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携手,创新协同

时间:2022-08-30 04:26:40

校企携手,创新协同

摘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协同创新,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政行校企多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实现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提高高职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协同为目标,对其他高职院校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三元”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3)09-0027-03

校企合作教育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1903年的英国桑德兰特技术学院在工程和船舶及建筑系中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很长一段时间要走出校门去参加实际工作,这一安排就象一块肉夹在两片面包中的“三明治”一样,于是被称作“三明治”教育。由于“三明治”教育能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因此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高等职业教育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与产业部门有着天然、密切的联系,具有明显的校企合作教育的特色;从世界校企合作教育的发展历史看,合作教育也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又以校企合作作为主体与核心的“双元制”模式最具特色,成功推动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所以,以校企合作教育形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能更有效地实现培养目标,并能更进一步促进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我国使用校企合作教育一词始于80年代中期,普遍认为“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及社会共赢的模式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实现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校企合作办学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办好高校教育、促进合作企业活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做为珠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唯一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经过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秉持着“求精求强求特色,做实做优做品牌”的办学思路,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之路的同时,办学活力与整体实力得到了同步提升。目前,学院正积极探索、努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培养一流创新人才,加速建立能够冲击世界一流的新优势和新实力。

一、借“2011计划”东风,促学院发展模式转变

针对“2011计划”的要求,学院择优选择协同对象,努力开展校校、校所、校企(行业)、校地(区域)和国际间的协同创新,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增强高职创新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

学院以正在开展的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和立足点,打造“高栏港政校企深度合作圈”中的成果和合作基础。与省有关科研院所和国家、省市部委办局合作成立的机构,如“广东省社科院珠海分院”、“广东省中小企业培训基地”、“广东省节能降耗基地”、“国家数字化学习中心珠海分中心”、“珠海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等资源,是学院开展“2011计划”的重要的平台。学院现已建立和正在建立的与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联盟,如与珠海国家高新区建立智能电网联盟、拟与方正科技集团建立方正协同创新中心,与珠海港控集团建立的战略合作联盟等,是开展“2011计划”的丰富的载体。学院多年以来进行的高职“双三元”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同近20个行业协会建立合作,其运行机制、合作模式、合作科研(联合科研、技术攻关)、合作成果,正是我院开展“2011计划”工作的有力抓手。

二、对接区域产业发展,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目前,珠海市抢抓央企新一轮战略布局、民企蓄势待发等重大机遇,引进了一批突破当前、决定未来的龙头项目,投资超过百亿元的项目17个。目前,已有26家央企在珠海市投资37个项目,近三年来与央企签约投资额超2000亿元。总投资超过600亿元的中海油深水开发基地,投资100亿元的三一重工港口机械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投资400多亿的中船集团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投资100亿元的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等项目已正式动工或顺利推进。

城职院积极对接地方支柱产业发展趋势,大力推进“政府搭台、校企唱戏”的校企合作模式,于2011年获批实施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院毗邻高栏港区,专业设置与港区的企业用工需求比较吻合。为了充分利用地缘优势,抓住发展机遇,学院与珠海高栏港经济区合作,打造“高栏港政校企深度合作实验圈”,积极探索构建基于政校企深度合作,合力助推人才培养全过程与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职业教育改革的“珠海范式”,有效地破除企业“用工荒”和高校毕生“就业难”的瓶颈,破解政校企合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近年来,城职院与珠海市自动化学会、社会工作协会、进出口商会、旅游协会等19个行业组织建立了合作;与格力、华发、南光、长隆等100多家企业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与企业共同建立了72个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与15个企业冠名班。学院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逐步建立起被社会认可的珠海市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围绕“蓝色珠海,科学崛起”的总要求,进一步深化认识,明确目标,谋划未来,全力破解书记对珠海科学发展提出的“五道题”。李嘉书记曾提到,珠海市要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核心,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中高端竞争。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着力构建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特色海洋经济和生态农业“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学院积极对接珠海产业发展,与高栏港经济区开展政校合作,与格力等高端制造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合作,与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等高端服务企业合作,乘势而上抢抓发展机遇,提升我院服务珠海的能力和水平,为珠海市培育与发展“三高一特”产业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后盾。

