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会计入手治理地方政府性债务

时间:2022-08-31 01:04:17

从政府会计入手治理地方政府性债务

摘 要:近年来,日益膨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吸引了各方的关注。中国的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庞大,发展迅速,给经济的平稳运行带来了巨大风险,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我国的地方债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只有真正地解决好地方债问题,才能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政府会计天然具有治理地方债的功能,从政府会计角度入手为解决地方债提供另一种思路。

关键词:地方政府性债务;政府会计;财务公开;预算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3-0069-02

前言

我国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收支严重不平衡,又受制于法律规定无法发行债务,只能通过其他平台来筹措资金。这就导致了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扩大,风险日益加剧。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不断扩张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和担忧,严重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和经济的平稳运行,给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如何解决这一棘手的难题,便成了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地方债务由于无法见光,属于灰色地带,长期游离于监管之外。而政府会计的核算、监督和考核职能恰恰可以有效的治理地方债问题。本文从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入手,分析政府会计对地方债务的治理功能,提出治理的具体措施。

一、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现状

受我国具体经济制度、法律法规的影响,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着很多特有的特征。

1.地方债规模庞大,扩张迅速。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但却负担着大量的公共事业支出,这就导致了地方政府收支严重不平衡。再加上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地方政府大量投资基建项目,以投资拉动经济的发展,加剧了这种收支不平衡的现象。2013年,审计署对全国政府性债务进行了审计,其中地方政府性债务达到17.89万亿,债务率已经逼近国际警戒线。2010年审计署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结果是10.7万亿。两年多的时间里,地方债务的规模几乎翻了1倍,扩张不可谓不迅速。

2.地方债不透明,隐蔽性强。我国《预算法》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这就使地方政府不具有举债权。为了筹措资金,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其他平台来融资,绕过法律的监管,这就使得地方债务混乱,政府和企业债务划分不清,给管理带来严重的困难。地方政府性债务长期游走在监管之外,无须公示、监督、审计和考核,腐败频发,变得很不透明,也给经济运行带来了很多的风险。

3.地方债风险高,资金链面临严峻考验。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进入还债高峰期,大量债务集中到期给政府带来巨大的压力。很多地方政府无法获得更多的收入来源,只能发新债还旧债,或者对债务进行展期,债务存在着一定的违约风险,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的公信力。除此之外,为了还债,很多地方政府严重依赖土地财政,更增加了经济的不稳定性。

二、发挥政府会计职能治理地方债

1.核算与反映职能。作为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政府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便是核算与监督。核算是政府会计发挥作用的基础。由于长期游离于监管之外,政府没有对地方债务进行核算,这也是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资金的筹集、用途、管理、偿还都没有进行有效的核算,导致国家无法统计、控制整个地方债务的规模,也容易造成贪腐现象的频发。对地方债务进行准确的核算,有利于清理混乱的地方债,更好地掌握、调控地方债务的规模,也能使得地方债更加的透明。有了对地方债务核算,可以有计划地发债,理性地投资。通过政府财务情况的公示,维护了人民群众应有的知情权,也提高了中央宏观调控的能力,维护了经济的平稳运行。

2.监督与控制职能。通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核算,便可以掌握地方债的性质、规模,进而对其进行监督与控制。地方债规模过大则会影响经济的稳定运行,因此对其监督便十分的重要。地方政府的资金从哪些途径进行筹集,投资于哪些领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些都是需要进行监督的问题。政府会计应该对地方债的预算信息、资金的使用、决算信息进行监督与控制,使得地方债更加的透明与规范。由于地方债务没有合法的身份,属于灰色地带,因而也更加容易滋生腐败。对地方债务运行进行监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腐败行为。

3.考核与评价职能。利用政府会计可以有效地考核地方债的使用,为评价地方政府政绩提供依据。很多时候,地方政府盲目地扩大投资,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唯“GDP”是从的乱象。有些地方政府为了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胡乱上马项目,肆意投资,发行规模庞大的地方债,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通过对地方债务的考核与评价,可以判断是否应该发债,应该发多少债务,应该投向哪些领域以及是否具有经济效益。地方债的考核应该纳入干部考核任用体系当中,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拍脑袋决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三、政府会计治理地方债具体措施

1.将地方债纳入政府预算体系。将地方债纳入政府预算体系,发债的金额、方式以及使用都要进行严格的规划。编制的预算草案应该提交人大进行审议通过方可实行。地方财政部门应该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金额和筹资方式发行债务,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监督和管理。在每一预算年度终了后,应当编制决算。将地方债纳入政府预算体系,可以使地方债的发行和使用更加的规范化、透明化。

2.将地方债纳入政府会计核算。由于地方债处于灰色地带,地方政府往往不对其进行认真核算,地方政府财务报告也不包含这部分内容。将地方债纳入政府会计核算,对债务形成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进行核算,有利于理清债务的性质,合理把握债务的规模,更有效率的使用资金。将地方债写入政府财政报告,增加了地方债的透明度,方便接受监督。全面可靠地对地方债进行核算,可以及时地提供会计信息,降低财务风险。

3.加强对地方债的审计。强化国家审计职能,加大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力度是应对地方债的重要方法。地方债务的规模、筹资方式、使用方法都应当重点进行审计。通过审计,政府可以掌握地方债的具体情况,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降低经济运行的风险,保证社会的稳定。除了审计,还要加强对地方政府以及官员的问责。对于违法违规发行债务,滥用资金,存在舞弊贪腐问题的官员要加大惩处力度。

4.完善政府财务公开制度。政府财务的不透明是产生地方债的重要原因。将地方政府性债务写入政府财政报告,交由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接受人大的监督。对于债务的发行、资金的使用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公示制度,接受人民群众更广泛的监督,披露更详细的信息。作为解决政府债务危机的重要手段,只有完善政府财务公开制度,才能有效地提高地方政府财务的透明度,揭开掩盖在地方债身上的迷雾。

5.规范地方债发行制度。2014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预算法》的修订。新《预算法》对地方政府发债做出了严格的限制。例如只有省级政府才可以举借债务;债务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举债规模受国务院下达的限额限制;只能采取发行债券的方式;必须有稳定的偿还来源;政府应该财务公开。新《预算法》的通过,给地方债发行规范提供了法律依据,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显性化,提高了透明度。地方政府应该严格遵守《预算法》,规范地方债发行制度,有节制有计划地使用资金,合理化解地方债危机。

小结

地方政府性债务已存在多年,规模庞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如何能够安全平稳的解决这一问题值得人们思考。政府会计天然具有核算、监督和考核的职能,对地方债具有良好的治理功能。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将地方债纳入政府预算体系,加大财政公开力度,加强审计监督,规范地方债发行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地方债带来的风险。从政府会计角度入手,为治理地方政府性债务提供了另一个思路。只有解决好地方债问题,我国的经济才能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利明,吴赢赢,朱仰军,茆英娥.地方政府债务的会计核算:现实问题与改革思路[J].财经论丛,2012,(5):78-84.

[2] 郭艳艳.地方政府自主发债视角下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4,(21):82-84.

[3] 胡娟.基于地方政府性债务视角的政府会计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2013,(28):42-43.

[4] 陈劲松.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中的政府会计功能研究[J].会计之友,2014,(30):21-24.

[5] 赵云旗.地方政府债务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1,(38):2-22.

上一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空巢老人精神赡养问题探析 下一篇:阅读课堂,不曾预约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