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辅助阴式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8-30 09:08:15

腹腔镜辅助阴式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VH)、次全切除术(LAVSH)、子宫肌瘤剔除术(LATM)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155例择期行子宫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分别采用LAVH 59例、LAVSH 53例、LATM 43例进行比较,平均年龄(42.6±3.2)岁。 结果 LAVH、LAVSH、LATM三组中转开腹率均为0;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三组间有明显差异(P < 0.01);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三组间有明显差异(P

[关键词]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阴式子宫全切除术;阴式子宫肌瘤挖除术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0-0029-03

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我院开展了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LAVH)、次全切除术(LAVSH)、子宫肌瘤剔除术(HATM)等不同术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2年6月我院共收治子宫肌瘤342例,17例宫腔镜不列入比较。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手术155例为观察组,其中腹腔镜辅助下LAVH 59例,LAVSH 53例,镜辅助下LATM 43例,患者年龄为28~56岁,平均(42.6±3.2)岁。子宫切除、次全切除患者年龄、肥胖程度、手术适应证、子宫大小、盆腔粘连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LATM患者肥胖程度、手术适应证、子宫大小、盆腔粘连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子宫肌瘤子宫体8~12孕周,5例术前肌瘤体积大于12孕周,经口服米非司酮3个月后均小于11周。手术指征:单纯子宫肌瘤125例,占80.4%,其中合并卵巢良性肿瘤14例,占8.9%,合并有贫血、糖尿病、高血压等内科疾病12例(14.2%)。术前无尿频、阴道壁脱垂现象。患者术前均作心电图、胸片、血生化、血尿常规、术前均常规宫颈刮片、阴道镜检查以排除宫颈恶性病变。

1.2手术方法

155例具有手术指征[1,2]的子宫肌瘤患者根据其年龄、对保留子宫颈的意愿、决定手术方式。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辅助下LAVH、LAVSH和腹腔镜辅助下LATM。

1.3手术步骤

LATM:全身麻醉成功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腹壁皮肤、阴道常规消毒,铺无菌巾,插尿管。脐孔下缘切开皮肤、筋膜、腹膜1 cm,穿入10 mm Trocar,常规形成气腹,压力为14~15 mm Hg(1 mm Hg=0.133 kPa),探查子宫大小形态、卵巢大小形态、输卵管的形态等,右侧麦氏点部位镜下无血管处切开皮肤,穿入5 mm Trocar,左侧反麦氏点部位镜下无血管处切开皮肤,穿入10 mm Trocar。阴道内置举宫器。合并卵巢良性肿瘤、囊肿及盆腔粘连,均先在镜下行粘连分解、处理附件囊肿。暴露子宫血管,在双侧子宫动静脉处各置金属钛夹1个,有浆膜下大肌瘤(≥5 cm)先在镜下剥除。放掉气腹,钳夹宫颈,根据肌瘤的位置选择阴道穹窿部切口,阴道黏膜下注射稀释后垂体后叶素6 IU。横行切开阴道穹隆部黏膜,锐、钝性分离膀胱宫颈间隙,上推膀胱进入盆腔,打开腹膜反折,锐、钝性分离直肠宫颈间隙,打开腹膜,扩大切口进入腹腔,将子宫体自腹膜返折处慢慢牵出。转入阴内手术。用手触摸子宫,仔细检查瘤体,剔除瘤体,1-0薇乔线缝合子宫壁,1-0薇乔线连续扣锁缝合盆腔腹膜及阴道黏膜,去除金属钛夹,1-0薇乔线缝缝扎。手术结束前再次充气,在腹腔镜下检查盆腔创面、子宫创面有无出血,冲洗。切除物常规送冰冻快速病理。年龄

LAVSH依据[3]改进:开始步骤同上,Ligature凝固切断子宫圆韧带、输卵管峡部、卵巢固有韧带,打开阔韧带前后叶,打开膀胱腹膜返折,稍向下下推膀胱,暴露子宫血管,在双侧子宫动静脉处各置金属钛夹1个,放掉气腹,再经阴道进行子宫次全切术。手术结束前再次充气,在腹腔镜下检查盆腔创面,冲洗,检查有无出血。切除物常规送冰冻快速病理。视手术粘连、难易程度决定何时转入阴道手术,但至少必须有镜下处理完附件。

