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远期预后的影响

时间:2022-08-29 03:09:56

长期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远期预后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长期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患者远期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COPD 稳定期出院患者50例,随访干预组( 29例) 与对照组(21例) 的肺功能指标及SGRQ 呼吸问卷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干预组出院后1 年肺功能指标?生存质量均较出院前得到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结论:长期家庭氧疗对于改善COPD患者的远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家庭氧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预后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009-02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称,至2020 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将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 位?随着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技术的发展,长期氧疗已被证实为COPD 稳定期内改善预后的重要治疗措施,配合胸部物理治疗?呼吸肌训练等措施,可达到减缓肺功能恶化与肺心病进展?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及神经精神症状的治疗目标[1]?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 年1 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院患者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52~65,平均(56.35±4.50)岁?所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呼吸病学会COPD 诊治指南标准( 2007 年修订版) ,符合长期家庭氧疗要求?经患者同意将50 例患者分为干预组(29 例) 与对照组( 21 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排除因素: 酗酒?患有精神疾病或严重心血管疾病;存在语言沟通障碍;遵医依从性差?

1. 2 方法

1. 2. 1实施方法

对照组出院后停氧,给予常规的解痉抗炎治疗?干预组接受庭氧疗,采用双鼻导管氧气筒吸氧,小流量1 ~ 2L/min,吸氧时间15h /d,夜间尽量不间断吸氧,保证患者静息状态下SO2升至90%和( 或) PaO2≥60mmHg,总疗程1 年?可向干预组提供呼吸操训练的健康教育辅导,要求患者坚持每日进行呼吸操训练,3次/d,10min /次?

1. 2. 2 评价指标

采用电话?复诊?上门等方法随访1 年?分别于出院前?出院后6 个月?出院后1 年测定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及SGRQ呼吸问卷评估结果?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 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x― ± s) 表示,采用t 检验,以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在接受长期家庭氧疗后,肺功能指标呈持续改善状态,出院后1 年肺功能指标较出院前得到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SGRQ 生存质量量表评分也提示,出院后6 个月?1 年时,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出院前均有明显改善,且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见表1 ~ 2) ?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于疾病治疗效果的评价也由转归过程逐步拓展向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评价?COPD 属于内科常见危重症,致残率?死亡率高,呈缓慢进行性进展并对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存质量造成长久的困扰?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家庭氧疗已成为目前得到医院?患者较为认同的一种康复治疗手段,长期氧疗与科学管理的肺功能康复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COPD 患者的生存质量[2]?从病理学角度来看,COPD受肺泡通气功能障碍?肺弥散面积减少及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等因素的影响,长期低氧引起肺上皮细胞损伤和肺动脉高压,并引起组织严重损伤及其他紊乱现象?通过家庭氧疗能够有效地改善动脉血氧分压,增加氧输送与组织氧利用量,进而逐步缓解肺动脉高压及心脏负荷,延长COPD 患者的生存期[3]?

本研究采用SGRQ 呼吸问卷对COPD 患者生存质量进行量化评分,随访观察证实,经过1 年以上的长期家庭氧疗,治疗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生存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而对照组始终保持较差的生存质量,肺功能指标呈恶化发展趋势,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体来看,在配合药物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家庭氧疗,对于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延缓肺功能恶化发展?改善COPD 的远期预后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S]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 ( 1) : 8 -17.

[2] 余细勇. 黄芪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 ( 5) : 351- 353.

[3] 杨敬业,沈策. 慢性阻塞性肺病缓解期患者家庭氧疗及无创通气的疗效[J] . 中国临床医学,2008,15 ( 4 ) : 486 -488.

上一篇:分析网络信息资源在煤矿机电管理中的运用 下一篇: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