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自我医务监督

时间:2022-08-30 05:01:32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自我医务监督

【摘要】介绍如何进行自我医务监督的简易方法,探索一些措施,为巩固强化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课余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习效率与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 课余体育锻炼 医务监督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15-02

课余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地、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锻炼的一种行为方式,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形成学生的体育兴趣、习惯与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课余体育锻炼已构成很多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元素,强身健体、缓解紧张与疲劳、娱乐休闲已成为他们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价值取向。通过多年的体育教学与在辅导学生锻炼的过程中观察,发现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学生锻炼的热情很高,但是他们当中一些人在锻炼规律的正确掌握、锻炼项目的合理选择以及锻炼时间的有序安排等方面存有盲区,锻炼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科学。诚然,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意愿应给予肯定,但是体育锻炼是不能违反科学锻炼的规律以及原则盲目地进行自我锻炼,否则出现运动性伤病的机率会很高,不仅没有达到强身健体、缓解疲劳、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反而给机体造成伤害。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增强自我医务监督意识和保护意识,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锻炼的自我医务监督的方法,有效地避免与预防运动性伤病的发生。

体育锻炼的医务监督就是运用医学的方法对锻炼的过程进行有效监控,使体育锻炼获得最佳效果,有效地预防运动性伤害。然而个人的锻炼在实际过程中常常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复杂正规的医务监督通常难以实施,而自我医务监督正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案。通过自我感觉和自我客观检查的方法,评估自己的锻炼情况、身体机能状况、运动量的大小以及锻炼水平。判断运动量是否恰当一般可以根据人体客观生理指标的测定和锻炼者的主观感觉来综合分析。常用的身体客观生理指标检测内容主要包括安静时以及锻炼前后的脉膊、体重、运动成绩等方面。身体的主观反应主要从精神状态、运动兴趣、睡眠状况、食欲情况以及一些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观察。

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是一个缓慢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肌肉活动对机体提出的要求,需要逐步与它取得平衡。在开始一个经常性的锻炼计划前,应对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有所了解,做一次身体检查是必须的,作为锻炼者必须懂得在开始锻炼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身体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锻炼安全性的基本前提。运动量的安排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体育锻炼的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达不到动员机体、提高内脏器官功能的目的,影响锻炼的效果。但运动量过大,会超过人体生理负荷的极限,也会给锻炼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损害。每个人的体质不尽相同,所能承受的运动量也有一定的差别,因此锻炼者应根据个人的体质量力而行,锻炼的运动量一定要适合自己的体质水平。

锻炼过程中自身的主观感受是反映运动量是否恰当的重要方面。如果锻炼后自我感觉良好,虽有疲劳感,但次日恢复正常且精力充沛,则说明运动量的安排恰当。如果锻炼者运动后有肌肉酸痛的感觉,这应该是身体锻炼正常的生理反应,一定时间后这种酸痛感会逐渐消失。但如果锻炼后出现情绪低落,精神压抑或者情绪不稳定,全身乏力,头晕脑胀,失眠多梦或者嗜睡,不思饮食等情况,则说明运动量超过了身体所能承受的负荷程度,需要锻炼者在以后的锻炼中减小运动量或进行适当的休息调整。此外锻炼者的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运动量的安排是否合理。如果锻炼者乐于锻炼,锻炼时感觉轻松愉快,说明自己身体情况适合目前的运动。如果锻炼者对当前的锻炼不感兴趣,甚至出现厌恶心理,可能是由于锻炼方法不恰当或是因为运动量过大造成的,需要锻炼者改变当前的锻炼方法或者适当降低锻炼要求。主观感觉是依据锻炼后身体情况的反应来判断运动量是否合适的指标,有时会受到身体、学习、生活情况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加准确、全面地判断运动量是否恰当,还需要结合一些客观指标的检查,分析引起问题的具体原因,使锻炼效果的评价更趋数量化、具体化。