LAVH[4]:方法基本同上,放掉气腹后,环形阴道黏膜下注射稀释后垂体后叶素6 IU。环形切开宫颈阴道黏膜,锐、钝性分离膀胱宫颈间隙,上推膀胱进入盆腔,打开腹膜返折,锐、钝性分离直肠宫颈间隙,打开腹膜,分次钳夹切断两侧膀胱脚、宫骶韧带、主韧带,薇乔线贯穿缝扎1道。勾钳勾出左右两侧子宫动静脉,钳夹切断、薇乔线贯穿缝扎1道。直接取出子宫。检查各残端无出血,1-0薇乔线连续扣锁缝合盆腔腹膜及阴道黏膜,余同上。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软件统计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应用方差分析,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χ2 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种手术方式术后情况比较

155例均采用全身麻醉,手术全部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中转剖腹率为0。术后随访1~12个月,全切组性生活7人不满意,次全切组和肌瘤剔除组均满意。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三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 < 0.01);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 < 0.05)。见表1。

2.2 手术并发症及处理

次全组并发症4例,发生率为7.55%。腹膜下气肿1例,未经特殊处理自愈。2例宫颈残端少量出血用碘仿纱条填塞止血。下腹部皮下瘀血1例,面积为5 cm×7 cm,未作特殊处理,1个月后自行消退。本组未发生术时膀胱、输尿管、肠管、大血管等损伤。全切组59例,并发症11例,发生率为18.64%。其中宫颈残端出血5例, 3例出血量约100 mL,经阴道再次缝合止血,2例少量出血用碘仿纱条填塞止血。泌尿道损伤患者1例,左下肢血栓性静脉炎1例,经内科溶栓治疗5 d缓解;腹膜下气肿4例,未经特殊处理自愈。肌瘤切除组腹膜下气肿1例,发生率为2.32%,未经特殊处理自愈。三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三组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良性病变,5例子宫内膜呈囊腺型增生过长,2例为肌瘤红色变性,1例为子宫腺肌瘤。

3 讨论

文献报道腹腔镜中转剖腹率国内为1.76%,国外0.33%[5]。造成中转剖腹的主要原因是子宫体积过大操作受限,盆腔严重粘连解剖结构不清,大出血止血困难,手术副损伤难以镜下修复等;本组中转剖腹率为0,低于文献报道。本组资料对比发现剔除组手术时间最短,为(58.8±11.2)min[(55~98)min]、出血量最少,为(62.5±21.4)mL [(20~180)mL]、住院天数最短,为(5.2±1.1)d[(5~8)d]、排气时间最短,为(1.3±0.6)d[(1~3)d] 。次全组、挖除组在解剖上最大限度保持了阴道和盆底结构的完整性,性生活满意度高,三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腹腔镜辅助的优势:经腹腔镜处理子宫圆韧带、输卵管峡部、卵巢固有韧带、子宫动静脉后,子宫体处于松弛、缺血、柔软状态,更易将宫体自阴道前穹隆切口处牵出,减少了阴式手术的难度。手术结束前行腹腔镜检查,了解盆腔内出血、损伤情况,从而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LASVH手术指征是: ①术前宫体≤12孕周;②既往无下腹部手术史,子宫有一定活动度;③合并有良性卵巢肿瘤;④阴道弹性良好。LATM手术指征是[3]:①B超示多发性小肌壁间瘤,最大直径≤4 cm;②单个大浆膜下、合并多发性小肌壁间瘤;③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本资料显示,多发性小肌壁间瘤,直径可在5~8 cm,亦适应于合并有良性卵巢肿瘤者。

有报道[6]经超声介导的38例LM术中,B超发现7枚残留肌瘤核,1年后1例残留或复发,复发率2.63%;单纯LM 31例,1年后5例残留或复发,复发率16.3%。B超介导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肌瘤核的存留,大大降低术后子宫肌瘤的复发率。

LASVH、LATM术式符合腹腔镜和阴式手术的特点,但扩大了阴式子宫切除的指征,发挥了阴式手术的特长。10例合并卵巢肿瘤,均在镜下行黏连分解及肿瘤剥除术后再转阴式手术,从而避免了阴式手术的盲目操作所引起的损伤,使阴式手术更安全可靠。但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并不能完全替代经腹手术,笔者认为有下列情况,应开腹手术为宜: ①阴道狭窄,不能操作;②盆腔严重黏连;③子宫太大或子宫、附件包块疑为恶性时。

