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堂导入 体现生成价值

时间:2022-08-31 12:50:56

巧用课堂导入 体现生成价值

摘 要:课堂教学的导入,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并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引子、做铺垫。所以,优秀的课堂教学都非常讲究导入的设计,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使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生成价值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坚持的正确导向。那么,如何从每节课的一开始就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呢?我个人的体会是,做好课堂教学导入这门功课非常重要,因为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有效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形式,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一、揭题导入

我在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时,我先向学生提问:“你了解哪些音乐家”?有的学生答聂耳,有的答冼星海等等。接着,我又问:“刚才,同学们回答的都是我们自己国家的音乐家。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同学们喜不喜欢?”。在板书写好后,我接着问:“同学们,从这一课的课题你看出了什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学生纷纷举手,个个不甘落后,有的说:“课文中的我不在祖国,但表明了作者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有的说:“老师,课文中的‘我’是怎么离开自己祖国的?他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针对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我不失时机地说:“从刚才的回答来看,同学们对文章中的主人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课,详细地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好不好?”同学们纷纷摩拳擦掌,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悬念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思维是从吃惊开始的。”学生越惊奇就会越想知道,思维就会越积极。在导语中巧设“悬念”,把学生的好奇心诱导出来,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兴趣。如在教学《三亚落日》一文时,我根据课文意境,在课堂一开始就巧设“悬念”:“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学生精神大振,跃跃欲试。我接着说:“同学们想知道老师今天想带你们去哪里吗?”说完板书课题《三亚落日》。“哦!”学生恍然大悟,但随之产生疑虑,三亚在哪里呀?那里有怎样的景象呢?这时,我顺势引上一语:“同学们,三亚地处海南岛最南端,是祖国的南大门。市区三面环山,南临南海,由‘山、海、河、城’巧妙组合,浑然一体,是国际热带风景旅游新线。自古以来,三亚一直被称为‘天涯海角’。三亚落日是一大奇观,在三亚看日落真是美不胜收。要想领略三亚美妙绝伦的景象,就让我们随作者去三亚旅游观光吧!”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更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的美好愿望,从而在愉快而热烈的情绪中投入了学习活动。

三、情境导入

学生的情感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在导入新课时,可根据教材特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可感情境,让他们置身其中以积累感情,从而形成动力。其中借助课文插图或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将课文语言文字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再现课文情境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可收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这种方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效果更加明显。特级教师李吉林在教《小小的船》一课时,前后三次运用了插图,第一次主要是导入课文,第二次着重激情,第三次着重激发联想。在指导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启发性的描述,激起了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课文的情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因此,导语设计不能刻板单一,应力求花样翻新,多彩多姿。在新课导语设计上,除上述几例外,还有审题导入、图示导入、提示问题导入、提炼观点导入、介绍背景导入、针对语病导入、点出人物导入、叙述故事导入等。我们要强调的是,不管采用哪一种导语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自然衔接。做到既力避俗套,给学生以新鲜感,又不故意取宠,给学生以实实在在的收获,真正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教师教得有声有色,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永远充满活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实验小学)

上一篇:让孩子学会接受批评 下一篇:教学案例:一堂思想品德主题活动课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