如果想达到满意的锻炼效果,就需要把自己的运动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如果运动量太小,不能够对身体产生足够的影响,促使其功能改善,便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如果运动量太大,呼吸和循环系统不能满足组织器官的用氧需求,同样影响锻炼效果。人体脉搏的变化(人体安静状态下的脉搏次数与平时脉搏跳动次数)是反映运动量安排是否恰当的一项客观指标。安静状态下的脉搏测量方法是在早晨刚醒来时仰卧于床保持精神放松,心情平静,将食、中指放在腕动脉或者颈动脉处,计数出一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再与平时每分钟脉搏跳动次数作比较,如果晨脉跳动次数稍低于平时脉搏跳动次数、没变化或者稍有增加,则表明机体反应良好,运动量安排适宜。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随着身体素质的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增强,安静时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会有所减少。如果晨脉跳动次数较平时高出5次以上,如无疾病或其它原因,则说明运动量过大,应及时进行调整。锻炼一段时间后,体重会略有下降,这是因为体内脂肪消耗为身体运动提供能量所造成,锻炼者运动消耗的能量可从日常饮食中得到补充,体重会逐渐稳定下来。如果体重持续减轻并伴有身体不适的感觉,可能是运动量过大或是锻炼者患有某种慢性疾病所致,锻炼者应该减少运动并及时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经常锻炼的人食欲应该是不错的,如果锻炼后出现食欲下降、不思饮食或厌食等情况,多是因为运动量过大,过度疲劳或身体出现某些疾病所造成,应即时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另外,由于体重测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天气,进餐,穿衣等),所以每次测量体重时应尽可能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

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内脏功能也与他人存在一定差异。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体育锻炼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看似问题不大的信号,而此时就应该引起注意。比如有人在运动时出现脸色发白、出冷汗、四肢无力等症状,这可能是因为一下子运动量过大,体内出现暂时性缺氧所致。遇有这种情况应即时作调整并在空气流通的地方进行深呼吸,尽量扩展胸腔,增加血氧供应量,症状如无缓解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如果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量过大或饮食过量,有可能出现胃痉挛或上下腹绞痛的症状,出现这样的情况应及时去医院诊治。有一些锻炼者违反人体生理活动规律,饭后便立即进行剧烈的运动,这是必须禁止的做法。饭后人体胃部食物充盈,如此时进行剧烈运动很容易引起胃部的不适甚或出现更严重的问题。如要进行体育锻炼,正确的方法应在饭后两小时后再进行,并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并掌握好运动的节奏,运动量(因人而异)应是逐渐增加再逐渐降下。此外,锻炼过程中发生的低血糖症多是长时间剧烈运动体内血糖大量消耗所致,多发生于长时间活动的过程中或结束后。一旦出现低血糖症,应平卧并保暖,神志清醒者可即刻补充浓糖水,如有条件可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注射液50~100毫升,增加血糖浓度,一般短时间后即可恢复。若是患者昏迷可用指尖点掐人中、百会、涌泉、合谷等穴,并迅速送医院处理。避免低血糖症最为积极的办法是懂得如何预防低血糖症。没有锻炼基础、平时健康状况不佳时或患病未愈时,或空腹饥饿时都不要参加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如要进行较长时间的锻炼应准备一些含糖的饮料,供途中补充饮用。运动能力的强弱是锻炼效果的客观体现,它的提高与降低客观地反映出个人锻炼的手段和运动负荷的选择是否恰当,也与个人的作息制度和生活规律密切关联,一旦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和生活规律被打乱,身体也会出现器官功能失调,必将导致运动能力下降。所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有规律的作息是提高锻炼效果的重要保障。

身体锻炼必须遵循人体健康发展的规律,才能充分发挥锻炼在促进人体健康发展和增强体质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人体健康发展总的规律是不可改变的,但变化过程的节奏和体质的强弱则是可以控制的。人人都应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维护身体健康,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有效的身体锻炼,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发展,保持身体良好的机能状态,增强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邵华.几种体育教学思想的比较[J].中国学校体育,2000(1)

[2]李明.现代社会与健康教育[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3)

[3]田金华.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J].中国体育科技,2003.(1)

[4]戴敏华.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价值[J].辽宁体育科技,2003,(4)

[5]韩丹.体育就是身体教育[J].体育与科学,2005(5)

[6]季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孙麒麟.体育与健康教程[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8]张李.体育锻炼与人体健康[M].贵州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谈从生活美术的角度组织美术教学 下一篇:小学体育中的篮球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