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苦荞种植技术

时间:2022-08-30 09:31:11

浅析苦荞种植技术

苦荞是兰坪县高原特色农产品之一,也是旱地经济型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结构变化,苦荞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发展苦荞种植可以增加粮食产量和提高农民收入,特别是对高寒山区农民增收贡献尤为突出。现将苦荞高产栽培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一、经济价值

苦荞不仅仅有很好的营养价值、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苦荞也是很好的饲料作物,养麦籽粒、碎粒、皮壳、秸秆和青贮都可以饲喂畜禽,而广泛用作牲畜饲料的是碎粒、米糠和皮壳。苦荞碎粒是珍贵饲料,用其饲喂家禽可提高产蛋率,也能加快雏鸡的生长速度;饲喂猪能提高肉的品质。苦荞比其他饲料作物生育期短,其青体、干草和青贮均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苦荞皮壳是人们通常使用的枕芯填料,长期使用有清热、明目、安眠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对苦荞营养、药用成分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对苦养食品越来越青睐,苦荞食品在出口创汇中供不应求。

二、栽培技术

1、播种前的准备

(1)整地

苦荞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强,但适宜在有机质丰富,结构良好,养分充足,保水力强,通气性良好,酸度为pH6~7的土壤上生长。荞麦根系弱,子叶大,顶土能力差,适宜的土壤及正确的耕作对苦荞的发芽出苗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苦养整地,应于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深耕。通过深耕增加熟土层,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蓄水保墒和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减轻病、虫对苦养的危害。

(2)品种选择:主要选用分枝多,结籽集中、结籽早、结实率高、抗寒力强、产量高的本地当家品种。

(3)播种

①种子处理。种子处理是苦养栽培中的重要技术措施,有利于提高苦养种子质量、保证全苗壮苗。苦荞种子处理主要有晒种、选种、浸种和拌种几种方法。A.晒种宣选择播种前7~10天的晴朗天气。烙莱砉秭子菠菹抑搬存向阳千熳的龇而或席早卜。存10时至16时连续晒2~3天。B.选种的目的是剔出空粒、秕粒、破粒、草籽和杂质,选用大而饱满一致的种子,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其方法有风选、水选、筛选、机选和粒选等。C.温水浸种也有提高种子发芽力的作用。用35℃温水浸15分钟效果良好。D.播种前用0.1%~0.5%的硼酸溶液或5%-10%的草木灰浸出液浸种,或药剂拌种能获得良好的增产效果。

②播种期。苦养性喜冷凉稍湿润的气候,苗期宜在温暖气候中生长,而开花结实期宜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凉爽天气中进行,生育期间高温干燥天气均不利于荞麦生长发育。由于各地的气候特点和种植制度不同,因此,各地播种期不能要求一致,其原则是:A、在终霜期前后4~5天,即冷尾暖头播种,早霜到来之前收获,B、开花结实期,处于当地阴雨天较多,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0%,以内,温度在18℃~22℃的阶段,有利于养麦的开花结实。养麦的播种方只要有条播,点播和撒播三种。

③合理密植。构成苦荞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株数、株粒数和千粒重。只有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使单位面积株数、株粒数和千粒重协调发展,才能保证理想的产量。合理密植是实现苦养合理群体结构的基础。苦荞留苗密度的适宜范围,应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土壤肥力、品种特点和栽培技术水平来确定。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下,每亩留苗密度以12万株为宜。据有关试验,苦养每亩留苗在6万~12万株密度范围内,增加密度,光合强度逐渐减弱,有效分枝和千粒重下降,但光合物质向籽粒的分配比值增大,单株粒数和粒重增加,进而增加产量,留苗密度每亩超过12 7株时,则由于经济性状变差而使产量大大下降。一般苦养每0.5公斤种子出苗1.5万株左右。因此,苦荞每亩播种量控制在4公斤~7公斤为宜。

四、适时播种:春荞适宜播期为3月15~25日。

五、播种量及方法:每亩播种量4公斤,播种方法有撒播和条播,播后盖上细泥灰,最后进行覆土,覆土不宜过厚。

六、水肥管理:播种时要求每亩用草木灰900kg和磷肥25kg作底肥。苦荞不耐肥,肥力过高会导致倒伏和贪青晚熟。

七、适时收获:苦荞开花期较长籽粒成熟时间极不一致,在同一植株上可以同时看见完全成熟的种子和刚刚开放的花朵。成熟的种子由于风雨的振动易脱落导致苦荞减产。因此,及时和正确的收获是夺取苦荞高产的关键。最适宜的收获时期是当苦荞全株2/3的籽粒成熟即籽粒变为褐、\灰色、呈现本品种固有颜色时,及时收获。

(作者单位:671408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啦井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上一篇:浙江宁海县前童古镇旅游品牌传播策略分析 下一篇:香蕉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