文献报道,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膀胱和输尿管损伤率为1.1%~4.6%[7],术中并发症12.14%[5]。次全切组、剔除组未发生膀胱和输尿管损伤,全切组1例膀胱损伤。在阴道辅助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膀胱、输尿管损伤,但是由于较多采用单极或双极电凝,输尿管电热损伤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其症状可发生在术后10~14 d,易延误诊断。我们采用钛夹子宫动静脉,腹腔外徒手处理子宫动脉,可以避免输尿管热损伤。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与热损伤的程度有关系,出现的时间不固定。它可以在半个月以后慢慢出现由烫伤愈合以后引起的输尿管狭窄,临床表现为慢性腰痛。B超发现肾盂轻度积水,可能就是手术中的热损伤。如果术后出现持续加重的腹痛和腰痛一定要重视,可能有泌尿系统和肠管的损伤。LAVH的并发症发生率是18.6%,LASVH的并发症发生率7.6%,LATM组并发症发生率2.3%,LASVH、LATM减少了输尿管、膀胱和肠管损伤的可能性,降低了手术并发症。

本资料显示,LASVH、LATM性生活满意度高,无1例发生宫颈癌,从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来看,在可以保留宫颈的情况下,LASVH、LATM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2-8]。我们认为:术后可定期检查宫颈,及时治疗炎性病变及其他疾病,使残端癌变率下降至最低。是否保留宫颈,告知利弊,结合宫颈细胞学、阴道镜决定。

腹腔镜手术方式的选择与比较 腹腔镜下治疗子宫肌瘤主要有LM、TLH、CISH、LAVH、LAVSH和LATM。TLH,因严重的并发症我院前两年只做10例,现已不应用;CISH因开腹手术筋膜内切除较多,产生了一些不良并发症如宫颈腺体潴留、旋切不理想、宫颈内异症,盆腔内异症等已近乎废弃;全子宫切除能彻底去除病灶,但切除了性激素作用的靶器官;LASVH较LAVH相对简单,但所留宫颈有“残端癌”之忧,且仍破坏了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的完整性;LM主要针对患者有生育要求的年轻患者,或年龄小于40岁、要求保留子宫者,保留了月经和生育功能,使患者免于腹部大切口达到“微创”,但术后复发率高,应用有局限性,技术要求及手术花费高,且腹腔镜下切除子宫肌瘤的并发症是腹腔出血、有复发或恶变的可能。文献报道LM术后复发率为4%~40%,一般为30%.复发时间多在2~4年,与患者的年龄和随访的时间有关,平均术后2.4年复发,可能与手术时遗漏小肌瘤有关;子宫肌瘤属单细胞起源,复发也可能是新生的,结扎双侧子宫动脉[9]及在直视下触摸子宫肌壁,可避免肌瘤的复发[1]。在开腹、悬吊法腹腔镜、LATM中,可通过操作孔用手指触摸分辨肌瘤的位置,减少小肌瘤的遗漏,通过多方面的努力,LATM有可能成为保留子宫、保护内分泌功能的首选术式。

LASVH、LATM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但仅适合于无宫颈病理改变的良性子宫病变患者,严格地掌握手术适应证可以进一步提高手术质量。术后随访工作仍然重要。LATM有可能成为保留子宫、保护内分泌功能的首选术式。

[参考文献]

[1] 刘新民. 妇产科手术学[M].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5-227.

[2] 胡辉权,章庆华,方玲辉.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肌瘤挖除术127例临床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研究,2006,17(5):390-391.

[3] 高小荣.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次全切术46例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2007,37(2):179-180.

[4] 杨学荣.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临床效果分析[J]. 西部医学,2012,24(3):578.

[5] 王燕杰,张宁.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相关因素[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373-375.

[6] 谭毅,林铁成,江珍云,等. B超介导下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38例[J]. 淮南医药,2012,28(2):123.

[7] 姚书忠. 妇科腹腔镜(二)[J]. 实用医学杂志,2000,16(11):893-894.

[8] 刘禄斌.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辅助子宫肌瘤挖除术对患者生育功能的影响[J]. 重庆医学,2012,41(15):1517-1519.

(收稿日期:2013-01-14)

上一篇:莱菔硫烷对TNF—α诱导bEnd.3鼠脑血管内皮细胞... 下一篇:年轻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