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儿童英语学习动机和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关系研究

时间:2022-08-29 02:03:03

激发儿童英语学习动机和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关系研究

摘 要: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现场实验法,通过对一所学校两个不同英语老师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和现场实验研究。实验目的:教师的英语教学方法越多样化,越能激发儿童英语阅读的兴趣;儿童的英语阅读动机越强,英语阅读兴趣越高,英语阅读学习效果越好;儿童英语阅读的动机和兴趣与英语阅读习惯(包括阅读目的、阅读时间、阅读策略)有关联。本文从儿童的动机和兴趣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来探寻激发儿童英语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与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关系研究。希望能让儿童更好的进行第二语言的学习,也希望教师的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激发;儿童;动机;英语阅读;提高

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语言学习存在关键期。因此儿童的第二外语学习和教育应该在幼年时期开始,通过结合动机理论和兴趣理论的内容,提出:英语,普遍来说作为第二外语学习,儿童几乎都是从同一时期开始进行英语学习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接受相同英语教育的儿童,学习的效果却会大相径庭。究其原因,是不是不同教学方式的教师,对儿童英语的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有影响呢?儿童对英语的学习动机强弱与兴趣的大小又与英语学习的效果有什么样的关系? 不同动机和兴趣的儿童,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差异?

更深入地讲,我们不仅想要得知上述问题的答案,我们还想知道激发儿童英语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与英语阅读教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相关,相关的程度有多大,前者是否对后者有预测作用。

为了达到研究目的,找出二者的关系,我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对浙江省嘉善县吴镇小学的301班级和306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实验。

一 研究设计

1.1 研究目的

本研究拟采用问卷法测量被试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师的英语教学方法越多样化,越能激发儿童英语阅读的兴趣;儿童的英语阅读动机越强,英语阅读兴趣越高,英语阅读学习效果越好本文从儿童的动机和兴趣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来探寻激发儿童英语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与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关系研究。希望能让儿童更好的进行第二语言的学习,也希望教师的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1.2研究假设

教师的教学方法对英语阅读的学习效果有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越多样化,英语阅读效果越好;儿童对英语阅读的动机和兴趣与英语阅读学习效果有关,英语阅读动机越强,兴趣越高,英语阅读学习的效果越好。儿童英语阅读的动机和兴趣与英语阅读习惯(包括阅读目的、阅读时间、阅读策略)有关联。

1.3 研究方法

1.3.1被试

本次调查问卷对象为德保县一所小学三年级的两个班级。采取不记名形式作答,每个班级分别发放问卷48份,共96份问卷。两个班级除了英语老师不同,306班级作为实验组,英语老师教学方式多样化,301班级作为控制组,英语老师教学方式相对单一模式。其它因素,如学生的年龄、性别、家庭背景等大致相同。

1.4研究工具

1.4.1问卷调查

根据小学生对问卷的理解能力,自编了《儿童英语学习兴趣以及英语阅读学习调查问卷》。问卷采用单项选择的题型,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9题,,量化调查儿童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大小和动机强烈。第二部分10,11,12,13,14,15题,研究儿童英语阅读学习策略之间的差异。

1.4.2 英语考试测试卷

英语考试测试卷,分别是301和306班级。2011-2012学期期末测试卷作实验前测,得到考试成绩(以下简称期末成绩),2012-2013学期期中测试卷,得到的考试成绩(以下简称期中成绩),作为现场实验测试结果。

1.5实验程序

1.5.1 施测

问卷施测严格按照心理测验的程序进行:以德保县德保实验小学301班级和306班级的小学生为对象,由本人分别作为施测者对其进行实测;测前对抽样被试做好相关说明,当场宣读指导语,测试不限时。

1.5.2 问卷筛选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96份,回收95份,剔除资料不完整或空白等情况的无效问卷7份,回收有效问卷8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2.6%。

1.6数据统计处理

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的录入与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方法是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的T检验,卡方分析。

二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教学风格下儿童英语阅读动机和兴趣的状况分析

301班作为控制组,接受单一的教学风格(针对应试),306班作为实验组,接受多样化的教学风格(包含游戏,多媒体动画与影音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在调查问卷中,题1和题9代表了对儿童英语阅读动机和兴趣的调查。其中,A喜欢=4,B比较喜欢=3,C不太喜欢=2, D不喜欢=1。计算题1和题9的变量后,得到平均数作为新变量儿童英语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2.1.1儿童英语阅读动机和兴趣的描述性统计

对301班级和306班级的儿童英语阅读的动机和兴趣,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1所示。

