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8-29 02:47:12

基层医院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患者为中心,贯穿在整个住院期间,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尚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护理人员的因素,大部分护理人员观念陈旧,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未经过系统培训,缺乏教育知识和技能;加上工作量大,时间紧张,健康教育流于形式,针对性不强。二是患者因素,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偏低,未能积极参与;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同。故提出以下对策:加强教育,强化护士的健康教育意识;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水平;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密切护患关系;教育方法灵活多变。

【关键词】 基层医院;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以患者为中心,贯穿在整个住院期间。我院是一所300张床位的二级农村基层医院,开展整体护理多年,始终把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护理知识,指导促进疾病康复,预防疾病和提高生活质量作为护士的职责[1]。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完成以下方面的介绍及健康教育:病房环境介绍、床位护士姓名介绍、用药指导、各种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术前指导、术后康复指导、饮食指导等。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尚存在不少问题,现总结如下。

1 存在问题

1.1 护士方面

1.1.1 观念陈旧,对护士角色认识偏差相当多的护理人员只注重执行各项治疗和分级护理要求,观念仍未更新,接受新知识能力偏低,不能正确认识护士角色的多元化,教育角色认知偏差。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教育工作只求形式上的完成,忽略了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认同、掌握、执行等方面的落实。

1.1.2 缺乏教育知识和技能 目前,我院护理人员中本科学历占3%,大专学历占40%,其余均为中专学历,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水平远远不能满足以患者为中心的新的护理模式的需求。部分护士不仅缺少相关专科疾病的预防、保健与康复护理知识,而且缺乏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不能有效地运用护理程序去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2]。

1.1.3 健康教育流于形式,针对性不强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少,护士工作负担过重。健康教育仅局限于口头宣传和教育上,将健康教育和卫生宣教、出院指导混为一谈。缺少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手段,不能激发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育内容程式化、缺少个性特点,难以满足一部分文化层次较高的患者的需求。

1.2 患者方面

1.2.1 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偏低[3]由于受社会舆论和传统思想的影响,患者认为护士只能打针、输液、发药,没有知识权威性,对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持怀疑态度,只相信医生的解释。患者和家属未能积极参与,影响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接受。

1.2.2 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 由于患者自身文化层次的不同,对健康教育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不同。我院大部分患者来自农村,且老年患者多,自我保健意识淡薄,长期的不良习惯影响了身体的健康。加之经济条件受限,致使多数患者的需求仅局限于求医治病,解除痛苦。人在严重疾病、疼痛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暇领会健康教育,从而也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2 对策

2.1 改变观念,认真履行教育者角色 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教育,采取短期培训、业余学习、定期考核等多种教育形式与方法,使每个在职护士都能真正地了解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强化护士的健康教育意识。从思想上认识到这是护士的根本任务,真正适应新模式下护士角色的多元化。护理部、护士长定期检查健康教育情况,并将检查结果与量化考核挂钩,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促使护士自觉地实施健康教育,确保工作到位。

2.2 加强学习,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水平 医院要重视支持护理人员的进修、学习,创造条件参加短期培训、学术讲座,开阔眼界,活跃思路。护理人员自身也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包括专科护理知识、心理护理、营养学、伦理学等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修养。学会应用护理程序进行健康教育,使之更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其步骤:①评估学习需求;②确定教学目标;③制定教学计划;④实施教育计划;⑤评价[4]。

2.3 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化 医院要增加对健康教育的投入,按床护比配备护士,并进一步规范健康教育的内容,根据不同的特点与需要制成各种健康教育手册、幻灯、录像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并与护理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除采用口头讲解、书面材料、示范训练等方法,护士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边实施边宣教。口头讲解是最直接、最简捷的方法,尤其适合文化层次低的患者;对文化层次较高的患者可以借阅一些医学保健书籍,并利用健康教育处方和板报宣传来增强健康教育效果。

2.4 掌握护患沟通技巧,密切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丰富知识,提高素质,树立自己的职业形象。逐步消除偏见,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和依从性。在护理过程中,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尊重患者,主动关心患者,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配合,逐步形成指导-参与-合作的新型护患关系。

2.5 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方法灵活多变 针对不同的患者、病情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教育方法要灵活多变,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接受程度,采用示范、讲解、训练及文字教育等方式,帮助患者学习。对文化层次较高者应侧重于医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宣传;对于文化层次较低者要将遵医行为教育贯穿于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中,加强沟通;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先以提高舒适度,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为主,在病情平稳,症状控制后再进行健康教育[5]。

参考文献

1 杨建凤,孔微.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护理杂志,2000,12(17):21.

2 张晓雪,田芸.112例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评价与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2;6(18):67.

3 王丽姿,等.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0;3(16):11.

4 徐翠霞.实用整体护理.天地出版社,2000,64.

5 王雅菁,田立华.普外科急腹症患者健康教育无效原因分析及对策.现代护理杂志,2006;12(5):485.

上一篇:CT对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下一篇:关于建设生物化学开放式实验室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