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电影对白翻译技巧探究

时间:2022-08-29 10:50:35

俄罗斯电影对白翻译技巧探究

[摘要]对白是影视作品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是剧中人物与观众进行交流的最直接的媒介。电影是一种视听的综合艺术,这一根本特点决定了电影对白的翻译与一般翻译方法有着很大的不同。由于中俄两国在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俄罗斯电影对白的翻译难度较大。作者以前苏联喜剧影片《两个人的车站》中的经典对白为例。探讨电影对白在汉译过程中常用的翻译技巧。

[关键词]电影;对白;翻译技巧

一、引言

对白是电影作品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是剧中人物与观众进行交流的最直接的媒介。由于中俄两国在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白的翻译难度较大。由于电影作品是一种视听的综合艺术,因而这一根本特点决定了电影对白的翻译与一般翻译方法有着很大的不同。翻译电影对白时应以目的语观众为中心,要兼顾中国人和俄罗斯人的说话习惯,不能因语言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同时又要遵循电影语言的基本特点,注重意译而不是直译,尽量保存原文的韵味。为了使译文的配音与演员的口型相吻合,创造出自然流畅、口语化的台词并符合角色的身份、性格,我们在翻译电影对白时应当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现以前苏联影片《两个人的车站》为例,看看在影视翻译过程中有哪些常见的翻译方法。

二、俄罗斯电影对白的翻译技巧

(一)词类转换法  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表述方式、方法和习惯往往需要改变某些词的词类,即名词不一定译成名词,动词也不一定译成动词,机械地翻译原文中的词类就会影响意思的表达。

1 名词转换

薇拉:中尉同志,您给做个证,这几个臭钱我如数找给他了。好啦,我们两清了。

2 形容词转换

薇拉:呵,您的原则性呢?您不是说一辈子都不吃我端的饭菜吗?!(把HpHHRHIIHa3IbHbI~“有原则的”译为“原则性”――形容词转换为名词)

3 副词转换

米沙大叔:那儿的人蛮横,你就来点儿笑脸;那儿的人缺斤少两,你就给得高高的。(把TaM“在那里”译为“那儿的人”――副词转换为名词)

4 代词转换

普拉东:劳驾,如果不让您感到为难的话,请您告诉我,哪些桌子不归您管,我好知道该坐哪儿。(把BalLIH“您的”译为“归您管”――代词转换成动词)

5 动词转换

薇拉:我那一丁点儿工资,还不够替你们这群人垫账的呢!

(把aapa6aTbBaeM"挣工资”译为“工资”――动词转换为名词)

(二)增译法

根据俄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原文在字面上没有的而实际上潜存于原文字里行间的词、词组、甚至句子。增译必须以忠实原文为前提,增译不等于增意。例如:

警察:你的通行证到明天早上八点,回来晚了就以逃跑罪论处,要加刑的。(“逃跑”增译为“以逃跑罪论处”)

(三)省译法

这是与增译法相对应的一种翻译方法,即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省词不是减意,而是为了更好地达意,被省掉的词在译文中失形达意。

1 有些词不译出来,意义通过上下文就已经很清晰,译出来反而显得累赘。

薇拉:要两个肉饼。告诉厨房,让他们用好油来煎。

普拉东:那平时用什么油?(此处省译z

2 有时候有些词译出来会违反汉语的表达习惯。例如:

薇拉女友:看呐,他倒挺机灵的!(汉语中不习惯使用“麻雀”来比喻机灵的人,故此处省译Bop06b~meK)

(四)词义引申

在翻译对白时要根据上下文适当地引申原词或词组的含义,但要结合故事情节来考虑,切忌不着边际地任意发挥。

1 转译:遇到不能按照字面意义进行翻译时要转而用符合汉语习惯的另外的词来译。  薇拉:对待来客要好好招待,因为我们的餐厅可是本市的窗口单位啊!

