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的提问技巧

时间:2022-08-30 06:16:12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的提问技巧

摘 要 课堂提问是地理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地理 提问 技巧

提问是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的最直接、最简便、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藉以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那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师的提问技巧呢?

一、初中地理教师提问遵循的原则

1、提问的适度性

由于地理新课程倡导探究性教学,因而在教学中一些教师改变了过去的满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把大量教师灌输的时间改为大量的提问时间,其实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式,学生反而没有实实在在地参与到教师所提问题的探究中,由于提问的量太大,课堂提问的效度也就大大降低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和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和思考,学生也就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气候的概念和气候的构成要素,而如果教学中教师提问不断,那么学生就难以有时间来冷静思考问题。当然课堂上提问不能太少,也不能由教师一讲到底,否则地理整堂就会黯然失色、毫无生机。

2、提问的梯度性

根据思维“最近发展区”原理,问题的难易程度要科学适度,没有难度或难度太大的问题,都会使学生失去思考和探究的动力。课堂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遵循由浅入深的教育规律,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程度,合理地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因此课堂提问也应该由浅入深地进行设计。

3、提问的针对性

地理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这种教育能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应有的提高和发展,因此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调动每一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课堂提问要全面衡量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给每个学生以均等的机会,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

4、浅显性和通俗性

初一学生的知识面还不太广,有些地理术语没有接触过或者不理解,因此,课堂上设计的问题不能太深奥,不能脱离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所谓通俗性,是指教师尽可能把设计的问题与同学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因为地理的最终目的是认识世界,为今后适应世界和改造世界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时一定不要只从书到书本,要尽可能地贴近生活。

5、目的性和深入性

即便是课堂疑难问题的设计,也一定要环绕这一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由特殊到普遍来进行。让学生在环绕目标的中心层层深入,步步接近,掌握这一节课的知识点,从而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

在一层层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之中,始终环绕着时区这一目标,使学生完全沉浸在浓浓的兴趣之中。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得到圆满的完成。

二、初中地理教师的提问技巧

1、认真学习课标,精心钻研教材

认真学习课标,精心钻研教材课标 对于新课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要认真钻研教材,力求熟练地把握教材,先逐一分解,理清层次,再找出相互关系,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课堂上要提出的问题,用问题来引领教学、用问题来活跃课堂气氛。 不能照本宣科,读教材,这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 成是非常不利的。因为要想知道事物的结构和联系,就必须对其进行分解,深入探究,找出事物的因果关系,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有很好的 把握和了解。所以必须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精心钻研教材,才能很好地进行地理课堂教学,不然就会出现知识偏差,影响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2、灵活采用不同的提问方法

1)、发散提问法

发散式提问主要强调运用发散思维,即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去思考,采取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获得问题的正确答案。根据发散思维的具体方式,这种提问可分为三类:

(1)横向对比式

要求学生分析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同点、相异点和相似点,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其共性和个性。

此类提问若用于复习、总结,还能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将分散的、零星的地理知识,进行归纳分类,构成一个有序的知识系统。

(2)多向综合

这种提问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思考性和综合性,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在地理教学中,经常使用此类提问,可锻炼学生对地理现象的描述能力,地理知识的归纳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逆问假设

即从事物的结果或事物的反面提出问题,甚至违反常规,在假设一些不可能出现的条件下提出问题。此类提问可训练学生灵活多变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的创造性学习精神,防止理解僵化、思维定势。

这种提问方式往往比正面提问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更有效果。但在使用中也更需谨慎。一堂课中,问题的深浅、多少,要视学生的可接受程序而定,而且,教师要及时点拨、引导,避免学生钻牛角尖,走入歧途。

2)、递进提问法

这种提问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逐一提出并加以解决。它与一般提问不同,一般提问只是教师授课时穿插式的点缀,递进提问则将整体教学内容表现为连续性问题,环环相扣,层层剖析,步步深入,随着问题的解决,完成整个教学任务,教师在其中只作必要的引导和指点。

这种提问方式的优势在于,它在学生与知识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又独特的联系,使其感到:他们所获得的知识,是通过自己探索、寻找、分析、总结出来的,并非教师灌输进去的,因而,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这样获得的知识既易于理解,便于记忆,又能灵活运用,教师只起到 “指路人”的作用。

3)、引趣法

教师从学生所熟悉或较易感知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入手,结合实际生活,提出趣味性较强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类提问多安排在新课或新内容教学的开始,起到承上启下、导入新课的作用,一般不要求学生立即作出回答。

运用这种提问要注意紧扣课文,问题与新内容的联系要自然、贴切,时间不宜短不宜长,切忌牵强附会、单纯追求“趣味性”。

上一篇:浅议多元文化语境下的高校钢琴教学 下一篇:浅析高中美术教学的现状及完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