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腰夹脊穴加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

时间:2022-08-29 03:36:21

针刺腰夹脊穴加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

【中图分类号】R24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0)12-0118-01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腰夹脊加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采用针刺腰夹脊穴加拔罐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肾俞、大肠俞、小肠俞、环跳、委中、承山、昆仑穴针刺加拔罐治疗,治疗两周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腰夹脊;针刺;拔罐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针灸科常见病,属于中医“痹症”范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部疼痛,活动功能受限以及下肢的放射性疼痛等。本人自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对武汉市中医院及湖北省中医院的60例门诊及住院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相应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60例患者均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并均经腰椎X线拍片、CT扫描进行确诊,同时采用挺腹试验、下肢后伸试验、拇趾背伸或跖屈试验进行协助诊断。60例患者均有腰部疼痛,并同时伴有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样疼痛或脊柱侧弯畸形。

1.2 排除标准:腰椎结核、腰椎肿瘤、腰椎滑脱、梨状肌综合症、腰椎椎管骨性狭窄等疾病。

1.3 一般资料: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0~55岁,平均38.6岁;病程0.5~20个月,平均9.1个月。对照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1~57岁,平均39.1岁;病程0.5~21个月,平均8.9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腰夹脊穴针刺加拔罐治疗。操作时嘱患者俯卧,暴露治疗部位,在患者疼痛部位以及腰部进行拨罐,10分钟后取罐。再在患者腹下垫一个枕头,嘱患者双手上举过肩屈曲放于头两侧。选取双侧腰夹脊穴,常规皮肤消毒,快速进针,缓慢向脊柱方向斜刺,当感觉针下刺到骨性物为佳,然后进行提插捻转,至患者感觉酸胀感。当患者诉有放电样麻木感时要立刻退针,转换针尖方向,一边缓慢进针,一边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再进行上述操作。留针30min,间隔10分钟行针一次,所采用的针灸针为苏州华佗牌0.30×40mm不锈钢无菌针。隔天一次,两周为一个疗程。

2.2 对照组:肾俞、大肠俞、小肠俞、环跳、委中、承山、昆仑穴针刺加拔罐治疗。 操作时嘱患者俯卧,暴露治疗部位,在患者疼痛部位以及腰部进行拨火罐,10分钟后取罐。选取肾俞、大肠俞、小肠俞、环跳、委中、承山、昆仑穴, 均采用苏州华佗牌0.30×40mm不锈钢无菌针,环跳穴则使用的规格为030×75 mm。直刺,提插捻转,待患者有酸胀的感觉为佳,留针30min,间隔10分钟行针一次。隔天一次,两周为一个疗程。

2组均连续治疗一个疗程后进行比较。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腰腿疼痛的症状消失,病变部位活动正常,直腿抬高70度以上,恢复正常工作;好转:病变部位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功能改善,可做轻微工作;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组别N 治愈 好转 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 30 15 132 93.33

对照组 30 9129 70.00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X2=5.455,P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由于搬运重物,坐姿不正,慢性劳损,腰部受凉等原因导致,与年龄也有密切关系。该病属中医学“腰腿痛”、“痹证”范畴[2],是由于腰部气血不和,经脉阻滞,不通则痛,出现腰腿部疼痛的症状。拔罐可以在局部产生一定的负压,对椎间盘突出有改善作用,拔罐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还可以通经活络,活血化瘀,化湿除痹。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脉之间,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针刺夹脊穴可调节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脉乃至全身气机[3],且夹脊穴处于神经根出入的部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的突出,压迫了一侧或双侧神经根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刺激腰夹脊穴,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改变椎间盘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缓解压迫,且对相应部位的神经根也有着刺激作用。在对夹脊穴的实际操作中,针尖朝向腰椎方向斜刺,刺到椎骨上的效果会比针尖只进入肌肉组织层的效果好,患者也会有明显的胀感,具体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在针刺过程中如果出现放电样麻木感,切不可提插捻转,需立刻停止进针,转换针刺方向,以免损伤神经。针刺腰夹脊穴加拔罐联合使用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改善突出的椎间盘与神经根之间的空间关系,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水肿及炎症。从中医的角度而言可以调节局部乃至全身的气血,疏通经脉,产生较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4~215

[2] 飞.深刺腰夹背穴配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体会[J].针灸临床杂志, 2009, 25(10):20-21

[3] 何泽多,谭武,陈志斌.推拿结合夹脊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照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 2009, 25(7):21-23

作者单位:430061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上一篇:龙血竭粉外敷治疗压疮效果观察 下一篇:左卡尼丁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