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时间:2022-08-30 04:17:09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24例PICC置管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24例PICC置管患者发生并发症, 分别为:穿刺部位出血6例, 机械性静脉炎6例, 导管堵塞4例, 导管脱出3例, 感染3例, 血液反流2例。分析以上并发症出现的原因, 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后, 19例导管成功留置, 5例拔除。结论 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技术, 掌握正确的导管维护方法, 预防并及时发现、准确判断和正确处理出现的故障, 可避免或减少PICC并发症的发生, 延长置管时间。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原因;护理

即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是为了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 将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 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 由于大静脉的血流速度很快, 迅速冲稀化疗药物, 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因此能够有效保护上肢静脉, 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减轻患者的疼痛, 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1]。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 创伤小, 维护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PICC置管在给患者带来方便的同时, 也存在一些并发症, 为了保证导管的正常使用, 发挥置管的最大效应, 现将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对策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8月本科296例进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男179例, 女117例, 年龄30~75岁, 其中贵要静脉穿刺161例, 正中静脉穿刺104例, 头静脉穿刺31例, 置管长度41~54 cm, 留置时间72~250 d, 平均166 d。

1. 2 材料 PICC导管材料均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4Fr三向瓣膜式导管。

1. 3 穿刺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按照PICC操作原则, 用皮尺测量患者臂围的长度, 测量自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然后向下至第三肋间的距离, 常规消毒, 铺洞巾, 扎止血带, 按说明进行PICC导管静脉穿刺, 根据患者的情况保留导管长度, 穿刺完成后照射X射线, 如果导管位于第三肋间(上腔静脉上端)即视为置管成功。

2 结果

24例PICC置管患者发生并发症, 分别为:穿刺部位出血6例, 机械性静脉炎6例, 导管堵塞4例, 导管脱出3例, 感染3例, 血液反流2例。分析以上并发症出现的原因, 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后, 19例导管成功留置, 5例拔除。

3 PICC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

3. 1 穿刺点出血

3. 1. 1 原因 穿刺点出血、渗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多发生在穿刺后的24~72 h内, 常见原因有:①护士穿刺技术不熟练, 不能做到一针见血。②穿刺针较粗, 刺破皮肤和血管, 未能及时愈合。③患者血小板低下;肝功能不全;出凝血时间延长;肝癌及白血病易出血。④穿刺时针头直接进入血管而未在皮下潜行0.5 cm。⑤患者肘部活动过度导致穿刺局部出血。

3. 1. 2 预防及护理 ①加强护士PICC置管技术的培训, 选择穿刺水平较高且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此项操作, 以提高置管成功率, 减少局部出血。②穿刺点应尽量避开肘窝, 应在肘关节下1~2 cm为宜, 导管置入后, 应立即用纱布在局部按压止血。③穿刺前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 如凝血功能异常, 暂不考虑置管。④穿刺时在皮下潜行0.5 cm后, 缓缓穿刺血管, 由于皮下组织具有收缩的功能, 可有效防止进针处渗血。⑤对患者进行PICC置管日常护理的宣教, 建议24 h适当限制臂部的活动, 并且活动幅度不宜过大。

3. 2 机械性静脉炎

3. 2. 1 原因 机械性静脉炎通常发生在穿刺后的3~5 d。常见原因有:①穿刺时送管速度过快, 损伤静脉瓣。②多数患者对PICC置管过程陌生, 容易发生焦虑、抗拒等反应。③穿刺部位的选择不当也易造成机械性静脉炎。④置管肢体初期活动过频, 导致肌肉挤压血管引起机械性静脉炎。

3. 2. 2 预防及护理 ①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尽量选择硅胶材质、且型号小的4Fr导管穿刺。②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置管过程中与患者保持良好的交流, 使患者放松, 避免紧张情绪。③置管最好选择右侧手臂, 因右侧上肢置管行程短于左侧;血管首选贵要静脉, 因其壁径粗且直, 静脉瓣较少, 次选正中静脉, 最后选择头静脉。④置管前用肝素钠和地塞米松混合液浸泡PICC管6~8 min, 置管后24 h更换无菌贴膜,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都可有效地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⑤当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后, 应抬高患者的穿刺部位, 外涂喜疗妥软膏3次/d加50%硫酸镁湿热敷2次/d, 如症状不改善应拔管, 症状消失后应另选静脉穿刺[2]。

3. 3 导管堵塞

3. 3. 1 原因 PICC置管后, 导管堵塞是主要的并发症之一, 常见的原因有:①未采用脉冲式正压封管, 导致封管时导管头端有回血而发生堵管。②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也易使导管堵塞。③输入高浓度和脂溶性的液体, 部分药物沉淀在PICC管壁上, 容易引起导管管腔部位堵塞;有配伍禁忌的药物混合使用易发生微粒, 造成暂时堵管。④带管出院患者未及时返院维护。

