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高繁度·高感度

时间:2022-08-30 04:15:13

高科技·高繁度·高感度

你必须清楚自己的企业属于那一类型产业,并掌握该产业类型的竞争优势。

我们可以把企业分为三类,分别是高科技(high-technology)、高繁度(high-complex)以及高感度(high-touch)。

高科技是指科学知识含量高的企业,台湾过去30年的明星产业,高科技电子业就属于这一类。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高科技产业工作的高阶主管大多有高学历专业知识,具有比较宽广的国际视野。尽管许多人批评台湾的高科技电子业大多是替国际品牌厂商代工,高科技产业的人才素质以及投入研发的费用比例,仍然是高居台湾各产业之首。很显然,高科技产业的进入门槛或竞争优势在于科技研发能力。

高繁度是指知识含量未必太高,但产品或服务从投入到产出的整个流程非常繁琐的企业。传统机械业、小家电制造业或旅游业可以归为此类。以旅行社业务为例,表面上看起来,旅行社的进入门槛并不高,只要有100万元台币就可以开设旅行社。但事实上,如果要把旅行社做好却非常不容易。旅游业务的产业价值链非常混乱,难以标准化,也很难批量生产,看起来是同样的旅游商品,实际的服务内容可能大相径庭,每个客户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台湾会有超过2000家以上的旅行社。网络旅游的出现虽然可能使得旅游业务比较容易批量生产,但旅游产业的“高繁度”本质并不容易克服。虽然高繁度产业多少仍需要一些知识,但这些知识比较偏向于经验而非学术性的知识。高繁度的竞争优势在于企业对生产流程的品质控制,以及员工的实务操作经验。

高感度是指以设计或生活体验为产品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苹果计算机虽然是高科技电子业,但其能够脱颖而出的主因在产品的设计不同凡响,火到不行的ipod就是一例,所以,苹果计算机应该属于高感度企业,高级观光旅馆也属于这一类型。现在有很多台湾企业都在努力朝向设计取胜的方向,华硕、明基等公司都已经投入大量的资源在设计上。高感度的竞争优势在于企业提供的产品能否打动人心,产品制胜的关键不是“科学知识”而是“美感的体验”。

就好像苹果计算机一样,一个企业可以是同时兼属两个甚至三个产业类别,不论企业属于那一类型,都可能成为个中翘楚,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清楚地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类型产业,并掌握该产业类型的竞争优势。这也是为什么跨行业兼并管理容易失败的主因之一。知识的障碍并不是跨行业失败的主因,人的气质、组织文化的“不配套”才是。一个在高感度行业屡有战绩的管理班子,到了高繁度行业,很容易就“呷紧弄破碗”。而一个在高繁度行业的老将,到了高科技行业的环境,可能会倾向于用“土法炼钢”来单次地解决问题。高科技、高繁度、高感度各有各的know-how、组织形态、干部气质。跨业投资、跨业管理者,不可不知。

E-mail:chinacbr@vip.省略

上一篇:摧龙六式:大客户经理的修炼秘笈(连载三) 下一篇:一场浪漫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