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路5号公变低压线损的分析管理

时间:2022-08-30 02:44:02

青年路5号公变低压线损的分析管理

摘要:本文针对章贡区青年路中段的5号公变台区线损超标,影响低压配电网的经济运行,造成经济指标考核,使“客户中心”经济效益受损,影响用户的电能质量,降低供电可靠性,损坏了供电企业的品牌形象。为了提高供电企业优质服务质量,追求“一强三优” 的国家电网奋斗目标,解决线损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经数据分析、实地查勘结果表明:该台区供电量小,供电覆盖范围广而散,线损管理不够严谨,造成线损指标超标。通过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得出合理的结论,进而采取正确的整改方案,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降低线损,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关键词:线损;整改;管理;分析;

1、台区线损现状及概况

1.1二00七年1-9月份,青年路中段的5号公变台区线损出现大幅波动,月线损率在16上下波动,最高达34.96,大大超过了该台区线损率为8的考核指标。5号公变台区地处章贡区青年路中段,属商业繁华街区,有居民用户104户、其中商业用户15户,月平均电量为14768KWh,该台区无动力用户。出现线损偏高情况,引起公司领导高度重视,严格要求对5号公变台区线损进行调查分析。为了提高电能质量,降低线损,减小线损率,查明线损原因,改善青年路5号公变台区线损,从实际出发,结合客观实际,对该台线进行分析。

1.2采集台区线损数据,创建比对图表:

青年路5号公变台区2007年1-9月线损表

2、现场查勘

2.1该台区变压器容量为315KVA,TA变比为500/5,用户为104户。全属照明用电,以阻性和感性负荷为主,其中阻性负荷比重占据绝对多数。

2.2该台区主输电线通过电缆,经变压器低压侧引出,通过开关柜,分成两支主电源电缆,其分别经电源分线箱引向用户计量表计,其中一支主电源电缆引入电源分线箱后,改为架空线,跨度近600米,途经10节电杆“T”接,后经电缆引入用户。另一支主电源电缆经电源分线箱分成三条支电缆,支电缆经分线箱再分成若干分支电缆,分别引入各用电户,其中有少许散户经接户线接入,且有多处分支驳口。

2.3经反复核查线路,未发现台区漏计用户、计量交叉跨越台区及窃电现象。

3、分析思路

3.1低压台区线损是由于电力在传输过程中,导线具有电阻和电抗,因此电流在线路中流动时将会产生有功和无功电能损耗。线路损失电量一般可分为:可变损失部分、固定损失部分、不明损失部分。其中,可变损失部分是指流过导线的电流,在流动过程中会产生一部分热能散发于空气中,形成功率损耗,且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电流越大,损耗也越大;而固定损失部分不随负荷电流的变化而变化,只要设备接上电源,就要消耗电能,它与电压成正比,在实际运行中,电压一般变化不大,为了方便计算,这个损失作为一个固定值;对于不明损失部分是指理论计算损失电量与实际损失电量的差值,它包括漏电及窃电损失电量。于是,线损就这样产生了。

3.2低压台区线损计算公式:

线损电量=供电量-售电量

线损率()=(供电量-售电量)/供电量×100

3.3其次,构成线损的原由可归结为二大类:

3.3.1主观因素:①实际抄表时间与综测总表的数据采集时间出现偏差。

②台区有遗漏计量用户,少计电量;在营销过程中漏抄、错抄、估抄、漏计、错算、倍率搞错。

③有违章用电或窃电情况。

3.3.2客观因素:①配电线路长,线径配置不合理,线路老化、绝缘层破坏。

②电能计量装置误差。

③供电半径大,线路分支多。

4、线损分析

4.1结合实际,从主观因素到客观因素,通过排除法进行分析论证。

4.1.1依据青年路5号公变1-9月份线损数据图表显示,1-6月线损率的波动幅度在16%上下,足以证明造成线损率偏高的原因并非主观因素中①所述,若是原由①引起,其线损率振幅波动较大,不会如“电量比对图表”所示波形,曲线弧度相对均恒。而七、八月份线损率出现异常增幅,很明显,是因为季节性用电,电量大幅增加,导致线损率随之增高。这一点可以从图中供、售电量同期对比中看出。九月份线损率异常乃集抄系统故障、导致数据断档。

4.2勘查分析

4.2.1经现场勘查,并未发现窃电迹象及线路漏接用户现象,从而可以排除5号公变台区线损增高的原因是由主观因素②、③所述情况造成。从而推断青年路 5号公变台区线损率偏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客观因素造成。因为现场诸多客观因素对线损构成影响,导致线损率超标 。原因一;该台线低压配电线路布局不合理、分支多,供电半径偏大,达到600米;一般来说低压线路供电半径≤500m,否则易造成线路损耗增加,导致线损提高。其二;该户变压器容量为315KVA,、平均月总供电量仅为18536KWH,足以反映出变压器轻载、大马拉小车现象。通过换算,其实际用电负荷所消耗功率为103KW(P=18536KW÷30d÷6h),而变压器在经济运行情况下其有功出力为284KW(315*0.9),负荷消耗功率不足变压器正常运行时输出功率的40%,属轻载运行。将导致变压器利用效率低,出力不理想,有功损耗增加,线损增大。其三;变压器关口总表所匹配的TA为500/5,明显不符合实际负荷需求(实际负荷电流:I=P/3UIcosθ=156A);根据电流互感器的配置规定,电路中的一次运行负荷电流,应保证在正常运行中的实际负荷电流,达到额定值的60%左右,至少应不少于30%;若电流过小、电流互感器精度降低,容易造成计量误差,导致线损率偏高。