3. 3. 2 预防及护理 ①规范冲、封管。冲、封管遵循SASH原则:S-生理盐水;A-药物注射;S-生理盐水;H-肝素盐水(若禁用肝素者, 则实施SAS原则), 根据药液选择适当的溶液脉冲式冲洗导管;输注脂肪乳 、输血等黏稠液体后, 用生理盐水10~20 ml脉冲正压冲管后, 再输其他液体;封管时使用10~100 U/ml肝素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 封管液量应2倍于导管+附加装置容积 [3]。②对于长期留置PICC管的老年患者, 或者血液黏稠高的患者, 可使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 U, 每日皮下注射1次。③输注脂肪乳、血液等黏稠液体后, 用不少于20 ml生理盐水脉冲正压冲管后, 再输其他液体。若使用大静脉营养袋应每4小时冲管1次。④出院带管患者应2~3 d返院冲管1次, 7 d更换肝素帽1次。⑤若出现导管堵塞, 切勿用力推注或冲管, 首先, 应去除肝素帽, 接一肝素盐水预冲的三通, 先用20 ml空注射器用力回抽5~10 ml, 使管腔成负压, 然后关闭此通道, 将盛有125 U/ml的肝素钠盐水5 ml的注射器迅速开通, 借助负压作用, 使肝素液进入, 20~30 ml后回抽, 如此反复, 若还不通畅, 可使用5000 U/ml的尿激酶, 仍不通者考虑拔管, 千万不能用力向管腔内强行推入溶栓药, 以防血栓脱落后形成血管栓塞。

3. 4 导管脱出

3. 4. 1 原因 由于固定不当, 患者肢体活动过度导致导管脱出。

3. 4. 2 预防及护理 ①导管置入后要妥善固定, 部分留在体外的导管应是固定成“S”形或弧形。②换药时应严格观察并记录导管的刻度, 自下向上小心拆除原有的贴膜, 避免牵拉导管, 禁止将脱出部分的导管重新插入, 以防止局部皮肤表面细菌侵入血管。另外, 使用思乐扣将导管外露部分夹住, 然后固定在皮肤也能很好的防止导管脱出。

3. 5 感染

3. 5. 1 原因 操作及维护导管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导管留置时间长, 皮肤细菌沿导管侵入血流致使导管发生相关感染。

3. 5. 2 预防及护理 ①严格无菌操作。换药时先用酒精清洗穿刺点周围皮肤(避开穿刺点和导管, 清洗干净为原则);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螺旋(顺-逆-顺)消毒3遍, 并在穿刺点作稍许停留。范围为上下直径20 cm, 左右至臂缘, 最后从穿刺点消毒到正压接头之间的导管(按上面-下面-上面方式共消毒三遍)。②敷料有潮湿或者明显污染时随时更换, 换药时用碘伏消毒, 除了能使穿刺点保持无菌外, 碘伏还可在穿刺点的局部形成一层深棕色的薄痂, 防止细菌潜入导管旁窦道进入血液[4]。③对置管出院患者讲解其维护的重要性, 督促定期来院进行维护。每周冲、封管各1次, 换药1次, 更换正压接头1次。④对怀疑有感染的患者, 抽血进行血培养, 并在必要时拔除PICC置管, 在无菌条件下留取导管尖端约5 cm做细菌培养。⑤拔除导管时用无菌注射器连接导管, 边抽吸边拔, 以防导管末端附着的血栓脱落形成栓塞。拔管按压穿刺点5 min后消毒皮肤, 并用无菌敷料覆盖[5]。

4 小结

PICC具有操作简单、使用安全、维护简单、留置时间长, 可有效地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并发症的发生与导管护理有很大关系, 因此要规范化的导管维护方法, 全面评估患者因素, 选择合适的静脉, 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 可有效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穆莉. 浅谈PICC置管的禁忌证并发症及术后护理.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1(6):78-79.

[2] 李彩云, 柴长梅, 曹庆荣.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临床护理杂志, 2011,10(5):120-121.

[3] 阳国英, 江龙丽, 孙梦琴.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研究进展.当代护士(中旬刊) , 2014(7):7-10.

[4] 曹晓花. 22例PICC置换并发感染原因探讨及护理对策.中外健康文摘, 2011(36):50-52.

[5] 赵文.预防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天津护理, 2010, 8(5):296-297.

[收稿日期:2014-09-17]

上一篇:MECT治疗后持续常规流量吸氧对改善治疗所致记... 下一篇:胃癌患者护理干预对胃镜检查不良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