大学为代表的世界多所高等院校都纷纷建立孔子学院,旨在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全球高等音乐院校的跨文化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密西根大学孔子学院院长Joseph Lam的题目是《音乐会节目说明何时能有助于音乐跨越文化和国家的界限》。在跨文化演出中,一份有价值的“节目说明”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要结合当地文化,以当地观众能够接受的方式对音乐或演出的背景进行解释说明;第二,应针对特定的观众群体;第三,尽量避免由翻译或口头转述时产生的误解。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国际范围内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如何使跨文化演出的效果达到最佳、如何使“节目说明”真正做到跨文化跨国界,是我们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剑桥大学教育系副教授Pamela Burnard在《探索音乐创造力、实践及教学方法:观念的改变》的发言中由“政策与主动性”、“趋势与改变”和“创造性与文化”三个方面切入,谈及了所谓音乐“创造力”、“实践”和“教学法”其实分别是对音乐的“识别”、“再评估”和“再定义”的过程。Burnard还提到,为建立国际合作伙伴关系,我们迫切需要:第一,重新评估创新实践;第二,在高等教育中达成有关创造力培养的共识;第三,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第四,做出能够形成深远影响力的教学设计。

此外,欧洲音乐学院协会执行长Jeremy Cox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副教授Gabriel Solis也分别做了精彩的主题发言。

第六单元发言的是两位国内的学者,他们主要结合科技元素对全球范围内的跨文化合作进行了展望与总结。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李幼平做了题为《音乐博物馆——音乐专业教育及相关专业协同合作的新平台——以湖北音乐博物馆为例》的报告。他提到,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一方面实施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另一方面加强新型博物馆建设。湖北音乐博物馆于2010年应运而生,该博物馆旨在体现音乐学科特点及专业化动态展示,体现音乐教学特色和独特性技术传承与多部类合作,从而使之成为多学科交叉与相关专业协同合作的新平台。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杨燕迪谈了有关《数字化时代的高等音乐教育展望》的问题。他指出,在当前时代,数字化和网络化已经成为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指标和突出现象。如何在这样的时代条件和环境中思考和面对高等音乐教育的办学,已然成为当前音乐教育不可回避的课题。就此,他提出了四点展望:第一,更多地倾听年青一代人的心声和憧憬;第二,亟需对网络上的音乐资源进行整体性调查和清理,保证其能够真正有效且可靠地为高校音乐教育提供服务;第三,尽快建立完善的中国音乐网络资源平台,共享音乐资源成果;第四,适时考虑对教育教学模式、方法甚至理念进行改革。

两天的会议接近尾声,闭幕式上国内外专家共同签署了《2012文化交流倡议:促进高等音乐教育机构的合作北京共识》(以下简称《北京共识》)。《北京共识》的目标有三:第一,为中国及国际高等音乐院校机构建立一个能进行全面和高效合作交流的国际平台;第二,长期共享包括师生交换交流、研究及其他项目的计划;第三,通过对不同的传统及观点的了解,促进对全球音乐文化的理解。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各方院校一致同意定期举办或参加世界高等音乐院校论坛、定期发起有益于各院校/机构/组织的交流计划,并在适当的时机互派交流学生及教师。此次论坛目标明确,宗旨突出,衷心希望各方院校能以此为契机和平台,培养更多高等音乐教育人才,进一步促进全球音乐文化教育的发展。

上一篇:巴洛克美意至上 下一篇:茉莉花开 淡雅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