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时间:2022-08-30 09:20:05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摘要]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硝酸酯类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立普妥,辉瑞公司生产)10 mg口服,每晚顿服。疗程为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CRP、TNF-α的变化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一例退出,其中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0.0%(36/40),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77.5%(31/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6.235,P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阿托伐他汀;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1-0056-02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状态,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15%~35%的患者可发展为AMI或者猝死[1]。大量证据表明,炎症在UAP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是炎性细胞因子的重要指标,是炎症的一种敏感性指标,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且升高程度与随后发生的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2]。他汀类药物除具有调脂的作用外,还具有稳定斑块、增强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减少血栓形成等作用,如阿托伐他汀除具有明显的降脂作用外,还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可减轻心肌损伤[3],本研究旨在探讨阿托伐他汀对UAP患者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共80例,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关于《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的诊断标准[4],排除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及肿瘤及免疫性疾病者。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42~75岁,平均(61.5±6.5)岁。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等)、临床表现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硝酸酯类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立普妥,辉瑞公司)10 mg口服,每晚顿服。疗程为4周。

1.3 疗效判定[5]

显效:治疗后心绞痛未再发作;有效: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上和(或)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缩短50%以上;无效: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不足50%、发作持续时间缩短不足50%或较治疗前恶化者。

1.4 检测方法

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分别保存于-20℃冰箱备用。TNF-α的测定应用ELISA法测定, CRP浓度的测定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试剂盒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工程公司。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内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一例退出,其中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0.0%(36/40),无效4例,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77.5%(31/40),无效9例,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6.235,P

表2 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CRP、TNF-α的变化情况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RP、TNF-α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4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RP、TNF-α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CRP、TNF-α水平治疗后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种急性心脏事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诱发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及冠状动脉收缩,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闭塞[6]。炎症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继发血栓,进而引起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除了抗血小板、抗凝和抗冠状动脉痉挛,增加心肌供血及降低心肌耗氧量的措施外,还应包括稳定斑块、阻止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及减轻炎症反应[7]。药理学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不仅能调节血浆胆固醇总量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同时还具有改善内皮功能,防止或逆转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斑块,调节内皮细胞功能,降低血浆C反应蛋白,减少粥样斑块中的炎症细胞,消除炎症反应的作用。CRP是机体炎性反应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由肝脏细胞合成,在感染和组织损伤时血浆中可快速升高,并可在其他局部组织及部位,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部分细胞内合成,也是临床判断冠心病事件最可靠的指标。TNF-α是由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种内源性的细胞调节因子,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也能产生此类细胞因子[7]。它一方面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机能,是机体细胞免疫反应释放的细胞因子之一;另一方面参与介导休克、炎症反应和组织器官损伤等病理过程。 阿托伐他汀为HMG-CoA还原酶选择性抑制剂,除具有降低总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用外,还具有抑制血小板激活、降低血黏度、抑制凝血、防止血栓形成、减轻炎症反应等多方面作用,从各个环节阻止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证实阿托伐他汀稳定粥样斑块作用是多效性的[2]。本研究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0.0%(36/40),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χ2=6.235,P

[参考文献]

[1] 刘丽华,王成凯.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11):封2.

[2] 王东生.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3(2):164-165.

[3] 陈碧珊,苏丽华. 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房,2005,16(7):545-546.

[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进展[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28(6):409.

[5] 赵慧艳,张福全.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UAP疗效及对IL-6和Hs-CRP 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6):32-33.

[6] 桂杰. 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0):1199.

[7] 陈荣松. 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观察[J]. 吉林医学,2011,32(28):5902-5903.

[8] 史立业.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因子影响的研究[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6,4(4):270-271.

(收稿日期:2013-08-08)

上一篇:基于NIR法雷公藤多甙片快检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10种中药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抑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