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法对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的完善作用

时间:2022-08-30 07:48:24

交际法对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的完善作用

[摘要]交际教学是外语教学有效的方法,提倡使用交际法教学。如何把交际语言教学法与在中国环境中作为英语教学的实践相结合,摸索出一套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高专大班英语教学的交际法实践教学模式,使教学质量得以保证,是一个富有挑战性而又意义深远的课题。本课题证明交际法实践教学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对传统教学具有完善作用。

[关键词]交际语言教学理论 交际法实践教学手段 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 完善作用 具体运用

一、引言:

交际语言教学法20世纪70年代初在英国出现的,流行于欧洲,后风行世界,对我国外语教学产生广泛的影响。有人认为,交际教学是外语教学有效的方法,使学习者能够真正掌握外语进行交际,提倡使用交际法教学。交际法只提供了一种模式,没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何把交际语言教学法与在中国环境中作为英语教学的实践相结合,找到符合高职高专的交际教学模式,是富有挑战性而又意义深远的课题,需长期尝试与探索。

二、交际语言教学法理论:

交际语言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语言交际理论,由多个语言教学理论构成。倡导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交际法进行阐释,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外语教学应使学习者获得在实际生活中恰当有效使用外语的能力。由于使用是学语言的最佳方式,就必须创造在课堂上使用语言的环境,这种环境就是解决问题的任务或活动。基本同意以下观点:学习者应有尽可能多的机会为真正有意义的目的而使用语言,以求创造性应用;教师要考虑语言结构、考虑交际用途;课堂活动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充当旁观者、课堂管理者、语言指导者、参与者或顾问,甚至需要担任所有这些角色。总之,交际语言教学强调创造性的、与学生兴趣有关的各项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以培养更独立的交际能力强的学习者。

三、交际法实践教学手段对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的完善作用

(一)高职高专大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对于高职高专,大班教学不可避免。存在着许多问题,表现在:一、课堂管理难度大。二、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不高。三、教师难以对学生做出准确性的评价。教学中不可避免还存在非交际、纯分析、注入式而缺乏活力和美感的机械、枯燥的传统课堂教学法。

(二)交际法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本课题以学生为中心,设计适应高职高专大班英语教学的交际法实践教学模式有关的教学策略。包括:小组讨论法,大班教学小班化,提高学生参与度; 将自由讨论应用于写作中;授课形式改革成上课学生提问、老师答疑的形式;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如开展演讲比赛、邀请外教授课、自编剧表演活动来训练。

研究方法、步骤:采用实验研究法,挑选2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法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对照组以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一学期后,对两组学生听、说、读、写语言机能进行2-3次的测试,对考试成绩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结果,采用统计法进行统计录入分析。

(三)列举两种有效的交际法实践教学手段

1.自编剧表演活动

教学中,让学生将某些课文或课外阅读材料或著名的戏剧名作进行加工整理、改编,或完全由学生自己创作成的小品或微型短剧,我们将其称为“自编剧”。编成的剧由学生自导,并在课上或课外英语活动或校园文艺会演时进行表演。这个自编、自导、自演的过程就叫自编剧表演活动。表演时间从三五分钟到半个小时不等。课堂上表演越短小精悍越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

1)原则

选材可选课文为基础的材料或与现实生活相关材料,鼓励从日常生活中挖掘新事物,捕捉新现象作为题材。紧密贴近生活经历和实际或需求,使学生有话可说,积极参与。侧重中外文化的差异比较,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鼓励编剧时群策群力,有错的地方同伴纠错。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充当活动组织者、课堂管理者和顾问,必要时提供适当的指导。

2)方法、步骤

分组,也可随意组合,每组对所给文字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对内容与角色达到充分了解。确定各自角色后,开始编写剧本,自由发挥,实行组长负责制。一、二周时间准备,编排形式力求新颖、贴近人物的性格特点,自行排练。?表演结束,全班同学参与讨论,评价各组表演,评出最佳表演组、最佳男女演员。每次有这样的活动,学生都非常兴奋、积极性很高、充满热情,次次表演都非常成功。有的旧题目新内容,充分展现创作才华。他们的表情、语调、热情都很到位,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绝。平时“不起眼”的同学也总能让人刮目相看。大家这一次演完了又在盼望下一次的到来。自编剧表演不仅能满足他们的创作欲,更能满足他的表现欲,也能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3)作用