2.1.2 两班儿童英语阅读动机和兴趣的差异性分析

以301和306两个班级为自变量,以儿童对英语阅读的动机和兴趣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2所示。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班儿童对英语阅读的动机和兴趣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2.2不同教学风儿童英语阅读学习结果的状况分析

本人获得301和306两个班级的英语期末测试和期中测试成绩,作为英语阅读学习的结果。

2.2.1成绩的描述性统计

对301班级和306班级的期末成绩和期中成绩分别做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3所示。

2.2.2两班期末和期中成绩的差异性检验

对301和306两个班级为自变量,以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分别作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4所示,两个班英语考试成绩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2.3 儿童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与英语阅读效果关系的分析

2.3.1 儿童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与英语学习效果的的相关分析

分别计算301班级和306班级儿童英语期中成绩与期末成绩的变化,将计算出的英语成绩变化作为英语学习效果改变的体现。将儿童的动机和兴趣作为自变量,将新的变量“成绩的变化”因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如表2-5和2-6所示,301班级的儿童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与学习成绩变化具有显著性的相关,306班级的儿童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与学习成绩变化没有显著性相关。

2.4不同动机和兴趣的儿童英语阅读状况的分析

2.4.1英语阅读高动机兴趣与低动机兴趣儿童的英语阅读习惯的卡方检验

以两个班级儿童英语阅读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平均数(见表2-7)为区分标准,划分出高动机和低动机的两组儿童,来研究动机的高低和英语阅读习惯中的阅读目的,阅读时间,阅读策略分别具有什么样的区别。

在301和306班级中,共有34名低动机儿童,54名高动机儿童。

2.4.1高与低英语阅读动机和兴趣儿童的英语阅读目的的卡方检验

通过卡方检验,研究高与低英语阅读动机和兴趣的儿童和不同英语阅读目的之间的关联性,如表2-8所示。卡方检验的结果表明高与低英语阅读动机和兴趣的儿童在不同的英语阅读目的上,没有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2.4.2高与低英语阅读动机和兴趣儿童的不同英语阅读时间的卡方检验

通过卡方检验,研究高与低英语阅读动机和兴趣的儿童和不同英语阅读时间之间的关联性。卡方检验如表2-9所示,结果表明高低英语阅读动机和兴趣的儿童在英语阅读时间长短上,没有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2.4.3高与低英语阅读动机和兴趣儿童的不同英语阅读策略的卡方检验

通过卡方检验,研究高与低英语阅读动机兴趣的儿童和使用不同英语阅读策略之间的关联性。卡方检验如表2-10所示,高与低英语阅读动机和兴趣的儿童在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上,存在着非常显著性的差异。

2.4.4高与低英语阅读动机和兴趣儿童对阅读材料类型不同偏好的卡方检验

通过卡方分析,研究高与低英语阅读动机兴趣的儿童与他们对不同阅读材料类型偏好的关联性。卡方检验如表2-11所示,结果表明高低英语阅读动机和兴趣的儿童在阅读材料类型的不同偏好上,存在着非常显著性的差异。

2.4.5高与低英语阅读动机和兴趣儿童对提高英语的方式不同偏好的卡方检验

通过卡方检验,研究高与低英语阅读动机和兴趣的儿童与他们对提高英语的方式不同偏好的关联性。卡方检验如表2-12所示,结果表明高低英语阅读动机和兴趣的儿童在提高英语阅读方式的不同偏好上,存在着非常显著性的差异。

2.4.6高与低英语阅读动机和兴趣儿童不同英语阅读的障碍的卡方检验

通过卡方分析,研究高与低英语阅读动机和兴趣的儿童与他们遇到不同英语阅读障碍的关联性。卡方检验如表2-13所示,结果表明高与低英语阅读动机和兴趣的儿童在遇到不同英语阅读障碍上,存在着非常显著性的差异。

三 讨论

3.1 不同教学风格下儿童英语阅读动机和兴趣的状况分析

从儿童英语阅读的动机和兴趣的统计性描述中可以看出,控制组的301班级的学生的动机和兴趣,平均数略高于实验组306班级。从差异性分析的独立样本T检验可以看出,控制班级和实验班级的儿童,他们的英语阅读动机和兴趣并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这说明在不同教学风格的班级,儿童仍然能有相似英语阅读的动机和兴趣。儿童的动机和兴趣受到其它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不由教师的教学风格所决定。