5、整改方案

5.1改变管理模式,以用户需求侧管理为导向,遵循以实际负荷量的大小来匹配TA,应配置电流互感器( TA: 200/5、0.5S级)以减少计量误差,降低线损率。

5.2把架空线、接户线改造为电缆线,减少接口,降低线损率。

5.3搞好输变配电设备维护管理,合理安排设备检修,提高检修质量。

5.4做好负荷预测和监控,提高功率因素。

5.5依靠科技进步,推广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降低电能损耗。

5.6加强员工线损绩效考核力度,提高员工积极性,增强责任感。

6、管理措施

6.1台区线损管理: 加强低压线损管理、达到线损分级考核、降低低压线损率,实施低压台区线损承包管理。6.1.1抄表管理

6.1.1.1建立线路和配电台区所对应的用户管理台帐,并纳入计算机管理。列出线路、台区抄表顺序表,每月按照抄表顺序表进行抄表。6.1.1.2为保证抄表的同期率,在抄录线路考核表及配电变压器考核表的同时,完成线路和配电台区所带用户售电量的抄录,每个台区应在一天内抄录完毕。6.1.1.3每月抄表到位率必须完成100%,坚决抵制估抄、漏抄、错抄。6.2考核依据配电台区损耗:以配电变压器考核表电量和该变压器所接低压用户计费表电量做为线损计算和考核的依据。6.3指标考核6.3.1以各配电台区的理论线损值并考虑适当的管理损失作出计算值,按计算值分解到各台线班组,台线班组将线损责任分别承包到班组每个人,同时对每位责任人施行绩效考核。6.3.2“客户服务中心”由专人汇总配台区线损完成情况,并由 线损专职作出线损分析,核实无误后及时上报。“客户服务中心” 根据台区线损完成情况考核到台线班组责任人。6.3.3对完成线损指标的按照考核办法给予奖励;对于未完成指标的,给予处罚。6.4监督与检查6.4.1建立奖罚分明的线损考核制度,线损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建立考核记录台帐。建立每月线损分析会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制定降损措施。6.4.2设立内部稽查员,对抄表质量、表计管理、用电检查进行监督与检查。对、工作不负责任者,造成线损增高,按照线损考核办法进行处罚。6.4.3积极开展用电普查活动,检查内容包括:装配表质量、各种违章用电、计量装置完好情况等主要内容。

6.4.4加强窃电、漏电的稽查工作,依法进行反窃电检查,及时追补窃电、漏电电量,维护企业合法利益。

7、电能计量管理

7.1计量班依照DL448--2000电力行业标准《电能计量装置管理规程》、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和电力行业协会的有关规程和规定,定期进行检验和调换,并应达到以下标准:7.1.1低压电能表调前合格率达98%、调后合格率达100%。7.1.2低压电能表轮换率应达到100%。7.2电能计量装置应正确可靠,各负荷点的误差必须在规定的允许范围之内。各条线路表计误差从出口至用户端应尽量使误差一致。7.3电能计量装置按有关规程规定进行定期校验和轮换,其接线应正确可靠,各元件误差必须在允许范围内。7.4电能计量装置应接受上级的监督指导,对计量标准器具按规定定期送检。7.5凡新装或增装的电能计量装置应按照新颁布的计量规定由线损专职参加设计审查和验收。7.6对发现的电能计量装置故障,按分公司故障表计处理流程办理。

8、总结

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开拓发展、用电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低压线损这一困扰供电企业的难题,必须被破解。对青年路5号公变台区的线损分析是一种全新的思路,通过数据采集、建立对照表、结合现场查勘和理论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施行改造。加强管理,责任落实到人,考核指标到人,奖罚分明,提高工作热情及工作积极性,使线损降到正常指标。提高了供电可靠性,改善了用户的用电需求,增加了供电企业经济效益。我坚信有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合理的分析方法、得力的措施、敢于创新的思维,低压台区线损的治理一定会迈上一个新台阶,建设“一强三优”的国家电网企业也一定会成功。

参考文献:

[1]《电力安全技术》[J].2005(8)

[2]《中国电力报》.[J].2005(3775)

[3]《供电与用电》[C].2007(1)

[4]《经济管理文摘》[F].2008(6)

[5]《电能计量装置管理规程》[J].2000(8)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浅议目前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问题及未来发展... 下一篇:如何处理施工管理中工程项目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