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施工程序及质量控制研究

时间:2022-08-29 01:50:04

工民建施工程序及质量控制研究

【摘 要】近些年来,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得到不断的发展,总体上,工民建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服务质量水平均有所提高。工民建工程质量的高低不但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同时还对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及投资效益的高低产生直接影响,最终会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首先阐述了工民建施工程序的质量控制要点,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工民建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强施工程序质量控制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民建;施工程序;质控

1 前言

在工民建工程建设中,施工监理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能最大程度上保证每个阶段的施工质量。在施工监理的过程中,均是以数据说话,以书面为依据。监理过程中,加强对施工程序的质量控制,从预控的角度及时地、主动地发觉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重点的施工程序进行动态的控制。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对重点部位进行质量控制,对整个工程的各个施工阶段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实现工民建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控制。

2 工民建施工程序的质量控制要点

监理工程师在工民建工程的施工监理过程中,对各道工序活动的质量监控必须要分清主次,掌握关键之处。首先,在对施工程序进行质量控制前,应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及控制计划,明确好每个工作程序的质量控制及质量检查制度。第二,要全面设置好建筑工程的施工程序的质量控制点,再进行预控。要严格遵循控制点的设置原则,一般根据施工程序对质量特征的影响大小、质量保证难度的大小以及危害程度进行设置的。工民建工程的施工程序就是对工程项目施工程序开展前、开展中、开展后这几个阶段进行监控。

3 工民建工程的施工程序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3.1 按工艺规程操作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全部的施工操作均必须在施工工艺以及操作规程下完成,这是确保各项工序质量的关键,参与工程建设的每一位施工人员均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不可违犯。

3.2 主动加强施工程序活动条件的质量质控

施工程序的活动条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因素:(1)施工人员。(2)施工材料。(3)施工机械设备。(4)施工现场环境。(5)施工方法等。这些因素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影响巨大,只有切实将它们有效控制好,使它们时刻在监理人员的监理范围内,才能进一步确保每一道程序的质量,以避免由于某些因素的变异发生变化,切实保证每道施工程序的质量稳定。

3.3 加强对程序活动的效果进行质量控制

程序活动的效果是判断施工程序质量是否达标的尺度,因而,必须加强程序活动的质检工作,应综合分析及统计质量的状况,时刻掌握质量的动态发展。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则应立即进行研究解决,以确保每一道施工程序工作的质量,满足施工操作规范及标准的要求。

3.4 加强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

施工材料是工程建设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实体的质量,因此,在材料的采购与使用环节必须更要加强质量控制,使建筑材料符合标准的规定。对于要进场的材料及设备,一定要严格检验,经达标后才可入场。在材料准备投入生产前,还应再一次检验材料是否具有产品是否具有合格证,是否符合设计规定的要求。需强调的是,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要重视对材料以及构配件的合理选用,切忌不可混用材料。

3.5 严格设置控制点

施工程序的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必须要按照遵循一定的设置原则,通常是以过程的质量特性值为根据,以其对过程质量的影响度来设置控制点。在整个建筑工程中,质量控制点分布面广,结合工程的特点,以控制点的重要性质量标准或要求等来设置。在设置控制点时,可以是在某一个工程的项目,或是影响质量的某一关键工序。总的而言,不管是操作、机械设备、技术参数、施工材料、施工顺序或者工程环境等,这些均用来设置质量控制点。主要是结合控制点对质量影响程度的大小和危害程度来定的。质量控制点的设置需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对于建筑工程某些施工工序及施工操作的重点,应特别重视对施工人员的行为的控制,尽量避免由于人为因素导致出现质量问题。(2)部分质量参数和程序质量紧密联系,必须加强对其的控制。(3)施工材料及设备的质量与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特别是一些工序例如水泥的加工使用、预应力筋的加工等,这些均应建筑工程施工中最为常用也重要的材料,因而,必须重点控制材料的性能与质量。(4)在各个施工程序之间,技术间歇的时间性较强,若不严加控制则会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

4 加强工民建工程施工程序质量控制的措施分析

结合工民建工程施工程序的质量控制内容,要如何使质量控制达到全面、有效的效果,这是当前工程监理人员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进行施工程序的事前质控、事中质控以及事后质控,在这个全过程的监控中,还应适时的通过采取管理、组织以及技术等方面的措施。对建筑工程施工程序开展前的工作进行质控,是能最大程度上减少由施工程序产品质量出现偏差导致的损失。

4.1 施工程序开展前的质控

4.1.1 熟练掌握工程施工工序的操作要点

监理人员必须数量掌握工序的操作要点,特别要注意其工程中的布设拉结筋的环节、砂浆的饱满度以及混凝土浇筑使得振捣时间等,掌握这些工序要点,监理人员才可明确掌握工序标准,在质控时才更加有针对性及方向性。

4.1.2 建立健全材料样品制度和奖罚制度

在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工程工序的质量监控中,对施工人员以及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是重中之重,由于这些因速又具有流动性,涉及面又广,因而,若不从制度上进行规范,则难以实现预期的质控目标。

4.1.3 加强对承包商的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检查

对承包商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检查,主要是检查各层人员是否责任明确到人、各部门是否职责分明。必须落实材料质量检验员与材料验收员,以往,有部分承包商为了节省一定的管理经费,存在质量检验员与验收员向替代的情况,对质量控制的展开起到阻碍作用。

4.2 施工工序开展中的质控

4.2.1 落实样板制度

落实样板制度,(1)可通过分析来确定在今后的工序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前进行重点控制。(2)可通过检查操作者的综合素质,以保证每一道施工程序均能保证质量。(3)能尽量避免由于普遍性作失误,导致工序大面积的返工。

4.2.2 加强施工现场的巡查

应时刻掌握施工现场的最新动态,并及时对施工工序加以控制,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改进,以确保下一道工序的正常运行。

4.3 施工工序完成后的质控

施工工序完成后的质控工作主要有:对工序产品效果的评价,对产品存在的质量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应尽可能地减少潜在的质量隐患,防止漏查现象。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完结后的质量控制过程中,应制定交叉检查制度与多级检查制度。前者是指,在工程产品完成之后,由各个操作板进行相互检查,而专业监理师则应分别对每一道施工工序完成的效果进行检查,有利于多视点与多角度的检查问题,有效防止质量隐患的出现。后者则是通过由操作班进行自检,再到检验员进行检查,进而下一道工序的操作者做进一步核检,最后由监理工程师进行最后的验收检查。推行这两个制度,能有效解决建筑工程中施工程序质量控制的难题。

5 结语

总之,为了保证工民建工程的质量,必须加强对其施工程序的监理,工程监理师必须通过对各道施工工序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不断提高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监理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可保证工民建工程的整体质量以及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龚益鸣.质量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廖建新.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探讨[J].建材与装饰:上旬.市场营销,2009,(12).

[3]杨军.试论工民建施工的工序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6).

上一篇: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制... 下一篇:探析住宅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