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29 08:40:31

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摘 要】物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观察能力是学习物理过程中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本文主要从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品质这几个方面来论述怎样提高物理教学中学生的观察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观察能力;培养

高中物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所谓观察能力是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观和辅助仪器,对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能力。观察能力是高中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物理成绩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因此为了有效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物理科学的能力,提高科学素质就必须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结合自己从事物理教学的经验,谈一下在物理教学中学生观察力培养的主要措施。

一、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的主动性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原动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主要条件。为了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能够主动地进行观察,关键是使学生认识到物理观察力的重要性。教师在上物理课的时候,可以举例说明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有很强的观察能力。例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无不是通过细心反复地观察才发现的,这样就能大大地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是学生能够主动地去观察。

二、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观察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是否明确。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尤其是物理实验中,要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使观察具有针对性。比如,在讲阿基米德原理时,为了使学生明确观察目的看懂实验可以提出两个问题:1、浮力的方向怎样、通过观察到的什么现象确定?2、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有什么关系?由观察到的什么现象确定?这样,学生就会学生就会比较完整、清晰地掌握这一原理。总之,观察目的愈明确,任务愈具体,收到的效果愈好。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只有使观察成为学生的一种良好的习惯,学生的观察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具体的做法是:在课堂教学的演示实验中强化训练,要求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搜索性观察,如果效果不明显或者观察不到位可以重复演示直到观察透彻为止;在实验课上强化训练,要求学生事先预习,清楚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时严密注视实验过程中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结束的细节,并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教师可现场直到观察;在生活中强化训练,凡学过的物理知识要求学生举出应用实例,开展物理与生活、物理与自然的讨论,鼓励学生写观察笔记;在社会实践中强化训练,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展览,参加生产劳动,并紧密联系物理观察,召开汇报会交流体会;在阅读课本时强化训练,课本中有许多生动形象的插图,寓理于图中,仔细观察插图结合重要部位反复提问,让学生回答,直到符合要求为止。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一个人在学校中所学知识如果全被忘掉的话,唯独剩下的就是习惯。可见好的观察习惯能使人终身受益,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应引起高度重视。

四、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要使学生的观察能力真正提高,必须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技能。在高中阶段可以教给学生以下四种观察方法:1、重点观察法 重点观察法就是对与实验目的有关的事物和现象进行观察。可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或先一般了解全貌,再集中观察某一现象。2、细微观察方法 事物有时会发生细微和偶然的变化,而这些细小的变化很可能蕴藏着质的变化。偶然性与必然性是矛盾的统一体,偶然的变化中包含着必然性的变化,所以要告诉学生不能忽略发生的偶然现象。3、对比观察法 我们往往是通过对两个事物、现象的对比或者把某一现象发生变化的前后情况进行对比来认识事物和现象的。通过对比观察能够掌握事物、现象的特征,以及其与其它类似现象的区别。4、归纳观察法。在研究一些涉及变化因素较多的问题或者总结物理现象和过程的一般规律的时候,通常采用归纳观察法。例如,在研究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时,首先确定电阻不变,研究电流强度与典雅的关系,然后再确定电压不变,研究电流强度与电阻的关系,最后归纳总结得出欧姆定律。

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果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那就和没有进行观察是一样的。只有观察和思维同步进行,观察才有价值和意义。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要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用口头语言或文字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久而久之,不仅能够使学生熟练掌握物理研究的观察方法,熟悉经常观察到的相同的物理现象,而且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效果。教师可以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描述能力。与此同时,要鼓励学生平时多写观察日记,并将学生的观察笔记进行对比,并对观察方法不当、条理不清、叙述不正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还可以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此,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还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六、提高学生观察品质

良好的观察品质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关键性因素。观察品质是观察主体在观察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在观察活动中表现出来并直接影响观察效果的个体智力特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主要培养以下观察品质:观察的敏锐性、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全面性、观察的条件性、观察的创造性。

总之,观察能力是高中生学习物理所需要的重要能力之一。它直接影响学生的物理成绩 和教学效果。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学科。物理学家丁肇中说:“自然科学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物理学是从实验中产生的。”学生要想继承这些自然科学的成果,要想真正学会它,同样要通过大量的实验观察,通过精心的实验,高效地重复前人所进行的通向成功的类似观察,再经过思考,可以迅速地得出结论。因此,掌握好科学的观察方法,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对于全面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因素。物理教师要根据物理的教学内容、学科特点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然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的观察方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引导。

上一篇:高中地理开放式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小学语文板书设计的原则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