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开展素能本位的人才培养方式初探

时间:2022-08-30 07:49:26

独立学院开展素能本位的人才培养方式初探

【摘要】独立学院正逐渐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应根据自身特点,实施特色教学,探索“素能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且职业素质高、职业能力强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己任。本文在分析独立学院在职业素质及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的制约瓶颈的同时,提出了大力培养应用型、实用性高级专门人才的对策及建议,以实现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关键词】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专门人才

一、独立学院应以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型人才为己任

近年来,我国的独立学院发展较快。它促进了高等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的充分利用,加快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现代化的进程,有效缓解了高等教育发展与国家、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独立学院的内涵式发展已经提到独立学院发展与建设的重要日程,其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教育者所最关注的课题之一。

关于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大多以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专门人才为主。当前,一批高水平本科院校纷纷向教学科研型或研究型大学迈进,出现“教学型”空挡;二是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原行业部委院校在体制改革中划归地方为主管理后向综合性迈进,出现“专门学院”空挡;三是职业技术学院学制由三年向二年转变,出现“高层次应用型”空挡。而独立学院定位于“应用型本科、教学型学院”,发展空间很大。

独立学院应紧紧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重大课题,从自身办学实力出发,找准发展定位,谋划办学规模,层次以及所要到达的近期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力争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引领者。

二、当前独立学院在职业素质及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的制约瓶颈

1、课堂以讲授为主,未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独立学院的学生群体特点就是兴趣广泛,不善于死记硬背,他们更希望能在气氛相对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当前,许多课堂教学好像是一潭死水,没有生命力。教师不注重启发式教学,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课就是应付差事。一些教师的讲课方式是“一言堂”,老师从上课一直讲到下课,课堂上很少有实景案例、情景对话、亲自动手等身临其境的互动教学过程,以至于很难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与实践脱节

独立学院的群体特点决定了实验实习环节的重要性,当前,一些独立学院重数量,轻质量,重经济效益,轻实验实习。文科成本低就多招,理工成本高少招。造成了当前一些独立学院在实验室及教学设施上投资力度不够,实验实习很少采取“走出去”,往往是在家“闭门造车”,造成学生应用技能掌握不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课堂教学没有得到有效地补充。

从应用型课程来看,许多专业课开设实验课,但由于没有相应的实验室配套设备,缺乏相应的实验教学教材,干脆把实验课改为理论课,直接在课堂完成。另外去母体学校实验,实验室少,实验师资不够,学生积极性不高等实际问题也很难保证良好的实践效果。其次缺乏“双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应用经验的师资,但部分指导教师水平有限,经验不足,缺乏科研实践,达不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3、职业能力的培养欠缺

根据前几年招生数据推算,今后几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保持大幅度的增长,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目前,一些独立学院学生对加强职业能力自我认知程度不够,职业适应期在校期间明显不足,欠缺学习效能,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流于形式化,这些都影响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塑造。职业能力的培养还涉及到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与实践互动效果,独立学院从母体学校选派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大多为生搬硬套,为了“图省事”,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及学生群体特点有的放矢的开展有别于本一、本二学生的课堂教学,其结果是:教师感到学生“刀枪不入”,知识根本无法渗透,学生感觉教师“对牛弹琴”,逃学、厌学现象时有存在,不适合的教学计划、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已显出了极大的弊端,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动力及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实施素能本位,大力培养应用型、实用性高级专门人才的路径选择

1、实施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促进创新的有效机制。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特点:创新主体的多元化校企合作创新模式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创新主体的多元化,即创新活动是在不同的主体之间共同进行的,这些主体可能是在不同的企业与高校,也可能是企业与科研机构等的结合。独立学院应多方位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使理论真正地与实践融入一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从而真正做到应用型、实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

2、素能本位,订单引领。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出更多能推动社会发展、拥有高素质的人才。以素质和能力为本位构建课程体系的必要性,素质和能力是独立学院的目标定位之一。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作为培养方的高校和作为用人方的企事业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出人才培养计划,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教学和实践,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就业的竞争力,也符合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要求。

3、实施实验教学。独立学院可设置课程实习、社会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尽量多的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提高动手能力。与之相适应的是教学的方式方法须具有应用特色,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顶岗训练等方法应从“点缀”变成“常规”,特别应重视实践性教学,加大应用能力训练的时间比重。

4、改革课堂教学,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的差异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其实因材施教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5、实行互动模拟教学,提高实用性。模拟教学的意义在于创设一种和谐的、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拓宽教学渠道,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构架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学相长。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互动的、气氛活跃的。要通过师生课堂交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氛围,了解学生学习特点和风格,改进学生学习习惯,促进课堂学习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上一篇:狭隘的功利主义教育之我见 下一篇:基于KPI的高职院校系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