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存在的弊端及改进措施

时间:2022-08-30 10:00:31

关于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存在的弊端及改进措施

摘要 :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有效的金融扶贫方式,在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小额信贷是专向低收入群体和微型企业提供的额度较小的持续信贷服务。本文通过对农村合作银行小额信贷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调查分析,进论述了小额信贷在资金来源,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完善小额信贷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农村合作银行 小额信贷 制约因素 对策

小额信贷是指向低收入群体和微型企业提供的额度较小的持续信贷服务。它通常具有额度小、期限短、分期还款、不需要担保或具有灵活多样的担保形式等特点。近年来,小额信贷在中国得到了长足发展,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政府对小额信贷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小额信贷通过提供小额贷款,发挥金融的激励约束机制,改变了传统的财政转移支付方式,是一种有效的金融扶贫方式。

一、农村合作银行小额信贷的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农村合作银行小额信贷产品包括助学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等多种中小企业贷款产品。助学贷款一般为每人每学期6000 元,期限是6年,执行基准利率;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一般为每人2万元,期限2年执行基准利率;小额农户信用贷款额度从原来的最高2万元提高到了现在的最高5万,根据信贷等级的不同在基准利率基础上浮30%至70%,农村合作银行可以通过办理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解决抵押不足问题,但受制于资金实力也无法提供充足的小额贷款。截至2014 年6月末,辖区金融机构共发放各类小额贷款13 亿元,占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20%。为了进一步解决更多农户在小额信贷上的更大的需求,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小额信贷在我行的发展任然存在着诸多的制约因素。

二、小额信贷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资金不足难以满足农户需要

我国现阶段农村金融的根本问题是资金问题,特别是需要解决农户的资金需求问题。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始终面临供给与需求失衡的困境。小额信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但相对于农户旺盛的资金需求,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等提供小额信贷产品的机构资金供给明显不足。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影响农村资金整体供给。目前邮政储蓄机构是分流农村资金的主要渠道。到2008 年末,全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超过2 万亿元,仅次于工行、农行、建行,列全国第4 位。农村资金的大量流失制约了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另一方面,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主要依靠捐赠,缺乏融资渠道。一旦捐助者和政府资金出现变动,借款者的偿还出现了延迟,小额信贷机构就没有能力对客户的信用需求做出灵活的反应。

(二)政府过度干预

在我国,小额信贷早期仅仅是被作为一种扶贫的手段,开展小额信贷首先考虑的是实现政策性目标,而不是实现赢利性目标。农信社承担着涉农资金政策性投入任务,在发放小额信贷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执行较低的利率,另一方面却要承担资金成本、业务成本以及潜在的经济损失,要想实现小额信贷的财务自立是非常艰难的,从而为农村信用社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背上沉重的包袱。

(三)担保机制缺失,风险无法分散

农业产业是一个受自然灾害、市场行情、人为因素等诸多环节影响的弱质产业,小额信贷的借款主体――农民,大多还属于经济弱势群体,自身抗风险能力比较脆弱。如果用每天生息的贷款从事高风险产业,一旦出现风险,无疑给本来拮据的家庭生活雪上加霜,致使无法按期还贷。而农村小额信贷原则上不需要抵押担保,有的则是多户联保或采取灵活多样的抵押担保形式。

(四)小额信贷利率单薄,引发诸多弊端

我国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机构包括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政府民间信贷机构。非政府民间信贷机构有相当自主的利率定价权。例如,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年利率平均高出20%。然而,对于正规金融机构,我国实行的仍然是利率封顶政策,对存贷利率实行严格的国家控制,例如农村信用社开展的农户小额信贷项目,贷款年利率按央行的规定执行,即在基准利率的0.9~2.3 倍间,要求最好低于一般贷款利率;农行/农发行开展的扶贫贴息小额信贷, 贷款的年利率为2.21%~3%,甚至无息费,由中央和地方政府补贴;城市商业银行与担保公司联合开展的小额信贷项目,以基准利率放贷,由财政贴补,借款人不支付利息或利率很低。

三、完善小额信贷的政策措施

(一)健全和完善农村小额信贷的资金供给机制

目前,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影响农村资金的整体供应。邮政储蓄机构是分流农村资金的主要渠道,商业银行也从农村吸储了大量的资金,因此,建立有效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是当前解决支农资金不足的当务之急。农村合作银行要有充足的资金能够保障供给,加大吸收组织农村闲散资金的工作力度,通过改进服务,提高吸收存款的能力,通过盘活旧债,增加支农资金实力,推进农村合作银行利率改革,尽快开放存贷款利率的限制,实行灵活的存贷款利率浮动政策,增强农村合作银行组织资金的能力。

(二)推进市场化利率,保证小额信贷的持续发展

小额信贷的合理利率是小额信贷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从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看,小额信贷利率需高于商业利率才能在财务上实现可持续。这是因为小额信贷与商业银行一般贷款的操作程序不同,有额度小、成本高的特点。从贷款方式看,一般商贷属于批发性质,而小额信贷则是零售性质;从运营方式来看,一般商贷为一次性贷款, 每周每月自动还款,而小额信贷则需要信贷员送款收款到田间;从信用风险来看,一般商贷需要有抵押物,小额信贷纯粹是信用贷款,贷款风险较高。总的来说,小额信贷的成本较一般商贷成本要高出许多,而目前单笔小额信贷的规模平均在5 万元以内。

(三)健全农村小额信贷外部监督机制

为了规范管理农村小额信贷机构,促进小额信贷事业的发展,我国应当制定一部《小额信贷法》。放开农村金融市场,制定进入小额信贷市场的规则,区分商业性小额信贷机构与福利性小额信贷机构并分别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管理规程、管理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严格管理、规范运行、确保安全、服务农民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积极兴办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多种所有制金融企业,确保农村金融市场的适度竞争。对于资金来源于其他渠道的机构,可以实行备案制,无需接受正规的监管,以降低成本,提高运作效率。

(四)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分散小额信贷的信用风险

农产品的生产周期长,不可控制的因素较多,由于自然灾害而引起的农业歉收和农民收入下降,降低了受灾农户的偿债能力,影响了农业小额信贷的归还,增加了参与小额信贷的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成本。而农户被迫违约的结果,使金融机构进一步收紧对农户的放贷,农户更难于获得必要的资金来恢复生产,形成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在自然灾害影响下的不稳定和小额信贷市场的恶性循环。而农业保险的介入,会有效减轻自然风险对农民收入、农业生产经营、农户消费支出等方面的冲击,使遭受自然灾害条件下的农户收入变化仍然处于一种相对平滑的状态。这意味着农户仍然具有较好地维持农业再生产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从而提高金融机构向农民进一步放贷的预期。形成农业生产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与金融机构对农业发展支持可持续性增强的良性循环。

目前,我国还没有正式的法律保护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而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是小额信贷机构建立与发展的前提,小额信贷机构需要法律来证明它的合法性,这也是政府为小额信贷机构建立的第一道防线。

参考文献:

[1]杨晓苹 促进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J ].发展研究,2008 , (1) .

[2] 梁春燕.关于促进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思考[J].环渤海经济嘹望,2008,(1):29-31.

[3] 林力.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财务与金融,2009(3).

[4] 赵冬青,李子奈.农村金融的根本问题与现实选择[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3):3-5.

上一篇:社区金融在中国的发展潜力探讨 下一篇:青州书画:产业如何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