三、紧扣产业培养人才,突显高职院校优势

目前,珠海市技能人才总量、结构和整体素质,与打造产业基地、人才高地,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目标要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2011年9至11月,珠海市人社局针对珠海市企业用工需求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至2013年全市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总量达12万人;今年7月的人力资源市场资料显示,中级以上技术工人的用人倍率为2.07,高级工用人倍率为2.0,即是1个高级工有2个好岗位在等待他们,缺乏技工已成为制约珠海市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在“招工难”的困境下,城职院主动走进工业园区,与企业进行人才与专业的对接。2011年5月24、26日,在高栏港经济区组织下,学院与港区企业举行了两场校企合作对接会,多达60余家企业参加,对接交流涵盖了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物流管理、数控技术、游艇装饰设计与工艺、电气自动化、社会工作等专业。对接会受到企业热捧,三一重工、中海油、珠海港控股集团、海泉湾、珠江钢管、江龙游艇等众多企业纷纷与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展开了深层次的校企合作。

学院重视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全面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早在2010年,学院意识到游艇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与位于珠海市平沙镇游艇制造基地的江龙游艇共同开设了全国首个“游艇装饰设计与工艺”专业,建立“江龙游艇”冠名班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并于当年6月正式招生。之后,江龙船舶还为学院“江龙游艇”冠名班的品学兼优学生颁发奖学金。企业设置奖学金,不仅大大地激励了学生,而且还为职业教育树立了典型的校企合作范例。

2012年,学院先后与中国移动、格力电器、丹田集团、珠海长隆、珠海达讯科技等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珠海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将在2013年7月于珠海横琴开业,各项筹备工作正不断推进。该企业重视人才培养,于今年上半年在学院提前招聘68名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市场营销、文秘等专业优秀学生,组成“旅游管理班”,派到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学习,拟培养成为未来珠海长隆的骨干力量。5月30日,学院与珠海港控股集团签署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同时设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为集团的员工培训、项目拓展、人才本土化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集团还将参与学院的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借此契机,学院将在开办港口管理专业的基础上,计划于2013年正式开办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更好地满足珠海港控股集团的用工需求。

四、借助合作加强内涵建设,提升自身竞争实力

学院注重内涵建设,不断加强教学改革力度,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探索,重视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势学科培育,实施教育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进一步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与各大企业深入合作,形成校企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格局,拓展了产学研结合的渠道,推动了改革发展建设的良性循环,提升了自身的整体实力。主要表现为:

一是借助合作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重视教学质量,职业教育各项工作改革不断创新。学院校企合作办公室不断加强与珠海市各区各大企业的联络,为各院系搭建桥梁,有效地引进企业资源,促进校企深层次合作。如,工程与信息学院在教学中,积极配合校企合作工作,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人才需求信息调研、毕业生就业跟踪调研、行业指导委员会调研等探索,通过一系列调研,确定核心课程后确定专业群平台建设。学院重视调研与实践,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竞争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学院师生获得各类殊荣不胜枚举,例如:艺术设计系学生在第四届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门票设计大赛中夺得一等奖;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获第五届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广东赛区(非英语专业)一等奖;数控技术专业学生获国家专利奖;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在建行“e路通”杯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全国赛区获国家专科单项一等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广东省无线电测向锦标比赛中获省级一等奖;文秘专业学生在广东省首届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中获省级一等奖。

二是开创政校企深度合作,拓宽师资来源渠道。学院致力于打造“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2012年1月4日,“政校企合作新机遇与新思路——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首届政校企合作表彰暨签约大会”在学院隆重召开。会上,学院聘请板壳结构分析与应用专家、管理专家、中国工程院机械物运载工程部和工程管理学部刘人怀院士为学院名誉院长,聘请校外专家担任政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成员,聘请校外专家学者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学院通过种种“内培外聘,双向交流”的机制,努力“融入产业办专业、面向市场育人才”,及时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学院还聘请来自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众多顾问和兼职教授、教师,组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与学院教师相互融合,共同指导学生,既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又提高了教师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城职院将继续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以推行“政校企”、“行校企”共建的双三元模式为运行机制,各级推动协同创新,进一步积极主动深入行业、企业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探索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路径,构建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深化产学研结合、创新运行机制,切实使自身人才培养链深度融入产业链。真正把推动行业、企业发展作为学院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使职业教育更好更有效地为我市及我省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为产学研科技转化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孟蕴华.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53-55.

[2]石伟平,齐守泉.后经济时代职教校企合作如何共生共赢[J].职业技术教育,2011,(6):46-49.

[3]何丽娟.高职学院教师实践能力及其提升的校企合作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0.

[4]杨放.关于高校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培养物流人才的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36-38.

[5]刘华强.“双三元”模式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3,(1).

[6]刘华强.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协同创新[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43-45.

上一篇:英、美、加、日四国融合教育概况及其启示 下一篇:营销知识与高职公共英语课整合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