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名课练名师

时间:2022-08-29 10:26:16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理念不断更新,名师不断涌现;教育信息化为这些名师、名课的传播插上了翅膀,特别是有了现代化的互联网,教师足不出户就可以亲身体验到名师的风采,感受名课的神韵。为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为有效地发挥名师录像课的作用,带动教师的快速成长,让名师的理念和方法为我所用,让名师名课安家落户,在校本培训中,我们仿照书法研习中的”摹帖“之术,实施了”名课模仿“工程。

学过书法的人都知道,要想写一手好字,需经过”读帖、临帖、背帖、意帖、“四个基本步骤。所谓读帖,就是先学习研究帖上范字的结构特征,让其在脑中先留下深刻的印象;临帖就是比照着字帖上的字一笔一画地学写,力求和帖上的字不差毫厘;背帖就是抛开字帖按照读、临帖时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默写,直至笔出如帖;意帖是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即在所学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思想、理解、情趣、个性修养,再行创造,形成自己风格特点,有别于古人,自成一体。在校本培训中,我们借鉴”摹帖“之法,把名师之课当成范本,让教师研究探讨,反复临模,在模仿达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之目的。

我们把”名课模仿“过程也分为读、临、背、意四个步骤。”读“,就是把名师讲课的课堂实录让老师们反复观看、研讨,理清名师上课的思路,找出名师上课的优点,好在哪里,名在何处,剥离出名课的方法技巧,领悟名课的精髓之所在,把名课消解于脑、铭刻于心;”临“就是把名师所讲之课搬到自己的课堂,请教研组成员进行听评,听了评,评了听,让听评教师都清楚地知晓我们的课和名师相比,哪些做到了位,哪些还有差距,差距的原因在哪里?是学生?还是老师?找出原因,研究对策,再讲再评,最终让课上的”像“名课;所谓”背“,就是选择相近课题,仿照名师的思路、方法自己备课,设计教案,把课上出名师的味道来,让课堂具有了名师的风格;”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弃“,所以名课模仿的最后一个步骤是”意“,就是在把握了名课的要领之后,根据自身的特长、特点,量体裁衣,因教施教,上出有自已特色的优质课来,形成有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

这样,通过”名课模仿“工程,让教师向名师看齐,学有样板;向名师靠拢,学有方法;向名师过渡,学中提高;在模仿研讨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最终自成一体,超越名师,走向名师。

当然在”名课模仿“的实践中,也有人对此持有异议,认为每个教师的特点不同,学生程度不同,照搬别人的课堂是东施效颦……再者课堂应主张创新,名师之课只能借鉴,不能模仿,如果人人都模仿名师名课,那就形成全国一堂课,一个模式,既不符合新课改的精神,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但我们认为,每个教师的素质确有不同,但教学的内涵却一脉相承,名师之课内涵丰富,方法灵活多样,课堂充满了灵动与生气,值得每个老师学习和借鉴。模仿名师,不是刻版照搬,旨在学习与超越,而要想超越名师,那必先做得像名师,”读、临、背“的过程就是学习提高的过程,就是先有”形“的过程,而意的过程就是结合教师自身素质,通过内化整合,达到”神“的过程。模仿只是一个过程,一种手段,我们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做最好的自己,模仿的最终目的不是做名师的影子,做名师第二,是通过模仿来打造自己。退一步讲,就算模仿没有创新,但通过模仿,教师上课人人像李镇西,个个似窦桂梅,那岂也不是我们教育之大幸……

有的老师不仅迷信名师,也迷信学生。认为名师之下必有高徒,而我们的学生水平不行,我们是上不出名师那样的名课来的。这实质上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我们认为,只有水平不同的教师,没有程度不同的学生。学生的程度是教师教出来的,教师引领学生上高山,学生便能披荆斩棘,永攀高峰,教师引领学生入大海,他们便能直挂云帆,乘风破浪。实事也证明我们这种想法是有道理的。

几年来,我们的”名课模仿“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学的骨干,地方的名师。 ”名课模仿“工程成为我们校本培训中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培养和造就名师的有效途径,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使我校教育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上一篇:如何通过改进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下一篇:优化教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