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静脉配置药物稳定性的因素

时间:2022-08-29 08:49:09

影响静脉配置药物稳定性的因素

在临床抢救和治疗工作时往往需将多种药物加入输液剂中联合应用,由于各种药物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不同,配伍后对保持药物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会产生一定影响,故静脉药物配置是一项复杂的医疗行为,如有不慎会给病人生命带来严重后果。

1、输液剂与药液配伍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1.1血液

血液成分复杂,与注射药液混合后可引起溶血、血细胞凝聚等现象。血液不透明,如产生沉淀混浊也不易观察。

1.2甘露醇

20%甘露醇注射液为一过饱和溶液,如加入KCI、NaCl能引起甘露醇结晶析出。

1.3脂肪乳剂

这种制剂要求油的分散度程度很细,油相粒子直径在lm以下,当其与其他制剂配伍时应十分谨慎,以防加入的药物破坏乳剂的稳定性,发生乳剂的破裂等现象。

2、影响静脉药物配置稳定性的因素

2.1溶液组成改变

当某些非水溶性制剂与输液剂配伍时,由于溶剂性质改变会使药物析出。如地西泮注射液含40%丙二醇、10%乙醇,当与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或乳酸钠注射液配伍时容易析出沉淀。

2.2pH改变

pH对药物稳定性影响极大,是注射液的重要质控指标,不适当的pH会加速药物分解或产生沉淀。pH相差一个单位,[H+]相差10倍。将两药配置时,如二者pH差距较大,发生配伍变化的可能性即越大。pH变化也可引起颜色改变。如磺胺嘧啶钠、谷氨酸钠(钾)、氨茶碱等碱性较强的注射液可使去甲肾上腺素变色。另外,输液剂本身的pH范围也是配伍变化的重要因素。各种输液剂都规定不同的pH范围,且范围较大。如葡萄糖注射液的pH为3.2―5.5,当pH为3.2时,会对酸不稳定的药物引起较大程度的降价失效。

2.3缓冲剂

有些药物会在含有缓冲剂的注射液中或具有缓冲能力的弱酸溶液中析出沉淀,如5%硫喷妥钠10ml加人生理盐水或林格液(500ml)中不发生变化,但加入到含乳酸盐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则会析出沉淀,这是因为含乳酸根或醋酸根的输液剂是有缓冲能力的弱酸溶液。

2.4离子作用

有些离子能加速药物水解反应,如乳酸根离子能加速氨苄西林和青霉素G的水解,在含乳酸钠的复方氯化钠溶液中如加入氨苄西林4h后则损失20%。

2.5直接反应

有些药物可直接与输液剂中的一种成分反应。如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四环素会与含钙盐的输液剂形成螯合物而产生沉淀,头孢类抗生素与ca2+,M2+等离子相遇会产生头孢烯-4-羟酸钙或镁的沉淀。羧苄西林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混合后输注或分别滴注,都会明显地降低庆大霉素的血液浓度。

2.6盐析作用

两性霉素B注射液为胶体分散系统,只能加到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若加人到大量电解质的溶液中,由于盐析作用可使胶体粒子凝聚而产生沉淀。

2.7配制液的量

配制液量的多少可影响浓度,药物在一定浓度下可出现沉淀。如重酒石酸问羟胺注射液与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各为100ml/L时,在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溶液中,未观察到变化。但当二者浓度分别为200ml/L和300ml/L时,则会出现沉淀。另外,多数药物在溶液中的降解属于一级反应速率过程,浓度增加反应速度加快,如氨苄西林钠1g、2g与5g,在室温下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降解速度为5g>2g>lg。

2.8药物混合顺序

药物制剂在配伍时的混合次序极为重要,可采用改变混合顺序的方法来克服有些药物配伍时产生沉淀现象。如氯霉素注射液一丙二醇与水制成混合溶液。每2ml含氯霉素250mg,氯霉素在水中溶解度仅为0.25%,若将2ml氯霉素注射液先以100ml输液剂稀释后再与维生素C、茶碱等注射液混合,则不会产生沉淀。如混合次序相反,则会形成沉淀,且在短时间内不易重新溶解。在药物制剂配伍时应坚持先稀释后混合,逐步提高浓度的原则。

2.9反应时间

许多药物在溶液中反应很慢,个别注射液混合几小时后才出现沉淀,故在短时间内使用是完全可以的。如磺胺嘧啶钠注射液与葡萄糖溶液混合后,约在2h左右产生沉淀。因此药物注射液与输液剂的配伍应先做试验,如在数小时内无沉淀并不影响药效。

2.10氧与二氧化碳的影响

有些药物制备成输液剂时,需排除氧气,防止药物被氧化。

2.11光敏感性

有些药物如两性霉素B、磺胺嘧啶钠、维生素B2、四环素类、雌性激素等对光敏感,配置时应避光。

2.12成分纯度

有些制剂在配伍时发生的异常现象,并不是由于成分本身而是由于成分的纯度不够而引起。如氯化钠原料中含有微量的钙盐,当与2.5%枸橼酸钠注射液配合时往往产生枸橼酸钙的悬浮微粒而出现沉淀。

参考文献

[1] 任爱娟,王利峰. 医院静脉药物集中配制工作浅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19)

[2] 赵春芝,史文秀,马巍. 发挥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及药师的作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J]. 黑龙江医学. 2006(04)

[3] 张东华,薄红,隋颖,赵春芝,汪立梅.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管理模式的探讨[J]. 中国医院管理. 2008(12)

上一篇:塞来昔布治疗骨关节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下一篇:分析降压药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药学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