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民工工资清欠问题的探究

时间:2022-08-30 06:37:31

基于农民工工资清欠问题的探究

【摘要】近年来,农民工工资清欠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拱度关注,解决好农民工工资清欠的问题,不仅对构件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还确保了我国社会稳定的发展。农民作为我国一个群体,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不仅是国家的责任,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将农民工工资清欠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为保障他们的合法权利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社会经济;农民工;工资;清欠

近年来,农民工讨要工资的问题不断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特别是在建筑领域,出现农民工工资清欠的问题较多,并且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治。在建筑领域中,由于存在层层转包的潜规则,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司法实践中困境重重,从而导致农民工工资常常被清欠,所以,他们的合法权益就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相关的管理部分就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且还要完善相关内容的法律,加强监管的力度,采取有效的途径来保护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权,以此将农民工工资清欠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一、农民工工资清欠的原因

1、政府部门方面

(1)一些地方政府成了农民工工资清欠的源头

一些地方政府领导无视地方财政困难、资金缺乏的现实,为了所谓的”政绩“,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在建设资金不落实或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大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造成清欠工程款和建筑材料款的现象,进而导致农民工工资难以按时兑现。

(2)政府监管不力

在我国目前的制度体系下,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救济途径单一,特别在工资清欠方面,仅有司法事后救济制度这种单一的消极保护模式。政府在这方面往往是充当着一种“无为政府”的角色,对发放工资的监督仅靠农民工自己来实施和完成,这在我国当前农民工力量涣散、工会组织缺失的境况下,是不切实际的,这就急需政府公共权力的介入,使其二者之问达成一种力量平衡。而我国政府在这方面的缺位,必将会造成强者对弱者权利的漠视和侵害,即雇主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侵害。

2、用工企业方面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造就了一批素质低下的企业家,他们缺乏对市场经济各种规则的认知,不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更谈不上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加上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出现的一些相应的制度和政策滞后,一些不良企业主往往借此肆意清欠农民工工资,他们不愿意承担其交易行为所产生的责任和风险,只是将农民工作为自己谋取钱财的机器,对农民工歧视,想方设法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变着方法克扣、清欠农民工工资。同时,我国法律和道德并未对用工单位的失信行为做出果断有力的处罚和谴责,用工企业感觉不到处罚的威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用工企业的恶意清欠工资行为。

3、农民工方面

因为在经济能力、社会地位、政治权力和信息获取等几乎所有的方面,农民工都处于绝对劣势,这种态势或格局决定了农民工根本无法单打独斗与资本平等对话,他们不可能也不会更多地考虑到通过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或收集相关的事实合同依据以维护自身的基本权益,往往在发生工资清欠时缺乏必要的证据,甚至在缺乏了解的情况下签订用工单位单方制作的不平等格式劳动合同,造成变相克扣工资的问题的产生。

4、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市场经济正常有序地运行需要规范合理的经济秩序,同时也要有行之有效的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在城市居民看来,农民已经当然成为了我国的二等公民,农民对于自身权益并无充分的话语权,缺乏利益诉求渠道。到目前为止,关于农民工权益保护,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比较模糊,在执行掌握时颇有偏差。就农民工工资问题,尚缺乏相应的、健全的,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能够进行及时有效处理农民工工资清欠问题的执行部门。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支撑,地方政府对清欠农民工工资事件的打击手段少、效力弱,使欠薪者得不到有效的法律制裁,客观上也使企业主故意,随意、恶意欠薪。

二、建立解决清欠问题长效机制的对策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劳动法》,对于用人单位清欠工资的行为,规定的唯一责任就是补发工资和支付一定补偿,而无须承担任何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因此有的包工头欠薪后,往往将财产席卷一空,一走了之,不仅损害了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且易引起,影响社会的稳定。为了打击恶意欠薪,可采取刑法手段,明确规定欠薪逃匿经营者的刑事责任。建设单位和农民工是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我国的《刑法》对建设单位合法财产的保护设置了挪用资金罪和职务侵占罪等刑法规范,而相对应的,当农民工的工资遇到类似侵害问题时却缺少这方面的刑法规定加以保护。因此,从平等的法律地位上来讲,用人单位违反劳动管理法规,故意克扣、清欠劳动者工资,情节严重的应构成犯罪。

2、加强劳务分包管理,防止施工组织再次清欠农民工工资

强化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责任。首先,应该按照“谁用工,谁管理”的原则,对农民工实施有效管理。其次,规范劳务分包合同管理。按规定签订劳务分包合同,约定支付分包款时间、结算方式以及保证按期支付的相应措施。然后,施工总承包企业应当对劳务分包企业履约、综合管理能力及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负责监督。对于履约管理能力差、不按规定支付农民工工资和落实实名制管理的劳务分包企业应及时清退。加强劳务分包企业内部管理。劳务分包企业应当采用实名制管理系统,准确掌握农民工个人信息,并为农民工制作实名信息卡,农民工凭卡务工和领取工资。

落实监管责任,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管本辖区建筑施工企业劳务费账户和农民工工资支付专用账户的设立和使用,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建筑施工企业不按要求设立劳务费专用账户和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给予限期整改或停工整顿、停止投标、限制市场准入等行政处罚,并将违规事实记入诚信档案。建筑施工企业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以包代管、无法确定工资标准的,企业负有提供工资支付凭证、考勤记录等证据的义务。

3、健全诚信体系,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推行建设单位工程款支付担保、承包商分包工程付款担保的双向担保制度。建设单位工程款支付担保,是指为担保建设单位履行工程合同约定的工程款支付义务,由担保人为建设单位向承包商提供的,保证建设单位支付工程款的担保。承包商分包工程付款担保是保证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向分包商、材料设备供应商支付费用。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继续推行工程担保与质量保证保险制度,加强市场准入与退出的监管,进一步健全建筑市场运行机制,真正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市场环境。

4、强化社会舆论和社会监督

各级新闻媒体单位要长期积极配合各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认真做好清欠宣传工作。可以选择一些典型清欠项目,重点分析清欠产生的原因、相关责任以及解决方法,加强宣传和引导。对拒不配合清欠工作、恶意清欠,以及采取不正当手段引发的,要坚决予以曝光;对工作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地区,要及时肯定并把先进经验加以推广。要注重相关法律法规的多样化普及宣传,引导社会各方自觉增强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在整个社会形成维护建筑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氛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下,农民工工资清欠问题就必须要解决好。为了要保障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权,国家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就需要不断地完善劳动法律法规,政府要执行好所具有的职能,将建筑劳务市场规范化,并建立其高效的监管体制。

参考文献:

[1]刘阳,浅议清欠农民工工资原因及法律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04).

[2]张景丽,对建筑领域清欠农民工工资的政策分析[J],理论观察,2007(03).

上一篇:如何做好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衔接 下一篇:简析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