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管理会计的应对

时间:2022-08-30 10:01:47

“互联网+”时代下管理会计的应对

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会计从衡量企业过往数据转变为精细化管理,在生产中寻求价值,更倾向于企业战略发展,这就是管理会计。本文论述了“互联网+”涵义及特征,从理论体系构建、财务共享、从业人员、管控问题几个方面,阐述它给整个管理会计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相应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 ” 管理会计 转型 财务共享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在当下的全球化竞争、内部市场回落的背景下,企业需要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向管理要效益向财务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从核算型到分析型的转变。与此同时“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也为精细会计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目前管理会计正借着互联网的东风,迎来一个全新时代,会计行业也面临一次重大变革。

一、“互联网+”分支

2015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简言之,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会计,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分为两大模块,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它们可以作为企业的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共同为了企业的目标而努力;也可以独立于企业单独称为服务行业,为企业提供咨询与服务;也可以指从事这项工作的一类人。“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也必将影响“会计”模式。

会计是目的,互联网是一种工具,它将人从复杂机械的统计工作中解放出来,为会计的各项工作提供各种可能,为其高效、节能的完成目标提供辅助支持功能。

(一) 云计算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云会计的出现使得按需定制,按需付费成为趋势,为会计信息的专业化提供保证,也促进会计服务业的发展,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购买相关的管理会计服务,而不必为效用低的服务买单,也不必为不需要的相关服务买单,同时也可以将使用信息反馈给云服务商,完善客户体验,改善服务。

(二)大数据

大数据时代使得收集消费者偏好,市场动向,企业生产经营信息成为可能,为企业的生产定位,以需定产提供信息保障。在互联网时代,数据的收集已然不是问题,不仅局限于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的数据也受到管理者的关注。例如管理会计中,业绩评价中平衡记分卡的学习层面以及客户层面中的非结构化的数据处理就容易获取,从而有利于平衡记分卡的实施,同时实际应用的统计信息,反作用于平衡积分卡,有利于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

(三)物联网

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的一大特点是实时传递,完全可以将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实时产生的数据,费用明细都同步传输,同时不但可以掌握实时数据也可以进行同步监控,提升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消除了传统会计传输、反馈的时间,由原来的事后控制转变为事中控制。例如在管理会计的作业成本法中,可以将各种作业消耗的成本实时记录下来,尤其是对作业环节多,人工计算困难的企业,既节省时间又节省成本,为企业消除作业、优化作业完善作业链,提高管理水平奠定实施基础,是目前ABC之谜的强劲推动力。

以上是互联网发展的三个方向,他们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平台各展所长,同时相互之间紧密相连,任何一个方向的发展,离不开其他两者的推动,同时也影响其余两方。管理会计借助以上三个方向的发展,可以实现财务共享、提高效率、剔除成本效益不对等环节、节省成本等目标,推动企业走向精细化、战略化管理进程。

二、互联网下如何建立和完善管理会计

(一)管理会计现状

最近财政部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自 2016年 6 月 22日起施行, 标志着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基本指引涵盖目标、原则、要素等方面并以要素为主线,形成《基本指引》主要内容。它的标志着我国逐渐推广管理会计的开始,标志着企业开启在生产中找价值,精细化管理的道路。基本指引暂且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界限区分开来,即使现有理论是不完善的初级产品,但也是管理会计发展的一大机遇。

1.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

虽然我国不缺乏管理会计实践案例,例如“责任成本管理”(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 目标成本法”(邯郸钢铁集团公司)和经济附加值( Economic Value Added,EVA )(青岛啤酒)等案例,但这多为大型股份制企业,并且对比我国2000多万的注册企业,更是寥寥无几。再者,管理会计不具有强制性,实施程度完全取决于企业的意愿,所以实践范围并不理想。

2完善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起步较晚,同时,我国会计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理论的重视和系统应用,从2001年思滕思特进军中国,到2003年败走中国,我们可以得知部分管理会计理论在中国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状况。因此我们早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三、 “互联网+会计”时代的建议

(一)创新管理会计披露方式,建立新体系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指出,单位应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管理会计基础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和传递,以满足管理会计应用需要。但是并未详述含有的问题。互联网的信息平台是一种开放互媒介,管理者通过这个媒介可以将企业的状况一览无余,但是这种和盘托出的报告形式,不但会增加管理会计的成本也无疑增加筛查有用信息的时间。因为管理会计在我国发展尚未成熟,我们需要设计一套管理会计数据理论体系,虽然不能高效的针对每一个企业制定,但是可以作为行业模板,对管理者提高决策效率提供帮助,而且不是仅仅局限于财务报告,销数据。众所周知,管理会计信息包括管理会计应用过程中所使用和生成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只是因为不能以货币计量而被财务会计所排斥,但是并不代表它的价值低,非财务报告信息可以满足多样的管理者,同时非财务信息多样的报告形式也能增强会计数据的相互佐证,增加数据的可信性,从企业相关利益者方面讲,也会增加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心,支持管理者的战略决策。