3.2不同教学风格下儿童英语阅读学习结果的状况分析

从控制组的和实验组的前测成绩和实验后成绩的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出。保持接受单一风格教学的控制组,301班级的成绩整体进步较大。而接受多样化教学的实验组,306班的整体成绩进步较小,但在前后两次测试中都处于领先。

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成绩受不同教学风格的影响并不明显。即使是在单一教学风格的模式下,成绩仍旧能够快速进步。但也许从长远来看,单一教学风格只能应对短期的测试,提高英语成绩。而多样化教学风格可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效果。

3.3儿童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与英语阅读效果关系的分析

对于儿童英语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与成绩变化的相关分析中,可以发现。301班级的儿童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与学习成绩变化具有显著性的相关,306班级的儿童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与学习成绩变化没有显著性相关。这样的结果提示我们,也许英语成绩的提高,反过来更够激发儿童对英语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即儿童的英语成绩越高,对英语学习的动机就会越强烈,兴趣就会更浓厚。

通过卡方检验可以看到,高与低英语阅读动机和兴趣(以下简称高/低动机兴趣)的儿童,在英语阅读的目的和英语阅读的时间长短上,并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这可能和小学生的年龄有关,儿童对自己的学习目的并没有有清晰的认识,也可能因为小学生课程设置的安排,儿童没有过多的课外时间用于自己阅读时间的安排。

这些具有显著性差异数据,可以给小学英语教师在英语阅读方一些启发。老师可以增加儿童喜爱的英语阅读材料,减少他们不喜欢的英语阅读题材。与此同时,对儿童的英语阅读增加针对性个人的指导。这些方法也许并不能在短期内明显的激发儿童英语阅读的动机和兴趣,但在长远来看,也许这是有效的方法。此外,儿童在英语阅读方面遇到的词汇量的困难,很有可能是因为年龄的限制,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问题会有所好转。

四 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1)在不同教学风格的班级,教学方式多样化和教学模式单一,对儿童的英语阅读动机和兴趣没有显著性的影响。

(2)在不同教学风格的班级,教学方式多样化和教学模式单一,对儿童的英语阅读成绩没有显著性的影响。

(3)儿童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对英语成绩有一定的影响,在控制组301班级中,动机和兴趣和英语有显著性相关,在实验组306班级中无显著性相关。

(4)不同动机和兴趣的儿童在不同英语阅读策略,在提高英语阅读水平方式的不同偏好,在英语阅读材料的类型的不同偏好,在遇到不同英语阅读障碍这些方面,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教师的教学如果能与儿童的喜好一致,并进行相应的教学指导,在较长的时间段后,应该有利于儿童的英语阅读水平的显著性提高。

4.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1)本次实验,选取301和306两个班级96名儿童作为被试,被试总数量偏小,导致实验结果并不明显。

(2)实验的时间只有3个月,时间相对较短,也导致了实验结果的不明显。

(3)儿童受年龄的限制,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外界因素影响,重视并追求自身成绩的提高。因此,即使他们接受了不同教学的风格,实验结果仍旧不明显。

(5)从长远来看,不同教学风格的班级,儿童的英语阅读动机和兴趣应该有差异。不同教学风格的班级,儿童的英语阅读学习效果应该有不同。不同英语阅读动机和兴趣的儿童,英语阅读学习状况和效果应该有较为明显差异。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也应该对英语阅读的学习效果有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朝,李天思,孙宏伟.心理学导论[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05: 292-350

[2] Dornyei, Z.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Motivation .Essex. UK: Pearson,2001:63~83.

[3] 叶役乾 何存道 梁宁建. 普通心理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334-352

[4] 陈舒. 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J],国外外语教学,1 998(02).1 - 4.

[5] Ames R,Lau S(1992), An attribution analysis of student help-seeking in an academic setting[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2:414-423.

[6]Negy C., Shreve T L., Jensen B., Uddin N., Ethnic Identity, Self- Esteem, and Ethnocentrism: Astudy of Social Identity Versus Multicultural Theory of Development[J], Cultural Diversity and Ethnic Minority Psychology, 2003,9(4):333-344

[7] 文秋芳. 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105-110.

[8] 袁永芳. 大学生英语阅读动机研究[J]. 外语教学, 2003(02):73-74.

[9] 吕欣美.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因素与英语阅读课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23-32.

[10] 许余龙. 影响中国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教学因素[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08): 07。

[11] 叶役乾 何存道 梁宁建. 普通心理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334-352

(作者单位:德保县德保初级中学,广西 百色市 533799 )

上一篇:智能终端泛在化对小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探析 下一篇:瓶瓶罐罐露西和陶艺师露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