薇拉在火车站餐厅工作,每天南来北往的旅客数以万计,其服务水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外地人对该城市的印象。若把BH3HTHaR KapToq'Ka直译为“名片”,就会在整个句子中显得不伦不类,让人无法理解,改译成“窗口单位”就符合了汉语的表达习惯。  2 词义具体化:原文对白中有些词或是词组的含义比较抽象、概括,此时应根据需要把他们译得具体,以便确切表达原意。例如:

安德烈:野狗,我叫你看瓜来着,你看上人了?

此时的安德烈已经意识到薇拉和普拉东背着他好上了,原文中的qTO HaTBOpH~就是指普拉东看上了薇拉一事。因而译为“你看上人了”,不但使内容更具体、语义更深刻,且与前面看瓜中的“看”字相互呼应,听起来朗朗上口。

3.词义抽象化:如果把一些意义具体的词或词组处理成抽象的词或词组,反而会更加忠实原文,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安德烈:薇拉契卡,这难道是我的错吗?咱们一辈子都是在铁路上千,我是跑车的,你是跑堂儿的,有什么办法?

把m KOfl~7.aX和c HO~-IOCOM直译成“在车轮上”和“端着托盘”是对原文的生硬复制,这与汉语的言语风格格格不入,显得艰涩生硬。破坏了原文的风格。因而译者对此做了抽象的处理,译为“跑车的”“跑堂儿的”。这样不但使译文听起来具有节奏分明、鲜明生动、符合口语的特点,而且还会引人发笑,但在笑声背后观众又能深切地感受到小人物无奈的悲哀。

(五)关系转移法

由于俄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在翻译过程中有时必须改变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以适应译文的表达习惯。

1 把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译为并列关系。试比较:

普拉东:噢,我在这儿愚蠢地挑三拣四。

普拉东:噢,我太愚蠢了,还在挑三拣四的。

2 把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对调。试比较:

普拉东:好吃。残羹剩饭,残羹剩饭,真是婚礼的美味呀!(“美味的婚礼”译为“婚礼的美味”)

3 改变修饰对象。在运用这种翻译技巧时要慎重,切不可随意改变修饰对象。而是必须以确切表达原意为前提。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译2比译1听起来要流畅得多。

(译1)普拉东:叫民警,把市里的全部民警都叫来,我没吃.就不给钱!

(译2)普拉东:叫民警,把全市的民警都叫来,我没吃,就不给钱!

(六)反面着笔法  在翻译对白时有时要从反面着手处理原文的意思.以便更好地表达原意.使译文通畅。

1 从反面着笔处理原文的肯定语气。例如:

副站长:餐厅不归我管。(“另一个部门”反译为“不归我管”)  2 从反面处理原文的否定语气。

薇拉:我可知道,您挺能喝的。(“不怀疑”译为“知道”)

(七)断句法  就是将原文的句子拆开做分段翻译,使译文简练、明确。例如:

(译1)普拉东:穿制服的人要看身份证,我当然会给他。

(译2)普拉东:这人穿着制服,要看身份证,我当然会给他。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译2比译l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三、结语

电影作品是综合性艺术,观众在听到声音的同时还能观看到演员的表演、背景的各种变化等等,因而在翻译对白时不可能像翻译科技论文、法律文书或是商业合同那样绝对地忠实于原文。这就要求译者对于翻译理论中所倡导的“信、达、雅”,在影视对白的翻译中不能拿来主义,应当细细体会,具体实践,从而逐渐摸索出一整套适合电影作品的翻译理论和方法。

[参考文献]

[1]蔡毅.俄译汉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上海外语学院俄语系.俄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王秉钦.新编俄汉翻译教程[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

[4]王福祥.现代俄语辞格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王霞.从审羡情趣看英文电影对白的翻译[J].电影文学,2007(13).

[6]孙丽新.电影对白的汉译原则和翻译技巧[J].中国俄语教学,2008(05)

[7]扬仕章.翻译与翻译中的文化干扰[J].中国俄语教学,2004(01).

[8]杨仕章.科米萨罗夫翻译思想管窥[J].中国俄语教学,2003(03).

[9]电影《两个人的车站》DvD[z].峨眉电影制片厂音像出版社

上一篇:《无极》神话精神探析 下一篇:评奥利弗.斯道的《亚历山大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