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简单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管见

时间:2022-08-29 06:17:15

利用简单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管见

简单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通过它可以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罗列如下,供大家参考。

1.明确概念,培养思维的正确性

思维的正确性指学生的思维活动符合客观规律,即合乎逻辑。在教学时,我常让学生自己动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透彻了解题目意义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概念,培养学生思维的正确性。例如,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时,首先让学生直接动手摆小圆,直观地理解所谓“多几”、“少几”是指两个数在同样多的基础上添上一些或拿走一些,然后让学生理解谁和谁比,谁多谁少;求大数还是求小数,并学会用数学语言正确叙述数量关系;最后通过多种形式游戏和练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学生通过游戏和演示,对这类应用题的算法、情节特征、关键词语等有明确的认识,进而打下正确的思维基础。

2.加强类比训练,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不能只满足于对事物的表面理解,而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各事物间的联系,深刻理解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掌握规律。我常组织学生进行类比思维训练,培训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例如出示下面一组有联系的题目,让学生在对比中分析,判断解题方法。

(1)一班种树46棵,二班比一班少种24棵,二班种树多少棵?

46-24=22(棵)

(2)一班种树46棵,比二班多种24棵,二班种树多少棵?

46-24=22(棵)

(3)一班种树46棵,比二班多种24棵,两班一共种树多少棵?

46-24=22(棵)

46+22=68(棵)

(4)一班种树46棵,比二班少种24棵,两班一共种树多少棵?

46+24=70(棵)

46+70=116(棵)

通过以上训练,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掌握了“比多(少)求和”应用题的基本规律,把握了此类问题的实质。

3.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指学生能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对题目的设想和解法有所创见。我要求学生不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更重要的是独创性地解决问题。为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例如,把题目补充完整再解答:小黄有6本故事书, ?摇,两种书一共有多少本?

学生积极思维,很快补充出下面八个条件:(1)7本科技书;(2)科技书比故事书多7本;(3)比科技书多2本;(4)科技书比故事书少2本;(5)比科技书少2本;(6)科技书是故事书的2倍;(7)科技书是故事书的一半;(8)科技书有两套,一套4本,另一套8本。

由于补充的条件出自学生之口,学生解答起来又快又正确。在此过程中,不管是提出条件还是解答问题,学生都必须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学生能补充各种各样的条件,或对不同解法进行争论,是学生创造能力发展的萌芽。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总是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机会,精心设计具有创造性思考价值的题目,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对提出新颖见解和最佳解法的学生给予高度评价,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4.积极寻找规律,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主要指思维的速度,要求学生头脑敏捷、反应迅速,在看清题目以后,直截了当地接触问题的实质。在教学中我训练学生在正确思维的前提下,逐步提高解题速度,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例如有一道这样练习:小红原有连环画25本,后来爸爸又给他买了12本,妈妈给他买了9本,小红的连环画后来增加多少本?

起初学生是这样解答的:(1)25+12=37(本);(2)37+9=46(本);(3)46-25=21(本)。

通过诱发,学生已理解到增加的本数就是爸爸妈妈买的书之和,与原来的25本无关,于是得到这样的解法:12+9=21(本)。可见通过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大大提高。

5.通过多向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我常通过对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角度思考问题训练,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例如,一辆公共汽车里有乘客36人,到胜利街车站下车18人,上来9人,这时候车上有乘客多少人?课堂上,我启发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分析数量间的联系,得出几种不同的解法。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解题(先下车后上车):

①36-18=18(人)

②18+9=27(人)

(2)可想象后门上,前门下的情境解题:

①36+9=45(人)

②45-18=27(人)

(3)也可先求出上下车人数的相差数解题:

①18-9=9(人)

②36-9=27(人)

练习时,可把题目问题改为:“现在车上比原来少多少人?”学生很快捕捉到问题的实质是要用现在车上的人数与“原来车上的人数”相比较,从而得出如下解法:

①36-18=18(人)

②18+9=27(人)

③36-27=9(人)

另一部分思维灵活的学生提出新颖的解法,他们认为:如果上车人数和下车人数同样多,车上就保持和原来同样多的人数,所以上、下车的人数之差,就是车上现在比原来少的人数,即只用一步18-9=9(人)就可解答出来。通过老师点拨,打开学生多角度思考的大门,调动学生灵活思考的积极性。

6.利用较难题目,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抽象逻辑思维被认为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人类可以依靠概念、判断和推理反思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这是人类智慧的表现。小学生已经基本具备这种能力,通过适当教学训练,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不断加强,认知水平随之提高。应用题是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但是教师必须在解题过程中对学生有正确的引导,使学生用逻辑方式分析事例,而不是混乱地猜测。同时将学生的思考热情调动起来,一方面发挥学生天然的想象力,另一方面规范学生的思考方式。为了使学生智力充分发挥,不妨做一些较难的题目。例如:一牧场长满青草,27头牛6个星期可以吃完,或23头牛9个星期可以吃完,那么21头牛几个星期可以吃完?

该题目将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教学时,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显然不利于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我们应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关键。运用已有知识研究思考问题,并得到自己的结论。

总之,思维的正确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和逻辑性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教师要采取合理、适当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训练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探究 下一篇:幼儿评语五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