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黑龙江省构建东部煤电化基地的现实意义

时间:2022-08-29 06:43:01

浅析黑龙江省构建东部煤电化基地的现实意义

建设东部煤电化基地,是省委、省政府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从省情实际出发,顺时应势提出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决策。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包括牡丹江、佳木斯、鸡西、七台河、双鸭山、鹤岗六市。2005年,区域总面积13.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7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118.5亿元,分别占全省的30.6%、28%和20.3%。本区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城市相对密集、煤电化产业基础良好、农业较为发达、对俄开发合作前景广阔,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建设东部煤电化基地可以说是意义深远。

一、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使黑龙江省四大区域经济板块交相呼应

1.产业优势互补

黑龙江省四大区域经济板块由哈大齐工业走廊、东部煤电化基地、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沿边经济带四大经济板块组成。黑龙江省四大区域经济板块由于各自区域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不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本地区的比较优势。构建东部煤电化基地的主要发展方向为:牡丹江煤化工产业园,重点发展电石、聚氯乙烯、草酸、醋酸乙烯、聚乙烯醇、炭黑等产品,形成上、下游协调发展的产业链;佳木斯重点发展甲醇、尿素、油页岩生产粗柴油及煤化工下游产品;双鸭山重点建设甲醇、二甲醚产品精深加工等煤化工项目;七台河重点建设煤炭焦化基地,发展优质特种焦炭及煤焦油、焦炉气综合利用生产甲醇及精细化学品;鹤岗重点建设煤炭气化生产合成氨及肥料、甲醇及其下游产品开发、煤层气开发和腐殖酸综合利用等煤化工项目;鸡西重点建设甲醇制烯烃、电石和聚氯乙烯树脂等煤化工项目。

2.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

东部煤电化基地的建设急需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黑龙江省东部六城市在人才资源占有方面与哈大齐工业走廊相比存在一定劣势。东部六城市仅有佳木斯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与牡丹江医学院三所本科院校,工科教育发展相对薄弱,并且科研院所较少,缺乏构建东部煤电化基地的高端人才。哈大齐工业走廊人力资源优势相对明显,哈、大、齐3市集中了全省众多的科研力量和人才资源,现有普通高校40所,占全省的72.7%,仅“211”工程大学就有四所,其它各类高等院校遍布,有着雄厚的教育与科研实力。哈、大、齐三市化工、装备制造等行业发展较早,门类齐全基础雄厚、人才集聚体系完备能够为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持。如能够通力合作哈大齐的人力资源优势必将充分发挥,同时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人才匮乏的现状能够得到有效缓解,达到了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了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二、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

黑龙江省东部六城市,除牡丹江、佳木斯外的其余四座城市市均是依托煤炭资源发展起来的,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炭是非可再生资源,具有生成周期长的特点,有着从开采到枯竭的过程。

在中国426座资源型城市中,处于成长期的占19.3%,处于成熟期的占68%,处于衰退期的占12.7%,而煤炭资源型城市有63座,大多处于衰退期。[1]随着煤炭资源日益枯竭,煤炭矿山企业陆续破产或关闭,终究会导致大批矿山职工下岗失业、相关产业衰退,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形成不利影响。煤电化基地建设对加快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1.促进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

黑龙江省东部的鸡西、七台河、双鸭山和鹤岗是依靠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起来的,煤炭的开采是这四座城市的传统产业项目。原煤开采具有附加值和经济效益低的特点,属于粗放型的生产方式。随着煤炭资源的深度开发,煤炭资源逐渐减少,依靠煤炭发展的城市必然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

东部煤电化基地的建设为这四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创造了契机。煤电化基地的主要发展方向为煤炭资源精深加工,从而加快就地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效益,增强产业竞争力。建设煤焦化、煤气化、煤转电、煤层气利用四个煤炭转化产业链。对低热值煤,矸石等进行综合利用,广泛用于发电、建材生产等领域。推动由单一主体产业向发展循环经济转型,围绕煤矸石、粉煤灰等综合开发利用,建立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链条,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煤炭的实际价值“吃干榨净”。这样不仅节约了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

2.加速了其他产业项目的建成与发展,互为补充共同发展

从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的发展方向可以看出,六城市的园区建设大多是发展与煤炭有关的产业项目,有人会认为产业项目过于单一过多依靠资源发展。其实仔细分析六城市工业园区项目不难看出,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不仅延长了煤炭资源的产业链条、提高了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拉动了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

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的建设,为桦川县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契机。桦川县立足县情,确定壮大“四大产业”, 新能源产业、机械配套加工产业为这其中很重要的两个产业项目。桦川县紧紧依托佳市煤电化基地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着力发展新型能源。推进风能资源发展,加快建设大唐苏家店风电场、国电中伏风电场,同时推进国电宝山、大青背山两个风电场开工建设。以机械加工企业为骨干,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机械制造销售集散中心。

三、煤电化基地建设,推动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工程的实施

煤炭、石油、天然气是黑龙江省的经济主体,但与此同时,这些高碳资源也是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尤其是黑龙江省近年来西部哈大齐工业走廊、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俨然成为了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就成为了黑龙江省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

“必须充分认识节约能源资源的极端重要性,把节约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2]为响应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号召,东部煤电化基地工业园区建设的总体规划框架完全是按照高效、低碳、环保进行的设计的,其循环经济框架是:基地煤矿生产的原煤进入洗煤厂进行洗选加工,主产品精煤供给焦化厂炼焦,焦炭供给钢铁公司,焦炉煤气经过净化后供给甲醇公司制成甲醇,副产品驰放气经过变压吸附,将氢气提纯,作为煤焦油加氢的主要原料,生产燃料油,洗煤副产品中煤外销,煤泥、煤矸石供给热电厂进行发电,电厂余热可用于小区供热,焦炭采用干法熄焦,回收的余热用于发电,电厂产生的废渣经过加工后,生产建筑材料。

众所周知煤化工和火电产业是高污染然行业。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必须要走低污染高产出的道路,所以在基地项目的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需要环保项目与其相配套。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会拉动促进水污染治理设备、大气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设备、噪音控制设备等环保设备(产品)生产与经营;废渣综合利用,废液(水)综合利用,废气综合利用,废旧物资等废弃资源的回收利用;环境保护提供技术、管理与工程设计和施工等各种环境服务产业的发展。

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促进了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和推动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工程的实施,实现黑龙江省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义光《奋斗》杂志2010年第9期.

[2]《努力实现“十一五”时期发展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作者简介:石巍(1985-8)男,民族:汉族,大学本科学历;2010年毕业于牡丹江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职称助理讲师。

上一篇:被征地农民的利益需求及其保障途径探析 下一篇:浅谈国民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