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我国频繁发起反倾销的原因探究

时间:2022-08-31 12:29:23

作者简介:薛静,女,西安财经学院,2012级5班,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

摘要:当今,中国已经取代印度传统贸易国阿联酋及美国成为印度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印双边贸易快速发展的进程的同时,印度却频繁的运用贸易救济调查手段对我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贸易摩擦日益频繁。本文从印度对我国反倾销的现分析印度对华反倾销的特点。其次从中国、印度两个角度分析印度对我国频繁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原因。

关键词:印度;反倾销;贸易破坏效应

一、印度对华反倾销调查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印双边贸易发展很快,贸易额以平均每年超过30%的速度递增。印度PHD工商会的报告数据显示,2004年中印双边贸易额全年仅为7亿美元,而在2008年这一数字猛增到380亿美,近5年来,中印经贸合作持续快速发展,截止2013年双边贸易额已超过650亿美元。当今,中国已经取代印度传统贸易国阿联酋及美国成为印度的最大贸易伙伴。

印度自从1994年对对我国异丁基苯发起第一起反倾销立案调查之后,印度每年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数一直居高不下,根据我国商务部统计显示,1995年到2014年6月,印度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案件共165起,占印度对外反倾销总数的31%,同时在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国家中,印度已经超过美国(121起)、欧盟(115起)等发达经济体,成为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占对华反倾销立案调查的161%。

二、印度对华反倾销调查的特点

(一)从印度发起反倾销调查各年份的分布情况来看

1995-2013年印度平均每年对我国发起9起反倾销调查,平均每年实施反倾销措施7起。其中从1995年到2002年印度对华发起反倾销数量以平均40.7%的速度增长,由1995年的2起上升为2002年的14起。2003-2008年,总体也是呈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放慢趋于平稳,增速为8.5%,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经济下滑,为保护国内厂商的利益,印度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诉讼达到一个高峰,共15起。截止2014年6月,整体反倾销立案数有所下降,但中国在印度对外反倾销立案数所占的比例仍然居高不下,维持在30%左右。

(二)从印度对华反倾销针对的产品种类来看

1997年之前行业只涉及化学工业品,贱金属及其制品,机电设备三个行业,1998年之后印度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且所涉及的行业产品分布也在不断地扩大。总体来看,其中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是化工产品,涉案86起,占案件总数的516%;机电行业27起,占案件总数的168%;贱金属及制品,塑料、橡胶分别涉案12起、13起,同占案件总数的75%;纺织行业涉案11起占案件总数的68%。总体来看,化学产品和机电产品行业占到总数的68%,是印度对华反倾销打击力度最大的行业。

(三)从印度对华反倾销产品种类强度来看

印度对来自中国进口的产品主要集中于化学工业、机电产品、塑料橡胶、纺织品、贱金属及其制品。然而反倾销的强度大小并不完全在于各类产品的反倾销数量。借鉴Michael Finger1993的反倾销强度指数发现,2006-2013年间,我国出口到印度的产品中,化工产品和塑料、橡胶,遭受反倾销的强度较大,ADI指数分别为243,227,都大于1;其次是贱金属及制品(ADI=112)、纺织品及原料(ADI=113)反倾销强度相似;印度自中国进口的机电产品虽然在反倾销行业中占168%,仅次于化工行业但ADI指数仅为054,即在这五类产品中,机电产品所遭受的反倾销打击强度最小。

三、我国出口产品频遭印度反倾销调查原因

(一)我国出口产品频遭印度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分析-从印度的角度

1.印度长期奉行贸易保护原则。

印度自尼赫鲁政府以来,印度长期奉行贸易保护原则,虽然自1991年以来,印度加快了经济自由化改革步伐,降低了关税,取消了进口数量限制,但其制定的进口政策仍然非常谨慎、保守甚至是防范的。印度政府一直强调运用WTO的例外条款保护民族工业。而且并没有承认在本国反倾销法无规定的情况下适用《WTO反倾销协议》,更没有承认国内反倾销法与WTO反倾销协议不一致时优先适用WTO反倾销协议。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中国出口产品频繁遭遇印度反倾销立案调查就显得不足为奇了。

2.中印贸易竞争性较强

中印贸易逆差从2004年的1,952百万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36831百万美元,增长了近19倍,平均每年增长率接近47。自2006年,中印贸易差额持续拉大,中国一直为印度的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2008年印度从我国进口总额为30812百万美元,我国一举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2009年进口额有所下降之后,2010,2011年进口速度显著。2010年贸易逆差为20746百万美元;2011年贸易逆差翻了一倍,达到40926百万美元。从这点来看,中国对印度出口贸易的激增使得中印贸易逆差扩大,出现持续的贸易不平衡现象。国内的相关利益群体对政府施加政治压力,从而提高了印度对华反倾销的概率。

3.印度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中国在印度反倾销调查中,被认为是非市场经济国家,若想获得市场经济待遇,企业必须充分证明其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受政府控制,否则,将被适用替代国价格来计算正常价值。印度通常是根据该同类产品在他国的生产成本加合理费用、利润来裁定是否存在反倾销并且在调查过程中关于正常价值的估算方面,使用其国内生产商,原告提供的价格,其结果必然会被裁定较高的倾销幅度。这极大地增加了印度对华反倾销的随意性和武断性。

(二)我国出口产品频遭印度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分析-从中国的角度

1.我国报复性反倾销威胁缺位

截至2014年6月,我国企业共对印度发起7起反倾销调查,与印度对中国发起的165起反倾销立案调查,悬殊非常大。报复性反倾销威胁缺位是印度在对华发起反倾销时无所顾忌的重要原因。与我国遭受反倾销总体规模和贸易大国的地位相比,我国政府在运用报复性反倾销威胁来抑制印度对华反倾销方面完全缺位,无论是产业、企业层面还是政府层面都还未能让印度产业、企业界或政府真正感受到来自我国进行报复性反倾销的威慑力。报复性反倾销威胁缺位在于我国企业对印度出口市场缺乏足够的重视。

2.我国信息渠道不畅通,缺乏贸易争端的高端人才

自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在应对涉华反倾销实践中逐步形成“四体联动”的应对机制,即企业、行业协会、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及中央政府主管部门。但从历年我国应对印度对华反倾销实践来看,我国企业、各行业协会并不能在第一时间把握印度国内产业层面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动态评价,在其中处于较被动的局面,对我国相关产品的出口未能起到应有的预警作用。中国出口企业因信息的匮乏并没有积极应诉。我国加入WTO较晚,我国大部门企业并不熟悉国外的相关法律法规,贸易争端的高端人才的缺乏也是不积极应诉的原因。

3.我国出口企业缺乏自律性

从我国生产厂商规模看,我国生产厂商众多,产业组织分散,企业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在缺乏政府干预和行业指导的情况下,企业为了尽可能多的占有市场份额,价格手段成为市场竞争的最主要手段。企业间恶性竞争,互相压低价格,国内的这种无序竞争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出口价格进一步下降,引起反倾销调查。中国企业把价格手段作为首要措施,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出口到印度的商品集中在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纺织产品,而这三个行业基本上都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出口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中美.印度对华反倾销现状与原因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08(11)

[2]卜海.国际经济中的倾销与反倾销[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3]高永富.WTO 与反倾销、反补贴争端[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4]Michael Finger.1993 Will GATT enforcement control antidumping.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Series 1232,The World Bank

上一篇:电子商务合同生效的形式与内容要件分析 下一篇:两岸服务贸易协议金融业开放项目的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