(二)完善财务共享

互联网的发展对管理会计的影响主要反映在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建设和技术支持两个方面,财务共享是技术支持的外在表现。对于基于网络数据交换的云会计,可以实现财务共享,但是信息安全性问题急需解决。多数企业受制于专业性,因此基于比较优势理论考虑将管理会计共享服务外包,众所周知,管理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这方面国家法律还没有针对如何识别及防护泄露管理会计信息的政策出台,一是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二是保护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如何划分两方责任,保护好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才能促进第三方财务共享中心的发展。

从目前实践来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差距客观存在。在技术尚未成熟的阶段,共享服务中心将更多的精力投放于技术创新与研发上,相对忽略售后反馈,从而被动的修补问题,而非积极主动预防问题。作为第三方服务中心,既要做好创新也要维护好顾客,这样才能实现持续高效发展。

(三)相关从业者

2016年8月7日,由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和优财(中国)CMA培训中心共同举办的“2016(第六届)财务转型与管理会计人才发展高峰论坛”在清华紫光国际交流中心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财务转型和管理会计为探讨主题,聚焦当前热点、展望未来发展,为中国企业的管理会计实践及人才培养提供了思路和对策,树立了良好的标杆和典范。

行动转变的前提条件是思想转变。管理会计的主要使用者是企业的高层领导,如果企业高管不能从思想上认识管理会计能为企业创造价值,那管理会计实施起来就是形式化的一纸空文。另外管理会计从业者也应该转变思维,传统会计更侧重于还原本来数据,核心与重点都放在财务报表上,习惯于财务会计不能“无中生有”的会计从业人员,还要转变心态,以管理会计的思维,理解、包容和支持企业“无中生有”的创新活动,重视企业的研发投入。硬件知识方面,不但掌握管理会计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在进行人机交互时,可以根据公司需求帮助设计人员准确地提出更改建议。只有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才能避免被信息技术所替代。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正是从业人员从核算到管理的契机,抓住这次机会,会计人员可以迎来新的职业生涯,毕竟只有专注才能专业。以中国兵装集团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为例,通过与优财、浪潮的三方合作,取得了成功的转型成果:建立了成熟的管理会计体系;通过“内培+外培”方式建设了一支高端会计人才队伍,建立了共享服务中心。企业也可以通过这种边学习边建设,主干带动部门的伞状发展模式,发展管理会计团队。

(四)管控问题

互联网是开放性的程序组织,处理大容量交易数据速度较快,而且对相关安全控制实现有效的职责分离,提高内部控制。但同时它本身存在特定固有风险,一是来自于程序本身,二是来自于人工干预,无论上述哪一种对互联网进行攻击,那导致的错误都具有影响面大,隐蔽性强的特点,甚至导致管理者做出错误决策的严重后果。

对于这个问题的管控,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进行。对于国家层面,要推进互联网下信息披露的规定,保障财务软件的健康和规范。对于企业来说,对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构建全新的内部监督审计体系,内部审计强化对各个环节的监督,将工作重心放到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上,形成程序限制人,人影响程序,制度限定人,人与人相互监督的多角度管控体系。

四、结束语

笔者认为,互联网时代与会计的融合,大量反复核算工作已经由互联网处理,部分内部控制也可以通过程序的职责分离来限制,人们更多的是关注战略导向,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价值,这就是管理会计,互联网只是辅助工具。未来,我们还需要将管理会计思想中国化,网络化,将理论与实践经验提炼出来,以解决中国经济转型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秦荣生.“互联网+”时代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12): 20- 24.

[2] 李丽.浅议“互联网+”下的会计信息披露[J].现代商业,2016(8): 160- 161.

[3] 张继德.我国管理会计人才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和对策[J].会计之友,2014(20): 122- 126.

[4] 李启太.对“互联网+”时代下管理会计创新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6(12): 53- 54.

[5] 刘新勇.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商业经济,2015(10): 82- 83.

[6] 毛元青,刘梅玲.“互联网+”时代的管理会计信息化探讨[J].会计研究,2015(11): 90- 92.

[7] 崔扬,李海成,王墨.“互联网+”背景下的会计行业变革[J].现代商业,2016(17): 138- 139.

[8] 于丽梅.“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应用研究[J].财会学习,2016(8): 97- 98.

[9] 胡玉明.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过去、现在与未来[J].新会计,2015(01): 6- 12.

上一篇:山东省体育健身器材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下一篇:绍兴市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