自编剧表演使学生具有自主性,增添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了语言环境,提供英语实践氛围,寓美育于英语教学之中,使个人意识与团体协作精神得到和谐的发展。

4)结论

实践证明,自编剧表演作为一种交际教学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很有效。利用自编剧表演活动来训练、培养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获得英语交际能力。

2.把写作引入口语课堂,以促进口语能力的提高。

输入、交际和输出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是研究者经常探讨的问题。本课题研究将写作应用于自由讨论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笔者结合具体英语口语课堂教学,对此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对比。

1)对象和时间:

随机用两个口语兴趣班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AA(对照组,61人)和BB(实验组,61人)。英语水平大体相当。时间为一个学期共18周,一周4学时。

2)教科书和操作:

a.教科书:主要采用徐小贞主编的《前景实用英语――视听说教程2》

b.操作:课堂活动主要组织形式:听:听录音、听教师说、听同伴说。说:课前轮流值日报告;复述;看图说话;讨论;辩论;演讲;即兴表演;角色扮演;游戏等。读:读课文、读自己的写作。方式有朗读、默读、一个读大家听、“接力”读、集体读等。写:只对实验组有要求。分为课上写作(主要是note-taking),和课下写作(journal writing)。具体做法是: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在必要时,快速写下讨论要用到的关键词和短语,列出发言提纲,记下自己不熟悉或完全陌生的词、短语、成语等。课下,实验组每人有一个日志本,要求学生坚持写日志(journal),每周至少写1―2篇,长短、,体裁、题材、内容不限。教师定期批阅,并给出鼓励、短评、解惑等反馈信息,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多写而不是纠错。实验前后各进行了一次口试。参照《大学英语口语考试》中的口试形式、内容及评分标准。实验前口试用了样题,而实验后口试题目则由主考按样题的出题原则另出。实验前及实验后两次的分数均由相同的两主考教师分别给出。先按“语言准确性和范围,语言的长短及连贯性,语言灵活性及适切性”三个方面给出小分,然后给出每个受试者的综合分数,再按两位主考教师给的平均分作为最终的成绩。用摄像机录下受试者前后两次口试的全过程,便于事后的详细观察和深入分析,并附以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的意见和看法。

表1:前测成绩

从前测成绩分析,两个班的成绩并没有显著性的区别,但高分的同学较少,不及格的人数偏多,分数主要集中在60、70分段,成绩整体偏低。

表2:后测成绩

表3:实验班和对照班前后测的优生率、及格率

从表3的数据表明,实验班的优生率提高了11.48%,及格率提高了4.92%,效果比较明显。而对照班的优生率只提高了3.27%,及格率反而下降了1.64%。虽然在成绩上,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前测平均数差异不显著(Z=-0.16,P>0.05),但是,后测平均数差异较显著(Z=2.86,P

表4:实验班和对照班前、后测成绩平均分比较(X±S)

3)问卷调查

对实验组进行问卷调查,1个学生表示写作对口语能力没用,只有多说才是提高口语的唯一正道。2个学生认为写作对口语的提高的确有用,但作用不大。而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写作有助于口语的大幅提高。

4)结论

实践证明,口语教学与写作相结合有利于对内化了的知识进行重构。把写作引入口语课堂,作为一种综合际教学手段,对提高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教学质量是很有效的。

综上所述,本课题研究结论:采取交际法实践教学手段,对提高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质量很有效,对传统英语课堂教学具有完善作用。本课题实验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希望对此研究有兴趣的同行继续探索。

福建教育厅社科A类课题 课题编号: JA10352S

[参考文献]

[1]Canale, M.,and M.Swain. 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 Applied Linguistics1(1),1980:1-47.

[2]Littlewood, 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

[3]Penny Ur.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ntice and Theor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276

[4]Krashen. S.D.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85.

[5]Swain.M. 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 In cook G. & Seidlhofer. B. (eds.) Principles &.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6]何家宁.谈交际外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J].山东外语教学,1999(3).

[7]庞继贤,吴薇薇.英语课堂小组活动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6:424-429.

[8]秦艳萍.《新编大学英语》与课文剧表演[J].教材与教学论坛,2000.

(作者单位: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泉州)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摭谈 下一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三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